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腾势年销量不足5000辆,品牌几近沉寂。三年后,它卖出12.78万辆,均价高达38.6万元,成为中国首个站稳高端的新能源MPV品牌。这场逆袭的背后,是比亚迪腾势总经理赵长江主导的一场系统性品牌重构。2025年10月24日,他在社交平台确认离职,留下一个从边缘合资走向市场标杆的完整样本。
赵长江的离开,并非溃败,而是一段传奇的句点。他执掌腾势仅三年,便将一个被合资方“放弃”的品牌,变成比亚迪冲击高端的先锋。这不仅是个人职业轨迹的转折,更揭示了一个关键命题:中国新能源品牌如何摆脱“油改电”“低价换市场”的旧路,在高端市场赢得真实认可。
腾势的翻身仗,始于对MPV市场的精准狙击。当别克GL8还在主打商务接待,丰田埃尔法靠加价维持光环时,腾势D9以“宜商宜家”切入,直击家庭用户升级出行的需求。它提供DM-i超千公里续航与800V高压快充双方案,解决长途焦虑;二排零重力座椅、七屏互联、高阶智驾全系标配,把“头等舱”体验带入30万元以上价格带。这不是简单的配置堆砌,而是重新定义了豪华MPV的价值标准。
渠道变革紧随其后。腾势彻底抛弃传统4S店模式,推出“1+3直营”体系——腾势中心、体验店、MINI中心层层覆盖,目标是“97%市场100公里内有店”。这种高密度布局,既保障服务可及性,又强化品牌统一形象。相比蔚来以NIO House打造高端体验、理想聚焦核心城市高效交付,腾势的策略更重广度与触达,尤其在三四线高潜力市场形成压倒性存在感。
但真正让腾势脱颖而出的,是用户运营的深度。赵长江自封“首席共创官”,推动“用户共创2.0”模式,邀请车主参与产品定义与功能优化。用户净推荐值(NPS)高达8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企业家、学者、体育冠军等高端用户自发传播,形成强大圈层效应。这不是靠营销话术堆出来的口碑,而是产品力与服务力共同沉淀的信任资产。
有人质疑,腾势的成功是否只是借了比亚迪的技术东风?的确,刀片电池、DM-i、云辇、易三方等技术是其底气。但技术本身不会自动转化为市场胜利。赵长江的真正贡献,在于将这些“硬科技”翻译成用户可感知的“情绪价值”。他坚持D9涨价仍热销,N9定价一步到位不玩套路,正是对用户长期信任的尊重。他深知,高端品牌的根基,不是参数,而是价值共识。
如今,赵长江暂别一线,留下一个年销超12万辆、均价近40万元的品牌骨架。他的离职,是比亚迪高管轮岗的常态,但也提醒我们:一个企业的转型,既需要制度保障,也离不开关键人物的担当与远见。腾势的故事证明,中国品牌完全有能力在高端市场立足,但前提是敢破局、能深耕、愿倾听。
真正的品牌崛起,从不是一纸战略规划,而是一场始于产品、成于用户、终于信任的漫长跋涉。赵长江走了,但他蹚出的这条路,值得更多人走下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