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一九年买了辆特斯拉Model 3,结果到去年快十万公里时,电池容量掉了差不多20%。你知道我当时心里啥感受吗?真就是那种我这是买车还是买一堆废铁的感觉,想着未来几年还得折腾它一通。那天我修理工哥们跟我说,你这电池,不算特别差啦,正常衰减。只不过现在二手市场是个坟场啊。我一皱眉,心想:这车卖出去,估计能值的价钱都赶不上咱自己折腾了点钱。
你看,这事很微妙——我跟邻居换个车,估算二手交易时,价格跌幅差不多在15%到30%之间(这段先按下不表,估算数据、样本少,确实难说)。尤其是大家都知道,像这类车电池掉格的现象,直接相当于在价值上折了半截。我还记得去年有人跟我说,充电用的充电桩每天都在升级,充个电就像手机自动升级一样快,结果旧的不能用新技术,二手市场就是个烂摊子。
说到比拼,就看过两辆车:一辆是A结构体,续航更长,电池保养聪明,二手时还能卖个好价钱;另一辆是B,续航差点,但电池衰减快,价格贼便宜(这其实就是模型论中的相似物但不同状态——技术差异直接反应价值差异)。我就有个疑问:商家是不是会利用消费者不懂,把技术更先进的新车包装成高端,而二手市场的价格可以忽略掉说?这就不像你买手机,新型号快出,旧型号一夜之间变得阻碍升级,二手价格一踩到底。问题是:我们买车时,怎么就没考虑到,过几年会变成什么样?我刚才翻了下我那张电池保养的小手册—一页纸,内容都写得云里雾里。
谈到技术创新,假如说固态电池真的出来了,估计大部分车主都得大哭一场。会不会变成新一代差价神器?这让我想起我朋友说:买车就像买,中奖的少,亏的多。可实际上,很多厂家拼命出新技术,不就是为了让你觉得你的旧车马上就值不了钱吗?这让我很疑惑:他们是不是在用技术做幌子,逼着我们不停换新?
我也疑问:换电模式到底有没有未来?看起来挺方便,充电快,可要布满全国的换电站,估计还得十年。再说套餐费,有时候比自己充电还贵。一些车企还会承诺换电回购,但谁知道这背后是不是又一场你给我换,我给你打折的游戏?我自己琢磨:或许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别被这些光鲜亮丽的未来技术绑架。
我一直在想,买新车时是不是太那些保值标签?其实买车用得爽就行了。像我亲戚,总是叨叨,新能源车贬值太快,买出来变成烧钱的坑。他气得直说:买得挺开心的,后头亏得狠,谁买谁亏。我心里暗自想:不是他们不想让二手车值钱,而是市场变化太快,技术更新太猛。这也让我觉得:新能源车的保值更像是一场炒作——厂家推新型号,市场自然也会调价。
我还在琢磨一个问题:如果你手里有一辆车,价值逐步缩水,你会不会觉得卖掉得亏死?但另一方面,我就想问:是不是我们的担心太多?未来真的会像我想象的那么糟?有人会说,科技在进步,保值只是暂时的幻觉。但我想到:什么时候,技术的新出品变成了随便糟蹋的废铁,是不是也代表着我们真正的价值已经被重置?其实我也没细想过这个猜测,感觉又挺对的但不够深刻。
你看,买二手车那事儿,关键还是要提前认清市场的水太深。我曾考虑过,买辆车,它的每公里成本其实也挺重要的——算下来差不多在0.3到0.4元(这只是心算,实际还得加上养护、保险啥的)。这个成本里,电池的折旧、充电的花费、维修的钱,都得揉在一起。比如说,充电站的电价,一般在1.2到1.5元/度(估算),我开个百公里百公里擦过,电费大概十五元左右,油车可能得二十几。要是真的只算油钱,新能源车还是挺省的,但维修出现问题,修一次得花掉不少,我那个电池保养不好就像手机差电,续航直线往下掉。
再说起人,这次我跟销售聊过天,他一句车子就是用来开的让我陷入沉思。其实也对,买车本身就是个投资,差距越看越模糊。你说,花那么多钱,竟然还得担心四五年后车值不值?你说人民的买车心理到底怎么变的?是不是像我这行当里说的:消费者的心理其实很脆弱,所有的价格都在预期里,没有人会真心想这车一定值这个价。所以,最终理性怎么定义?我自己都还在想。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觉得其实未来的二手市场更像是个自我崩塌的游戏——厂家出新,价格应声下跌,越炒越淡。中间的买家和卖家们又都在一场没有硝烟的里不断求生。可能这也是一种力量的平衡吧,就像我们喜欢的那辆老东西,有时候越旧越有味道。你觉得呢?我们还能像现在这样,静静享受开车的乐趣,还是会被技术绑架到永远都追不上的新潮流中去?这只留给你我自己慢慢琢磨了。(这段先按下不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