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几乎所有新能源电机只说峰值功率,不说额定功率?

关于营销吸引力

峰值功率是指电机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的最大输出能力,其数值通常远高于额定功率,即电机能够持续稳定输出的功率。以比亚迪的580千瓦电机为例,其峰值功率的显著提升使得车型的动力参数更为出色,尤其吸引那些注重车辆加速性能的消费者。

为什么几乎所有新能源电机只说峰值功率,不说额定功率?-有驾

传统燃油车也存在类似现象,如雷诺科雷傲的额定功率与净功率差异,厂商更倾向于宣传更高的数值。

关于测试标准与消费者认知偏差的问题,电机的额定功率是在实际工况下测试得出的,包括持续负载和散热等因素。而峰值功率则是在理想条件下,如瞬时满负荷时测得的数据。消费者通常更关注“最大性能”,往往将峰值功率误解为日常可用功率,这导致了认知上的偏差。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技术内卷现象愈发严重。为了展示技术实力,厂商纷纷追求高功率参数。例如,比亚迪、华为等企业不断提高电机转速,已达到30500转/分,以突显其技术优势。这种竞争态势也促使各企业对功率参数进行更为精细化的管理和宣传。

为什么几乎所有新能源电机只说峰值功率,不说额定功率?-有驾

1. 宣传与实际性能不符问题

近期出现的零跑C11增程版功率问题,标称峰值功率为200kW,但实际满电时仅达155kW,引发消费者投诉。类似情况在五菱Nano充电功率争议中也存在。很多消费者会误认为峰值功率是常态性能,但实际上在驾驶过程中受散热、电量限制等因素影响,很难持续达到这一水平。

2. 额定功率信息缺失对决策的影响

额定功率反映了电机长期稳定工作的能力,对车辆载重、爬坡等性能有直接影响。然而,在电源行业中存在仅标注峰值功率的误导现象,容易导致用户因忽视额定功率而超负荷使用设备。汽车领域若缺乏此类信息,消费者可能会低估长期使用中的性能衰减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 法规与标准不统一需解决

国家标准中对额定功率(总功率)和净功率(实际装车功率)的定义存在差异,厂商在宣传时往往选择更有利的数值。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明确标注双参数,同时参考电源行业的经验,标注峰值功率与额定功率,并说明测试条件。

4. 加强消费者教育

通过说明书、官网等渠道,向消费者解释功率参数的实际含义,帮助他们区分瞬时加速能力和持续输出能力。

5. 完善监管标准

推动行业统一测试规范,要求厂商在宣传中注明功率类型(如峰值/额定),避免利用信息差误导消费者。这有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促进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什么几乎所有新能源电机只说峰值功率,不说额定功率?-有驾

新能源车电机宣传峰值功率的现象,反映了市场竞争与消费者认知偏差的交互作用。虽不构成直接欺诈,但信息不透明可能导致购车决策失误。针对这一现象,未来需要通过技术透明化、标准规范化和消费者教育来减少争议。

实际上,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满功率运行10秒,便可能加速至违法速度。对于功率较大的车辆,这10秒的满功率运行足以导致驾驶员因超速被扣分。因此,对于公路行驶的车辆,额定功率足以满足需求,而峰值功率则影响用户体验。例如,一个2.6吨的车辆在高速上以144km/h巡航,其所需功率可能不超过50kw。

最新的GB/T18488标准已调整峰值功率时间为10秒,即电机在峰值功率下可持续工作10秒即可如此标注。然而,许多牵引电机的额定功率仅为峰值功率的三分之一。

与内燃机不同,其功率可以长时间连续输出。但某些厂家在宣传车评时也存在误导。例如,某些发动机在特定转速下达到最大扭矩的描述,实际上这一转速下的最大扭矩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达到的,而不是在常规驾驶情况下。

相比之下,自吸发动机在驾驶员请求扭矩时,可以在0.2秒内达到最大功率。而涡轮增压发动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加速度。因此,厂家在宣传时应提供更准确的信息,避免误导消费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