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携手青基会立下青春约定

11月12号武汉一下雨,马路上全是水,可东风总部大楼里没人在意伞,全盯着那张刚落笔的纸。央企和公益组织签协议?听着像两个世界的人凑一桌麻将,结果还真和了。

杨青把笔一搁,徐晓把文件一合,旁边摄像机咔嚓一声,热搜还没反应过来,两家已经把“2026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这行字钉进合同。网友留言:车企不是应该忙着打折吗,怎么改行搞论坛?

别急,翻开合同一看,东风出钱出车出经验,青基会出人出网出渠道,两边算盘打得啪啪响:一个要品牌出海,一个要青年出圈,各取所需,谁也不吃亏。

现场最忙的是那排新能源车。猛士M817一身黑漆在灯下反光,岚图泰山缩着脖子像准备起跑,eπ007+干脆把车门翻成翅膀。徐晓盯着那辆纯电牵引车愣神,司机笑笑说充一次电能跑四百公里,他回了句“比我当年坐火车回家还远”。一句话把围观的年轻人全逗乐了,刚才还端着手机的媒体也跟着笑,气氛瞬间松了。

镜头切到座谈会,徐晓先开口: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这话年年听,可未来得坐得上车。他瞄一眼窗外那排新车,补一句:最好坐的还是国产电的。杨青接得更快:东风把技术押在青年身上,就像把种子撒进黑土地,长出来的是销量还是梦想,走着瞧。两人一唱一和,底下掌声没停过。

别被握手照骗了,这场合作早在线下跑了大半年。青基会的人去十堰工厂盯过生产线,东风的团委跑到贵州山沟给小学送去太阳能小台灯。两边试探来试探去,发现彼此都怕“形式主义”四个字,干脆把项目拆成小块:论坛算一块,助学算一块,人才培养算一块,谁也别想一口吃成胖子。

东风携手青基会立下青春约定-有驾

论坛听起来高大上,落地却细到离谱。青基会负责拉人,名单上写着肯尼亚程序员、巴西滑板少女、越南游戏主播,听着像联合国开年会。东风负责出交通方案:从武汉天河机场到论坛酒店,全程氢能大巴接送,司机是从内部挑的90后老司机,车技稳,嘴更稳。一个测试跑下来,耗氢成本比烧油便宜三成,财务那边直接拍桌子:就这么办。

助学那块更接地气。东风的“润苗行动”跑了七年,最爱去没通高铁的县城。去年在甘肃会宁送了间音乐教室,今年打算把教室搬到车上,一辆改装巴士,里面黑板钢琴充电口全配齐,开到哪儿课就上到哪。青基会负责挑老师,标准简单粗暴:能弹能唱还能修音响。报名简历里蹦出个云南小伙,说自己能用尤克里里讲函数,面试官当场给了pass。

人才赛道更卷。七届“东风梦想车”大赛攒了两千多万大学生作品,获奖的有的进了东风造型中心,有的干脆被隔壁车企高薪挖走。杨青在内部会上放话:人跑了不可怕,怕的是没人来。于是HR把博士待遇写成十二句话贴在食堂门口,从住房补贴到娃的幼儿园全包,中午吃饭排队的人边看边算,隔壁研究院的博士后默默给自己点了个鸡腿。

可别以为央企只会砸钱。东风把一套智能底盘搬到论坛展区,现场给青年工程师出题:十分钟内用软件调出一辆能原地掉头的微型车。围观人群里三层外三层,一个俄罗斯小哥撸起袖子就干,代码敲得飞起,最后车真在原地画了个圆。掌声还没停,HR已经递上名片,小哥愣住:我还没毕业。HR笑:毕业了怕抢不到你。

东风携手青基会立下青春约定-有驾

合同里还有条不起眼的约定:双方共建“青年观察员”机制。简单说,每季度挑十个十八到二十八岁的素人,给东风和青基会打分,打分表直接送到杨青邮箱。首期名单里有个武汉送外卖的小哥,他试驾完纯电牵引车后留言:要是这车能跑外卖,我愿意租。物流部的人第二天就把试制车开到他站点,三天后小哥回传数据:每公里成本比摩托低一毛六。财务又拍桌子:量产!

说回那场雨。签约仪式结束,徐晓撑着一把东风logo的伞往外走,伞面印着一句话:让青年先出发。他没走几步就回头,把伞递给了一个没伞的摄像助理。助理愣住,徐晓笑:拍好论坛,这把伞算定金。旁边人起哄:那车呢?徐晓指了指展厅:车在里面,钥匙在青年手里。

东风大楼的灯夜里十点才熄,保洁阿姨拖地时听见两个年轻员工嘀咕:咱这算不算又卖车又卖梦想?另一个回:管它呢,反正工资照发。阿姨笑出声:小伙子,我儿子的班主任昨天说,学校收到了东风送的篮球架,他今晚加班画黑板报,说要在论坛当志愿者。俩人一听,默默把手里那份论坛志愿者报名表填完了。

一周后,论坛官网悄悄上线,首页滚动条第一帧不是领导合影,而是一辆开往边境的氢能大巴背影,配文:车先到,青年随后。评论区有人问:开到国外谁加油?有人答:司机自己会修。下面一串哈哈哈,点赞最高那条写着:央企干公益,原来能比综艺还好看。

故事讲到这儿,东风和青基会的算盘珠子还在噼啪响,青年们已经排队上车。下一把牌怎么打?你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