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牌承诺的终身福利突遭调整,车主权益如何保障?
蔚来汽车近期取消部分首任车主“终身免费换电”权益的事件,正引发广泛讨论——您是否也曾遭遇类似服务变局?
下面我们来了解详情,同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服务承诺如空气,清晰才可呼吸;车企与消费者的纽带,需靠透明合同维系。
近期,蔚来汽车取消部分首任车主的“终身免费换电”和“终身质保”权益,引发车主不满。
据中华网山东频道报道,2025年7月9日,河南车主高先生收到短信通知,蔚来以“车辆用于特殊使用条件或目的”为由,终止其权益。高先生于2020年购车时,合同明确承诺“首任车主不限里程终身质保、终身免费换电”。他质疑称,车辆使用性质为“非营运”,但蔚来指其年行驶里程超17万公里(日均约450公里)“超出日常标准”。类似案例中,江苏车主王先生驾驶蔚来ES6两年行驶35万公里后,也被取消权益。车主们强调,合同未定义“日常使用场景”,要求蔚来提供证据未果。据大象新闻报道,两人均非营运车主,王先生还出示了参加蔚来自驾游的证据。
其实,蔚来权益调整源于合同条款模糊性。
据《车主权益告知书》规定,终身权益不适用于“出租、比赛竞技等运营目的”,但未明确“日常使用”阈值。蔚来客服在回应中承认条款“没有标注具体公里数”,仅凭里程数据判定“超出行业标准”。法律角度上,北京市中伦文德(郑州)律师事务所刘芬宇律师分析(据大象新闻报道),此举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因条款未限制行驶里程或定义场景,蔚来无权单方面取消非营运车辆权益。
据中国证券报2025年7月数据,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纠纷年增15%,车企需平衡成本与承诺。国家统计局2025年报告指出,汽车消费占居民支出比重升至12%,服务透明度成关键痛点。此事件折射行业通病:模糊条款易导致信任危机,影响品牌声誉。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权益调整直接增加用车成本。
以高先生为例,取消免费换电后,年支出或增数千元——这相当于一个家庭每月多出一笔育儿开支(如课外班费用),削弱购车时的“省钱”预期。
更广泛来看,购车者常忽略合同细节,易陷被动。
所以,理性建议上,我们消费者应优先核实合同条款:
购车前要求车企明确定义“日常使用”等模糊词,留存书面证据;
权益争议时,可向消协或法律渠道申诉(如律师建议的维权路径)。
同时,车企需提升服务透明度,避免潜在误导。正如分析师指出,清晰的承诺能增强用户黏性,长远利好市场。
最后,您的爱车权益是否明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验,共建理性消费指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