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近200万的车,到底买的是什么?
2025款的奥迪S8,挂着4.0T V8发动机,还硬塞了个48V轻混系统,听起来是科技感满满,理论上既能省点油,又能让涡轮响应更快点。
可实际开起来,车主们反馈的市区油耗,轻松就飙到15升/百公里以上,这“大胃口”可真不小。
底盘调校偏硬朗,过弯时稳如老狗,8AT变速箱和四驱系统也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技术堆料,明摆着是冲着性能去的。
可那轻混系统,对油耗的实际贡献,似乎也就那样,更像是给这台猛兽披上了一层“环保”的外衣。
这车,究竟是哪些人在买单?
我发现,无非就两类人。
一类是公司老板,他们看重的是S8低调内敛的气质,既有面子又不张扬。
但真正坐进后排,会发现空间确实不如同价位的奔驰S级宽敞,座椅的舒适度也差了点意思,这对于需要长时间乘坐的商务场景,是个不小的短板。
另一类,就是纯粹的性能爱好者。
他们痴迷于V8发动机那浑厚的声浪,享受4秒破百带来的极致推背感。
可车载系统的卡顿,以及音响效果与奔驰那“柏林之声”的差距,又成了他们心中的小疙瘩。
有人甚至直言,把S8停在奔驰S旁边,总感觉S8显得“小气”了些,这设计上的保守,是不是也限制了它的魅力?
市场这股风,吹向了电动化。
奥迪自己都在大力推广电动车型,可S8这台V8发动机,却像是逆流而上,在政策的边缘不断试探。
国内日益收紧的排放法规,对大排量车型来说,无异于头上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有消息说,2026款的S8可能会转向混动,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代V8,或许真的要成为绝唱了。
经销商那儿,S8的库存少得可怜,想提车,少说也得等上两个月,颜色选择也仅限于灰黑两色。
这显然说明,它并非一款以走量为目的的车型。
聊到豪华车,保值率这事儿,绝对是绕不开的痛点。
S8的三年保值率预估,比奔驰S级要低上10%左右,这对于精打细算的豪华车买家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即便同价位,奔驰S450的实际成交价可能更高,但不少人宁愿多掏五万块,也愿意选择那个闪耀的三叉星标志。
宝马740Li价格相仿,品牌形象更显年轻活力。
S8就这么尴尬地卡在中间:性能上,它足以叫板奔驰宝马,可品牌带来的那种“光环效应”,总觉得差了那么点意思。
这背后,还牵扯着一种微妙的社会情绪。
买S8的人,有时会被贴上“情怀党”的标签。
但现实是,公司用车往往需要兼顾商务接待的多种需求。
后排空间局促、油耗偏高这些缺点,在商务场合里,简直是致命伤。
我在论坛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让人忍俊不禁:“买S8的人,公司肯定不止这一辆车。”
这句调侃,却道出了S8的真实定位——它终究是少数人的“玩具”,而非大众化的商务伙伴。
放眼全球,欧洲市场早已是电动性能车的天下,保时捷Taycan就是最好的例证。
奥迪自家的e-tron GT也已问世,可S8却固执地坚持着V8,这像不像是在上演一出传统燃油性能车的“绝唱”?
美国市场对大排量车型依旧情有独钟,但在国内,政策导向并不支持大排量,高昂的进口税率更是直接推高了S8的售价,让它变得更加“曲高和寡”。
那么,花近200万,究竟是买了个什么?
是因为V8发动机那无可替代的轰鸣,还是仅仅为了不随波逐流,拒绝选择奔驰宝马?
当电动化浪潮席卷而来,这种对传统性能的坚守,究竟是源于一份执着的驾驶乐趣,还是对时代变迁的一种抗拒?
设想一下,如果你拥有200万的购车预算,你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一台加速迅猛但缺点同样突出的性能猛兽,还是会选择随大流,拥抱一辆更为稳妥、更符合主流审美的豪华轿车?
当政策的缰绳日渐收紧,那些坚持着大排量不放的先行者们,他们究竟是在守护一份纯粹的驾驶激情,还是在拒绝与未来握手言和?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