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联手华为,宝马奔驰选择Momenta,中国智驾方案征服全球

最近,只要是稍微关心点汽车圈新闻的朋友,可能都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咱们印象里一直高高在上的德国豪华车三巨头——宝马、奔驰和奥迪,也就是大家常说的BBA,现在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都觉得有点意外的决定:他们开始纷纷向中国的科技公司伸出了橄榄枝,寻求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深度合作。

具体来说,宝马和奔驰一起选择了中国的初创公司Momenta,而奥迪则选择了大家更为熟悉的华为。

这件事儿一出来,网上讨论得特别热闹。

奥迪联手华为,宝马奔驰选择Momenta,中国智驾方案征服全球-有驾

很多人都在问,这到底是怎么了?

以前不都是咱们学习人家的技术吗,怎么现在反过来了,这些百年豪华品牌,要靠咱们中国的技术来解决他们的问题了?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个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一聊。

要理解BBA的这个选择,咱们得先看看他们现在面临的处境。

简单来说,这些传统的汽车巨头,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中年危机”。

在过去烧油的燃油车时代,BBA绝对是王者。

一台车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是发动机的性能,是变速箱的平顺,是底盘的调校。

在这些机械硬件上,BBA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可以说是炉火纯青,这也是他们“豪华”标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现在时代变了,汽车行业刮起了一场猛烈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大风。

这场大风,首先就把BBA最引以为傲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给“吹”得没那么重要了。

电动车不需要这些复杂的东西,结构简单了很多。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大家对一辆“好车”的定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车子能跑多快、开起来多稳,而是越来越看重这台车够不够“聪明”。

车里有没有一块大屏幕?

语音助手能不能听懂我的话,帮我开关车窗、放音乐?

最核心的是,这辆车有没有高级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奥迪联手华为,宝马奔驰选择Momenta,中国智驾方案征服全球-有驾

能不能在堵车的时候帮我跟车,在高速上自动巡航,甚至在复杂的市区道路也能帮我导航、避开障碍物?

在这些方面,咱们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像蔚来、小鹏、理想,还有华为深度赋能的问界等品牌,可以说已经把标准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当我们的国产车已经开始普及城市领航辅助驾驶,能在复杂的市区道路上实现点到点的智能导航时,BBA的很多车型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现,说实话,就显得有些跟不上趟了。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BBA的电动车,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被国产竞争对手们压着打。

根据一些市场数据,2023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35%,而BBA的纯电车型加起来的市场份额却相对有限。

面对这种被动的局面,他们自己从零开始研发智能驾驶技术?

也不是不行,但问题是太慢了。

等他们研发出来,可能黄花菜都凉了,市场早就被别人抢光了。

所以,对他们来说,最现实、最快速的办法,就是找一个现成的、技术过硬的合作伙伴。

放眼全球,智能驾驶技术最领先、应用场景最丰富的,恰恰就在中国。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东方。

那么,为什么宝马和奔驰选择了Momenta,而奥迪选择了华为呢?

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求生策略,也反映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处境和考量。

我们先说宝马和奔驰。

这两家可以说是“家底”最厚、品牌包袱也最重的。

他们非常在意自己品牌的“纯粹性”和“独立性”。

他们希望在补上智能化短板的同时,还能牢牢地把汽车的“灵魂”——也就是整车的控制权和品牌独特的驾驶感受——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Momenta提供的合作模式,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个需求。

奥迪联手华为,宝马奔驰选择Momenta,中国智驾方案征服全球-有驾

Momenta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技术供应商”,或者说是一个“算法插件”。

他会对宝马和奔驰说:“我这里有顶尖的智能驾驶算法,这是核心技术,我提供给你。但是,怎么把这个算法装到你的车里,怎么跟你自己的车载系统(比如宝马的iDrive和奔驰的MBUX)结合起来,怎么进行最终的调试,让它开起来还像一台宝马或者奔驰,这些事情你们自己来做。”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

宝马和奔驰可以买来最先进的技术,但最终呈现给消费者的,还是他们自己深度定制和打磨过的产品。

车的“大脑”虽然有一部分核心代码来自中国,但整个“神经系统”和“性格”,依然是德系的。

这让他们既能快速跟上时代的步伐,又不至于丢掉自己百年积淀下来的品牌基因。

据说宝马和Momenta的合作,从谈判到敲定只用了短短45天,这足以看出他们的急迫和对这种合作模式的认可。

奔驰动作更快,搭载了Momenta技术方案的新款CLA车型,预计今年年底前就能和消费者见面,抢占了市场先机。

再来看奥迪。

奥迪的情况可能比前两家要更紧急一些。

近几年来,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压力非常大,它的几款主销车型,比如奥迪A6L和Q5L,受到了来自华为问界M7、M9等国产车型的直接冲击。

人家不仅在车内提供了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舒适性配置,更重要的是,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体验上,已经形成了碾压性的优势。

对于奥迪来说,再不拿出点颠覆性的东西,可能真的就要掉队了。

因此,奥迪选择了一条更激进、也更直接的道路——全面拥抱华为。

华为提供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算法插件”,而是一整套的“全家桶”方案,业内也叫“交钥匙工程”。

这意味着,从智能驾驶所需要的激光雷达、摄像头等硬件,到最核心的感知、决策算法,再到整个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系统,华为可以全部打包提供给奥迪。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一个字:快。

奥迪几乎可以瞬间省掉2到3年的研发时间,直接站上智能驾驶技术的顶端。

奥迪联手华为,宝马奔驰选择Momenta,中国智驾方案征服全球-有驾

对于急需一款爆款产品来扭转局面的奥迪来说,这无疑是见效最快的“猛药”。

当然,这么做也是有代价的。

代价就是奥迪需要让渡相当一部分对车辆技术的控制权。

未来的奥迪车,它的智能系统、操作逻辑,甚至很多驾驶相关的体验,都可能会带有非常鲜明的“华为风格”。

这对于一个一向强调自身技术和品牌调性的豪华品牌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

可以说,奥迪是在用暂时的“灵魂”让渡,来换取宝贵的生存时间和市场竞争力。

无论是选择Momenta的“技术嵌入”模式,还是选择华为的“全盘打包”模式,BBA的集体转向,都清晰地指向了一个事实:在全球汽车产业的版图上,中国正在从过去的技术输入国,转变为一个关键的技术输出国。

为什么是中国?

这背后最核心的优势,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数据”和“场景”。

中国的道路环境是全世界最复杂的,有数不清的“加塞”车辆、横穿马路的行人和神出鬼没的电动车。

这种复杂的路况,对于训练智能驾驶系统来说,就是一座巨大的金矿。

我们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和领先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意味着每天都有海量的真实驾驶数据被收集起来,用来“喂养”和迭代算法。

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已经在中国成千上万条道路上跑了数千万公里,Momenta的“数据飞轮”也在通过量产车不断地收集数据、优化自身。

这种基于海量真实数据的快速迭代能力,是德国、美国等任何国家的车企都无法比拟的。

所以,回到那个最初的问题:用了中国技术的BBA,还算是纯粹的“德系豪华”吗?

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在今天这个时代,“豪华”的定义本身就在改变。

过去,豪华可能是真皮座椅、实木内饰和V8发动机的轰鸣。

而现在,一个能让你在下班高峰期的拥堵中彻底解放手脚,一个能精准听懂你指令的智能伙伴,一种更安全、更轻松、更聪明的出行体验,或许才是更高维度的“豪华”。

从这个意义上说,BBA拥抱中国技术,不是一种妥协,而是一种进化,是为了让自己的“豪华”标签,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继续闪耀下去。

这背后,是全球汽车产业权力天平的一次真实而深刻的倾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