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几天闹得挺热乎的电车新势力,其实谁买车还不是为图一个省心,但选哪个才是真的懂你,也没那么容易一锤定音。极狐T1这车6.28万的起售价,直接就把门槛放得很低,给人一种“谁都能拥有”的错觉。但真的是这样吗?我想打开天窗说亮话,车,终归是拿来开的,不是拿来宣传数据看PPT的。到底是哪一款电动车最懂用户,极狐T1的这波新动作又意味着什么?咱不妨捋一捋。
首先,汽车这个东西,其实大家最关心的无非就那么几点:安全、舒适、体验感、售后保障,再加一个价格。先来说说安全。这年头纯电车最大的问题就是电池。小区里谁还没听说过电池自燃、电池爆炸的新闻?现在各种品牌都在电池安全上下功夫,说自己多牛,但真刀真枪的测下来,能全方位扛住各种杂七杂八极端情况的不多。极狐T1主打一个极光电池,各种测试都过了,厂里还大模大样地晒自己能“不怕水、不怕火、不怕撞”,你说这对老百姓有没有吸引力?当然有。我要不是打算天天和电池过命,不太介意车里又烤又泡,用这电池大概率会安心点。
但咱也得掂量一下,宣传归宣传,实际用车生活中遇到你开着车下水或者着火的概率有多大?不是说不用重视安全,只是别让商家的话术拉着鼻子走。MG4、星愿这类车型也没少说自己家电池如何如何,但没见谁家天天上热搜出事。其实大伙关注点更多的还是日常:比如下大雨了,堵车那几小时,电池掉不掉电、温度高了是不是容易出问题?这才是真正和生活相关的东西。极狐T1整了那么一大套电池检测,核心还是给你个安心的预期,别等真正用上了出岔子。
舒适性这块儿也刮起一股军备竞赛。T1用的那个啥Microcloud纤维绒,听着高大上,坐上去挺软,但我寻思汽车嘛,大多数老百姓穿着短裤坐车的时候都奔着凉快去的,谁天天摸着座椅感受材质呢?你给加个座椅通风、加热、记忆功能,这倒是贴心,在北方冬天能烘烘屁股,夏天一路吹空调,也确实舒服,但能不能天天用上,是不是刚需,又是另一回事。
其实你再看国内同级别的这几款小型电动SUV或轿车,座椅舒适性大家都标配提高了——最低限度也给你一副还能凑合坐的座椅,次顶配直接配通风加热。真说创新,极狐T1也就把材质讲究了一点。比亚迪元UP、MG4、星愿拉出来溜溜,讲究的都在舒适便利性上,但要说质的突破,目前没看到用户反馈谁家能让司机坐得睡懒觉。
大屏幕现在倒是满天飞了。极狐T1掏出个15.6寸中控屏和8.8寸的液晶仪表,这种观感确实跟前几年全家桶一样的机械表大不一样。可问题出来了:大屏幕,最终还得看操作逻辑和流畅度。你要是给我个卡不卡,反应慢,天气一热死机的货色,这个屏幕越大越闹心。能用CarPlay、华为HiCar,用户肯定受得了。但别忘了,很多家庭用车,后排乘客啥都不会调,司机一边开一边折腾中控其实也是隐患。这些新潮玩意儿,不给用户添负担才是真的好。
话说回来,车内空气健康、气味管理这个点,是前几年疫情后突然被很多人提起来了。极狐T1用的是“零醛零苯”这种概念,我倒觉得大伙不用太被带节奏。新车本身就有一股子塑料味,即便是极狐这么主打环保材料,你只要天气一热,太阳下晒一天,哪个车都有味道。有本事真把内饰里能挥发的全砍了,别说别人家,连特斯拉现在也没做到完全没味。这是行业问题,不是哪家能一夜之间革掉的。
其实说到底,选车不仅仅是看哪一项出众,而是各种因素掺杂在一起的平衡游戏,你要性价比,也得看体验。再来谈谈“权益”这块儿,极狐T1现在优惠力度摆得挺到位,买车的同时给个一万块的电池全周期守护,充电桩抵扣券、特殊漆色券都送。对于刚刚有购车需求的家庭,确实钱花得更踏实一点。毕竟你贴着“终身质保”和“电池自燃赔付”,就是给用户兜底的承诺。问题是,电池出事真要理赔时,终身质保有多少用户能一步到位领到想要的服务?这个我们暂时还得打个问号。反观一众竞品——MG4、星愿、元UP,也都玩权益,但不是所有送的东西都能覆盖到用户最担心的那一块。举个例子,很多车的送电桩券,折扣下来还得花时间联系安装,把补贴全兑上也不容易。真正做售后的细致周到才是软实力。
说到底,其实新能源的竞争早过了“谁便宜谁上”的阶段,大家都在拼内核和服务。现在极狐T1把价格拉到6.28万起步,等于直接在脸上写着“打价格战”,但光便宜有用嘛?便宜最终是吸引你进店的手段,真要成交还是得看用起来踏不踏实,能不能持久、耐不耐折腾。要知道,新能源车养起来,电池的健康、售后的拖延、维修保养的配件、附加服务的隐性门槛,这些才是决定你用车心情的“大杀器”。
回头再看比亚迪元UP、MG4、星愿这些车企怎么应对?其实你会发现,他们不是没想过做爆款,只不过各自把心思花在不同的点上。有的拼空间,有的堆配置,有的搞大电池。最终能不能让用户买账,还得看用户到底在意什么。比方说通勤族更加看重能不能续航真实、充电方便,家里有娃的用户更希望车安全、空间实用、空气环保。这些需求看起来挺简单,可真要一台车全满足,不容易。
其实你冷静下来想想,这些年中国品牌不断挖潜,各种创新也都为用户撑底了“性价比”——高配、低价、热情服务,给你的远远大于你曾经10万买合资破三箱的年代。但“懂你”这件事,归根结底是买家自己最清楚。商家再会营销,参加再多测试,数据做得再漂亮,实际开起来天天堵在环路上的感受才是真的。大部分人其实只是平常上下班跑个几十公里,偶尔拉个人和货。这个用车场景里,哪辆车表现更稳妥,后续服务跟不跟得上,每天用起来需不需要为小毛病跑售后——都是得亲自试过才知道的东西。
所以我常想,买车别看宣传挺花哨,就怕到最后是厂商在自嗨。极狐T1在电池安全、座椅、屏幕配置、环保内饰以及购置权益上都下了功夫,的确很有诚意,出场自带热点。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用上这些“亮点”,要回归到自己真实的需求。你要开着顺手、坐着舒服、修起来放心、保值率过得去,那就是适合你的车。
市场拼的是创新和效率,用户要的是实打实的体验感,谁更懂消费者,最终还得看谁能给你长期陪伴和安心的承诺。极狐T1这次算是一次有冲劲的冲锋,对于预算有限但又想体验新鲜科技和安全感的人来说,确实值得一看。但如果你更看重售后网点密度和后续保养便利,上述的其他车型未必不能入眼。抛开宣传和花架子,车,终究是融入生活的一部分。会做梦的厂家多,能把梦做到你日常生活里的,自然才是最懂你的。
思来想去,明天你去店里试试,看看到底哪一辆让你更心安,愿意每天陪着你上下班、接送家人,不是用来炫的,而是用来过日子的。这个选择,只能你自己试了才知道。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