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开车别慌张,6个保命技巧,避开80%危险

一到雨季,很多开车的朋友们心里就开始犯嘀咕。

窗外的雨哗啦啦地下,路上的车流似乎也变得迟缓而紧张。

大家普遍觉得,雨天开车嘛,把速度放慢一点,小心一些,基本上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这个想法当然是对的,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开慢点”这个层面上,那我们对雨天行车的理解,可能还只是皮毛。

雨季开车别慌张,6个保命技巧,避开80%危险-有驾

实际上,雨水给驾驶带来的挑战是系统性的,它不仅仅是路面湿滑这么简单,更是对我们驾驶习惯、车辆状况和应急反应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雨天开车的那些门道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在关键时刻,可能就是保障我们安全回家的那道“护身符”。

咱们先从最直观的感受说起:视线。

雨天开车,最大的敌人之一就是看不清楚。

这不仅仅是因为雨水本身挡住了视线,更关键的问题出在我们的挡风玻璃和雨刮器上。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雨刮器一开,刮过去之后,玻璃上非但没有变得清晰,反而留下了一片模糊的、油腻腻的水痕,尤其是在晚上,对面车辆的灯光一照过来,瞬间就是一片炫目的白光,前方路况几乎完全看不见。

这种情况非常危险,而罪魁祸首,就是平时我们不太在意的“油膜”。

这层油膜是长时间行车中,空气里的灰尘、汽车尾气里的油污以及各种杂质附着在玻璃上形成的。

晴天时它不显山不露水,可一旦遇到雨水,它就会和水珠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折射光线的模糊层。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光靠玻璃水,最好在雨季来临前,用专用的油膜去除剂给挡风玻璃做一次彻底的清洁,效果立竿见见影。

同时,雨刮器这个小零件也绝对不能忽视。

它是由橡胶制成的,经过一个夏天的高温暴晒和冬天的低温冷冻,很容易老化、变硬。

一个已经“退休”状态的雨刮器,刮水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发出刺耳的噪音,或者在玻璃上跳动。

一般来说,雨刮器使用一年左右就应该考虑更换,花几十块钱,换来雨天里一片清晰的视野,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解决了视线问题,接下来就是驾驶操作的核心:速度和距离。

我们都知道湿滑路面的摩擦力会下降,但这个下降有多严重呢?

根据交通安全部门的测试数据,在同样的车速下,雨天湿滑路面的刹车距离,要比干燥路面长出至少30%。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数字。

举个例子,假设您平时在市区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行驶,紧急刹车需要20米才能停下,那么在雨天,您可能就需要26米甚至更长的距离。

雨季开车别慌张,6个保命技巧,避开80%危险-有驾

这多出来的6米,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上,足以引发一次追尾事故。

因此,雨天降低车速是必须的,一个比较稳妥的建议是,比平时的习惯速度降低大约20%。

比如,您平时习惯开80公里/小时的路段,雨天最好控制在65公里/小时左右。

但光降速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主动拉大跟车距离。

我们很多驾驶员习惯于近距离跟车,这在雨天是极其危险的。

您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判断距离是否安全,就是“三秒法则”。

当前车通过一个固定的参照物,比如路牌或者桥墩时,您开始在心里默数“一、二、三”,如果数到“三”之后您的车头才到达这个参照物,那么这个距离在城市道路中就是相对安全的。

在高速公路上,由于车速更快,这个时间需要延长到五秒以上。

因为当车速过快时,轮胎可能来不及排开路面上的积水,导致轮胎与路面之间形成一层水膜,车辆瞬间失去抓地力,这就是极其危险的“水滑现象”,感觉就像车子漂了起来,方向盘和刹车都会失灵。

再来说说积水路段,这是每年雨季都会让不少车主头疼的问题。

看着前方一片汪洋,到底是闯过去还是绕路走?

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如果积水深度已经超过了您车轮轮胎高度的一半,那就不要再冒险了。

因为大部分家用轿车的发动机进气口高度,就和这个位置差不多。

一旦水从进气口被吸入发动机,就会造成发动机内部的严重损坏,也就是俗称的“爆缸”,维修费用非常高昂,而且这种情况保险公司通常是不予理赔的。

如果判断积水不深,可以安全通过,也需要讲究方法。

正确的做法是挂入低速挡位,比如手动挡的一挡,自动挡的L挡,然后稳住油门,保持一个比较慢且均匀的速度(大约10-20公里/小时)一次性通过。

在这个过程中,切记不要中途停车、换挡或者猛收油门,因为一旦车辆失去动力,排气管的压力降低,积水很可能会倒灌进去,导致车辆熄火,那就真的进退两难了。

灯光的使用也是雨天行车安全中常常被误解的一环。

雨天开灯,首要目的已经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为了“被看见”。

当雨下得比较大,天色阴沉时,就应该及时打开车辆的近光灯和示廓灯,让前后方的车辆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您的存在。

雨季开车别慌张,6个保命技巧,避开80%危险-有驾

如果是能见度非常低的暴雨天气,前后雾灯就必须打开了。

雾灯的光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在雨幕中非常醒目。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个常见的错误做法,就是打开双闪灯(危险报警闪光灯)。

双闪灯是在车辆发生故障或者紧急情况下临时停车时使用的,如果在正常行驶中打开,后方车辆将无法判断您的转向意图,您一打转向灯,双闪就会覆盖掉,反而增加了危险。

至于远光灯,在雨天更是绝对禁止使用。

因为雨水会像无数个微小的镜面,将远光灯强烈的光线向各个方向散射,不仅无法照亮远方,还会在您眼前形成一片白茫茫的光幕,严重影响您自己的视线,同时也会对对向车辆造成炫目。

即便我们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意外情况也可能发生,比如车辆侧滑。

当您感觉车尾突然向一侧甩动,方向盘失去控制感时,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惊慌失措地猛踩刹车、猛打方向盘。

然而,这恰恰是最错误的操作,只会加剧车辆的失控。

正确的处理方式需要冷静和精准。

首先要松开油门,绝对不要踩刹车。

然后,关键的一步是,顺着车尾侧滑的方向,小幅度地、轻柔地转动方向盘。

比如说,车尾向右侧滑,您的方向盘也应该向右侧打一点。

这样做的原理是让车轮的朝向与车身实际滑动的方向趋于一致,帮助轮胎重新抓住地面。

当您感觉到车辆恢复控制时,再缓缓地将方向盘回正。

整个过程讲究的是一个“柔”字,动作要快,但幅度一定要小。

最后,当我们安全抵达目的地,停车这个环节也不能掉以轻心。

雨天停车,有几个地方是需要避开的。

一是老旧的大树底下,狂风暴雨可能会导致树枝断裂,砸伤车辆。

二是地势低洼的地方,包括一些地下停车场入口坡度较低的区域,在短时强降雨天气里,这些地方很容易迅速积水,让您的爱车变成“泡水车”。

三是一些大型广告牌或者不牢固的围墙下方,这些地方也存在高空坠物的风险。

最安全的选择,还是将车停放在地势较高、排水设施良好的正规停车场。

安全驾驶,不仅在于路上的每一个操作,也体现在这最后的停放选择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