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新势力终于还是“倒下”了

豪车新势力终于还是“倒下”了-有驾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周智宇

春节假期刚过,车圈的生存焦虑就开始弥漫。

比亚迪挑头打响新一轮价格战,开年即冲刺;有的品牌则直接遭遇“寒潮”,风雨飘摇。行业中喊了许久的淘汰赛,不再是“狼来了”。

2月19日晚,高合汽车在内部公告称,即日起停止下属所有全资及控股子(分)公司的日常运作。根据各地区情况,全体员工进入3-6个月的停工停产状态,期间公司用户服务将继续保障。

高合在通知中坦言,面对内外重重压力和挑战,公司虽全力采取各种举措纾困,但仍无法改变目前的经营困境。

这家对标保时捷的国产电动豪车品牌,游离于“退赛”边缘。

不过高合似乎仍有转机。有消息人士向华尔街见闻透露,接下来,盐城与青岛地方政府或将向高合提供一笔4亿元的过渡资金,试图引导沙特资金入局。

另有接近高合的人士透露,沙特的投资是一系列协议,从今年起实施,一直持续到2030年。除了对母公司华人运通的股权投资、还包括双方在沙特境内建厂、智捷交通及供应链生态圈的打造合作。合作项目在1月过了关键节点,剩余部分正在推进中。

倘若在“低速运行”的这6个月内有新融资到账,高合或许能挺过这一劫。

不过对创始人丁磊和他的高合来说,被收购仍可能是最终的宿命。接近高合的人士称,已有国内产业资本向其抛来了合作的橄榄枝。

曾几何时,高合也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新势力车企。在电动车赛道大幅增长的蓝海期,凭借着“硬核黑科技”的标签,高合在60-80万元价格区间俘获过一批高端消费者,销量一度超过保时捷Taycan。

然而,高合在后续经营中却高开低走,从第二款新车HiphiZ开始显露颓势,营销预算收紧加之门店迟迟没有展车、交付周期长,导致这款重磅车型没能在市场激起水花。而后价格下沉的HiphiY也没取得预期效果,整体年销量始终未能破万。

销量未见转机,高合也试图通过引入外部资金补血自救,不过融资似乎一直不是高合的强项。企查查显示,自2017年创立以来,高合只有一次公开融资,是2021年1月一笔来自于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的50亿元战略投资。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指出,丁磊因从政的经历,此前融资一直在政府圈中徘徊,与外部资本接触有限,缺乏跟私募、风投等资本的链接和渠道。

从高合几次融资历程也可以看到,其引入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主导的投资机构。2017-2020年创始阶段的投资方是以江苏盐城政府和悦达集团为代表的地方国资;2021-2022年由中保投、深创投、青岛国资为代表的国家队和地方国资入场。

到去年6月,高合等来一单沙特投资部的56亿美元合作协议,但这笔关键的注资迟迟未有下文,外加上市计划搁置,这都加剧了高合的困境。

高合内部人士称,去年高合向俄罗斯出口了大批新车,销量也高于以往达到7868台,公司本想借“冲量”吸引新投资,但结果并不理想。

高合如今陷入的资金困局只是表象,其在融资能力、产品上市节奏、产能效率、高层稳定性、核心技术储备等一些列关键环节暴露的问题,给新势力们都敲响了警钟。

有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士称,高合要做豪华电动车品牌,但在中国市场暂时看不到很好的前景,在智能化上也缺乏成果,没有自己的核心优势。

经历了过去几年新能源市场的高速发展,遍地拾金的蓝海时代迅速转入竞争激烈的红海期;消费者、投资者也逐渐变得理性,深度整合风暴的来临,加快了行业洗牌出清步伐,兼并重组、关停并转将成为常态。

不必说风雨中的高合、威马和爱驰,就连蔚小理、问界甚至特斯拉等造车明星,都曾因各种问题被友商围攻,经历过业绩的震颤。

如此“生死局”中,一招棋走错满盘是皆输。自身的任何一项短板,都将成为对手弯道超车的突破口。头部势力尚且战战兢兢,二、三线缺乏实力积累和体系化能力的玩家更加没有抵抗力,留给他们的窗口期也不多了。

洗牌与兼并,行业的脉络和走向逐渐清晰,高合不过是竞争演变下的一个缩影罢了。

即便接下来高合能幸运地等到新资金入局,但仍有很多地方需要“补课”。业内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新能源市场拼的是整体运营效率、质量、规模,对体系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包括蔚小理、问界乃至比亚迪、埃安等等,都在加紧查漏补缺。

跨过规模的大山,迈过盈利的门槛,新能源汽车颠覆传统汽车行业,走向成熟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