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豪华品牌半年销量腰斩,国产高端夹击下的真实用车故事

二线豪华品牌半年销量腰斩,国产高端夹击下的真实用车故事

如果把时间拨回到五六年前,手里攥着二十多万预算,那会儿我表哥就拉着我去雷克萨斯店看ES。那气氛你得亲身感受:销售员一副“你能买到就算赚了”的架势,还真没啥优惠。表哥最后还真咬牙加价两万提了辆ES,说出去倍有面子。凯迪拉克、林肯那阵也差不多,邻居老刘家买XT5也是憋足劲儿等现车。

可今年上半年,这画风变得让人怀疑是不是走错门。前几天路过本地雷克萨斯4S店,我顺嘴问了句:“现在还有加价吗?”销售直接说19万裸车价,还送膜、保养、记录仪。我都替当年加钱提车的老主顾们心疼。这才半年时间,雷克萨斯全国卖出8.5万辆,看似不少,但跟巅峰时18万+比起来,只剩半壁江山。

二线豪华品牌半年销量腰斩,国产高端夹击下的真实用车故事-有驾

沃尔沃呢?师傅在维修间抽烟闲聊,说最近修V60和XC60的活少多了,“新车卖得没以前猛”。数据倒是扎实——近6个月交付60077台,也缩水不少。有意思的是,有群友吐槽他爸非要换S90,就是图个“北欧安全”,结果发现保值率掉得快,都劝别冲动。

再往下数凯迪拉克,上半年46804辆,同比直接跌掉20%。通用财报里写明白:旗下中国品牌,就它负增长。我有个朋友去年CT5落地23万,今年同款砍到20出头,他一脸懵圈:“这玩意一年掉仨W,不如炒股。”

林肯更惨,上半年只卖15669台,同比下滑超三成。本地航海家打骨折,有经销商报价裸车优惠7.8万元,比隔壁理想L7还便宜点。“美国味道”在中国市场,好像越来越淡。

二线豪华品牌半年销量腰斩,国产高端夹击下的真实用车故事-有驾

捷豹、英菲尼迪这些牌子更是隐形状态。有一次修理厂进来辆捷豹XE,小伙开口第一句话就是问“配件贵不贵?怕以后难修。”其实这些冷门豪华品牌,全国半年销量都只有几千台,还赶不上某些新能源新势力一天交付量大。这种体量,经销商压力大,有时候为清库存连夜发促销短信,“骨折”两个字挂嘴边。

讲点配置上的事吧。以前大家追捧二线豪华,是因为隔音好,用料厚道,比如早期ES和XC60内饰软包摸起来确实舒服。但现在国产高端比如问界、小米出的那些智能座舱,把传统油改电车型甩开好几条街。一位搞汽配的小赵说,现在年轻客户最关心中控屏不卡顿,全景影像清晰度,还有激光雷达有没有装。“原来谁管这些啊,就看牌子呗。”

价格战也是够狠。一线BBA开始主动降维打击,本地奔驰C最低23万能落地;宝马3系、奥迪A4L也不到25万;甚至宝马X3指导价快40万能干到28以内。我认识一个做汽车金融的哥们,他直言现在贷款客户首选BBA,因为利息低还能谈补贴。而且很多人压根不考虑什么美系日系豪华,一句话——既然花一样的钱,为啥不买奔驰宝马?

二线豪华品牌半年销量腰斩,国产高端夹击下的真实用车故事-有驾

至于国产高端,那是真正搅局者。有微信群友刚入手小米SU7 Pro,说全栈自研智驾系统特灵敏,高速上自动变道不用自己操心。他老婆原本想看沃尔沃XC40,被一句“这个没有辅助驾驶”劝退。现在新能源品牌售后服务网络铺开很快,以前担心维修难的问题慢慢消失,比如理想、小鹏都在县城设点维护,一年四季免费OTA升级,比传统合资省事太多。

但话又说回来,这场洗牌对普通人影响挺大。不少老司机私底下交流,都觉得这波降价潮后续可能带来保值率跳水风险。今年初有人以22万收了一台准新的CT5,到手第二个月发现行情又跌两千。他调侃说,以后还是要么一步到位,要么选个容易出手的热门款,不然亏钱不是小数目。

二线豪华品牌半年销量腰斩,国产高端夹击下的真实用车故事-有驾

偶尔碰见老一辈喜欢情怀的人,比如单位退休师傅坚持认为林肯大陆底盘滤震比国产SUV强,可年轻同事只盯着手机互联和智驾功能,对机械素质兴趣寥寥。“时代不同啦!”师傅摇头叹气。这几年新技术更新太快,从机械油耗转向电驱智能,谁能适应变化才不会被淘汰吧?

记得去年夏天路边碰见邻居王姐,她当时犹豫到底是咬牙换奔驰E还是试试理想L9。当时她孩子一句话让她彻底放弃传统燃油:“妈,你手机连不上蓝牙导航太麻烦!”后来王姐果断入坑新能源,每次充电站排队还乐呵呵晒朋友圈,大概就是这样一种转变吧——身份象征逐渐被实际体验取代,人们对汽车期待悄悄发生变化,而那些曾经辉煌过的名字,也许只能留在旧账单或者朋友圈回忆里了……

二线豪华品牌半年销量腰斩,国产高端夹击下的真实用车故事-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源:乘联会2025年上半年数据、本地经销商报价、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开资料、《经济观察报》相关报道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