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销量连涨,新车爆单,港股上市分析

都说8月是收获的季节,但谁能想到,岚图汽车居然能在这个月搞出“三喜临门”?你说,一家央企做新能源车,本来给人感觉稳稳当当,很难有啥惊喜。结果人家一口气又卖得好,又新车爆单,还直接登陆港股。咋回事?这能不能算央企“转型升级”这事儿里边的范例?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里边的门道,顺便想一想,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新思路。

先来琢磨一个事儿:销量连涨七个月,靠的是啥?按理说,现在卖车这玩意儿,哪儿不卷?大家都拼技术、卷配置、拼售后,每天新鲜玩意儿不断。那为什么偏偏岚图能一连七个月销量都涨?是不是踩到了什么隐藏的弯道加速?

其实啊,很简单,但也不简单。你要说运气,那太不讲理,毕竟这种连涨不是一次爆发,得持续有人买才行。靠的就是产品矩阵的打法。你可别光想着一款车火了就躺赢,现在得全家桶才有号召力。岚图这几年推出了一堆车,从SUV、MPV到轿车,价格带也卡得特细:既有20万左右的性价比款,也有30、40万往上的高端车。车型多了,能打市场就多了,用户群也自然而然分层了。有的为了家庭买混动,有的要大空间MPV,有的奔着高端智能纯电轿车去。这种产品布局,简单说就是组团打仗,你们可以在三四战场各自放炮,人家岚图是“全线开花”,让你没法忽视。

而且你看,人家新车上市那阵势,15分钟锁单上万,几个小时订单破千……说明市场是真的有需求。这说明什么?说明车企巩固市场光靠“推爆款”已经过时了,得是爆款接力+长期阵容双管齐下,才能站稳脚跟。你既要有大杀器,也要有稳扎稳打的基础盘,只有“协同发力”才能让销量持续、不是昙花一现。

说到这,我琢磨另一个问题:现在车企拼技术,到底拼什么?参数、还是体验?前几年,大伙都爱比参数,谁马力大、谁电池牛、谁智能控制最快、不管好不好用,先把数字堆起来。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拼的是“用户真实体验”。岚图这一波靠的不是光喊技术牛,关键是技术落地快,而且专门针对用户痛点来搞创新。

比如他们最近的岚海智混技术,什么800V高压、五分钟充电续航一百公里,纯电续航接近四百公里,综合接近一千四百公里,这不是炫技,这是说——你再也不用怕混动没电变“铁废柴”,续航焦虑直接干掉。还有和华为合作的智驾系统,传感器一堆,城市高速都能跑,智能座舱、多屏联动,体验升级得飞起,这才叫让技术变成用户能感受到的东西。现在中国消费者都聪明着呢,光吹牛不管用,你得拿出实打实的体验和创新,让他觉得花这钱值,才愿意买你的单。

那你说,技术上去了,为啥同样的技术别家也在用,但岚图能爆发出来?这事就得看央企怎么变“用户型企业”。有些传统车企,做事很稳,但特别慢,产品改进又总有距离感。岚图这几年反过来是天天琢磨用户意见,每周分析、每月输出方案、三个月就见结果,不是喊口号,是有流程有落地。FREE+的大量升级,有一多半都是用户自己提出的建议。这就很不央企了,像在做互联网产品一样,把用户拉到产品共创链条里。你提了想法,厂商真去研究,然后很快就让你看到新车上有什么改动。试问,这是不是比以前那种闭门造车的做派强百倍?

这里面有一个道理:央企能不能听进外界“劝”?以前感觉央企就是一副“老干部”作风,你能让他变得机灵变得善变,这就是转型。而岚图搞的共创、车主应援、用户车友会、CEO直接对话,已经把传统买卖关系变成“共同成长”。不少车主还自费上广告为新车造势,这种“自来水”情结,绝对是新势力车企都羡慕不来的品牌凝聚力。你说这是不是一个新的央企范本?

岚图销量连涨,新车爆单,港股上市分析-有驾
岚图销量连涨,新车爆单,港股上市分析-有驾

说到这里,大家可以思考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岚图为什么选择“介绍上市”?不融资、不扩股,图啥?现在好多新造车势力恨不得每隔一年要折腾一次IPO,筹钱、烧市场、压K线。岚图这次港股上市,走的是不发行新股、不给市场添乱,只挂现在有的股份出来交易,这看上去没热闹噱头,但非常讲究。实际就是想借港股的框架去做国际化的品牌展示,让市场看清楚岚图的公司价值,同时也给原东风的股东分了利:你不仅拿到了现金,还能额外分得岚图股份,将来要是岚图跑得快了,那就是双份收益。这种操作明显更成熟,也更倾向于把眼光放在长期价值和市场认可上,而不是在某个节点搞钱就完事。

还有一点,不融资但上市,背后其实是想在国际化层面打开更大的空间。传统央企出海,总觉得身子太重、决策太慢,市场认知也有距离。但你如果能把港股的流动性、品牌背书、人才激励机制都用起来,那就有了“技术+资本+人才”三位一体的上升杠杆。你看国际资本市场最看重啥?就是你的成长性和创新能力。如果做到了,那岚图不只是“市值故事”,更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企转型样板。

岚图销量连涨,新车爆单,港股上市分析-有驾
岚图销量连涨,新车爆单,港股上市分析-有驾
岚图销量连涨,新车爆单,港股上市分析-有驾

那你说,央企转型靠的是啥?我看不是一两个新技术,也不是谁先起跑,有的人爆发得早,有的人跑得远。岚图的打法明显是“耐力+体系”路线,靠体量和协同,把体系能力转化成市场影响力,然后逐步实现可持续性增长。当下新能源车赛道,已经不再是野蛮小作坊横冲直撞,而是看谁能把长期主义坚持下去,谁能用耐心、技术、用户口碑,把市场做大做深。

岚图销量连涨,新车爆单,港股上市分析-有驾
岚图销量连涨,新车爆单,港股上市分析-有驾
岚图销量连涨,新车爆单,港股上市分析-有驾

未必人人都能学岚图:有的人刚转型就想改天换地,动作太激烈;有的人犹豫不决,不敢放权、不肯自我突破。岚图能在传统央企体系里,用市场逻辑和互联网思维去运营,这种基因混搭,确实有点东西。它不是等着风来了才飞起来,而是自个儿一锹一铲,把能力垒上去。

很多人说,新能源搞成这样,岚图算是开了个头。但你仔细想,这事儿没那么容易复制。大白话说,技术是底气、产品是门面,用户是灵魂、资本是推手,这四门课岚图算是都在补习,而且学得还不赖。

岚图销量连涨,新车爆单,港股上市分析-有驾
岚图销量连涨,新车爆单,港股上市分析-有驾

最后想问大家一句:你所在的行业,有没有像岚图这么干?你自己的套路,是不是还停在“爆款思维”或者一根筋砸钱扩展?新周期、新赛道,不怕慢,就怕不变。央企变身不只是改个名字、上市圈个钱,更是内部“自我革命”,外边“服务用户”,加上资本助力,把路走得越来越宽。岚图的8月“三喜临门”不是风口上的运气,是自己把风口造出来的本事。也许大多数行业都能从这里琢磨琢磨,那些看起来高高在上的老大企业,到底能不能有点年轻、有点温度、有点想象力?

说到底,持久战才是王道。爆款可以转瞬即逝,用户和体系才是常青藤。岚图用自己的动作像是跟大家说:转型的铁锤已经举起来了,谁再不变,就真只能在原地追风看别人起飞。所以啊,不管你是不是造车的,不管你是不是央企,转型路上都有一条“持续自我进化”的门槛,你迈得过去,就是新故事的主角,迈不过去,就得变成别人的背景板了。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