最近,小米汽车的热度可以说是居高不下,从第一款车SU7发布开始,就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
那么,如果把这台运动轿跑的底盘升高,做成一台SUV,开起来又会是什么感觉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通过一位车主的真实体验,来看看这台设想中的“YU7 MAX”在提车两个月后,到底表现如何。
这位车主本身就是小米SU7 MAX的车主,为了第一时间体验这台新的SUV,甚至还从黄牛手里加了六千块钱买了一台准新车,可见其对小米产品的热爱和期待。
那么,这台外观看起来运动感十足的SUV,开起来是不是也一样充满了驾驶乐趣呢?
它的舒适性又怎么样?
那个很有争议的“天际屏”用起来方便吗?
咱们就跟着这位车主的分享,来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来谈谈开车最重要的部分——驾驶感受。
这位车主给出的第一个结论就挺让人意外的:这台YU7 MAX非常好开,但是它和大家想象中的“运动”不太沾边。
这里说的“好开”,指的是它的加速和刹车踏板调校得非常舒服。
很多人开过一些新能源车,都会有种不适应的感觉,感觉像在开一个大号的电瓶车,踏板踩下去的深浅和车子加速减速的反应总对不上号。
有时候轻轻踩下去,车子没反应,稍微再加点力,车子又会猛地往前窜一下或者突然减速,让人心里没底。
而这台YU7 MAX就完全没有这种问题,它的动力输出和制动回收都做得非常线性、平顺。
你踩下多少,车子就给你多少反馈,加减速的幅度很容易预测和控制。
这种感觉,无论是对于开了多年燃油车的老司机,还是对于刚拿到驾照的新手来说,都非常友好,上手几乎没有任何难度。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台车的外观设计,尤其是车主这台还配了碳纤维方向盘的版本,看起来非常有战斗气息,给人一种性能猛兽的印象。
但实际开起来,感觉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它的方向盘,即便是在设置里调到最“运动”的模式,手感也还是偏轻,缺少那种开运动型车时,方向盘与路面紧密相连的扎实感。
悬挂也是同样的道理,就算调到最硬的模式,它依然会把路面上大部分的细碎颠簸都过滤掉,让你感觉不到清晰的路感。
车主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小米SU7 MAX或者特斯拉Model Y开起来像是一台精准犀利的赛车,指哪打哪,那么这台YU7 MAX开起来就像一块软绵绵的棉花糖,虽然过弯的时候车身支撑很到位,不会有坐船那样摇摇晃晃的感觉,但就是少了那份凌厉和干脆。
甚至连座椅的设计,也在强调舒适性,头枕更软了,包裹性更强了,但同时也牺牲了SU7 MAX那种硬朗的支撑感。
一番体验下来,车主觉得这台车开起来并不像是一台加高了的小米SU7,反而更像是一台重心更低的理想L9,一切都以舒适为先。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特别追求驾驶乐趣,喜欢人车合一操控感的爱好者,在被它运动外观吸引的同时,一定要亲自去试驾,多开几次,感受一下这种调校风格自己是否能接受。
当然,如果你对极致的运动操控没那么在意,反而更看重日常出行的舒适性,那这台YU7 MAX可能就正好符合你的需求。
现在很多人买车,就像买运动鞋一样,虽然买的是跑鞋,但大多数时间只是用来走路通勤,追求的是一个好看的外观和舒适的脚感。
从这个角度看,YU7 MAX精准地抓住了这部分用户的心理。
它的乘坐体验做得非常出色,前后排的座椅都像家里的大沙发一样舒服。
特别是后排,包裹性很好,靠背角度还可以向后调整,加上SUV本身头部空间就比较大,即使是长途旅行,后排的家人朋友也不会觉得累。
可以说,在舒适性方面,它完全达到了三四十万级别国产新能源SUV的主流水准。
还有一个特别值得称赞的细节,就是它把“零重力座椅”这个功能放在了主驾驶位。
很多车都把这个功能放在副驾或者后排,但实际生活中,司机才是最需要放松休息的人。
和家人一起出门,这个功能轮不到自己用;自己一个人在车里等人,总不能特意跑到副驾或者后排去躺着,感觉也很奇怪。
小米这个设计非常人性化,真正考虑到了驾驶者的需求。
接下来聊聊内饰和那个被称为“天际屏”的仪表。
这个“天际屏”是车内争议比较大的一个地方,但车主本人的使用感受是正面的。
它的本质,可以理解成一个亮度非常高的抬头显示系统,把信息投射在一块特制的玻璃上。
它的好处很明显,首先是显示效果极其清晰,不管是大晴天还是晚上,上面的数字和信息都看得一清二楚。
其次,它的位置比传统仪表盘要高,更接近我们开车的视线,看信息的时候几乎不用低头,安全性更高。
这种设计也让整个中控台看起来非常简洁,很有科技感。
当然,它也有一些小缺点,比如屏幕比较狭长,显示导航信息的时候,纵向的内容会少一些。
另外,内饰设计上也有个小瑕疵,晚上开车的时候,车内的氛围灯会在侧面的窗户玻璃上产生反光。
虽然不至于影响驾驶,但对于一些比较注重细节的车主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别扭。
最后,我们来看看一些日常使用中非常重要的细节。
首先是续航,这台YU7 MAX的续航非常扎实,官方标称的续航里程和实际能跑的里程差距不大,尤其是在高速上,作为一台SUV,它的能耗控制得相当不错。
而且在电量比较低的时候,动力也不会有明显的衰减,不会让司机在路上感到焦虑。
这一点对于电动车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是它的前备箱,空间很大,而且非常实用。
车主就把它当成了专门放海鲜等生鲜食品的地方,再也不用担心鱼腥味会弄得整个车厢都是,而且脏了用水一冲就干净了,非常方便。
最后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小米在这方面的进步速度非常快。
从最开始SU7上市时,城市领航功能还不太敢用,到现在YU7 MAX已经可以在正常监督下使用了。
虽然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城市路口时,相比华为、小鹏这些顶尖水平的对手还有一些差距,比如有时候会显得比较“犹豫”,不敢抢道,但它的学习和迭代速度是有目共睹的。
这让我们看到了小米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和决心,也让我们对中国品牌的智能驾驶技术充满了信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