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增程车三年,老司机金句果然精辟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苏格拉底这话,今天听来依旧敲打着我。

说起买车,谁还没遇到过销售的花言巧语?

几年前,新能源汽车那阵风刮得正劲,不开辆电动车,感觉就要和社会脱节。

驾驶增程车三年,老司机金句果然精辟-有驾

增程车,那时简直被捧上了天,号称“既有电动车的经济性,又有燃油车的远行能力”,听着简直是两全其美!

可三年过去,那些劝我别碰增程的朋友,我真该给你们赔个不是,当时没听劝啊!

到底怎么回事?我慢慢跟你细说。

那时增程车广告满天飞,各家车企恨不得把“零焦虑”、“超长续航”、“省钱神器”这些词贴在车身上。

我寻思着,日常通勤代步,周末自驾郊游,这车正合适吧?

结果,车一到手,问题就来了。

这所谓的“理想续航”,根本就是镜中花、水中月。

厂家数据明明白白写着纯电行驶200公里,我深信不疑。

结果呢?

驾驶增程车三年,老司机金句果然精辟-有驾

寒冬腊月开个暖风,电量掉得比股市还快,实际能跑八十公里就得赶紧找地儿充电。

盛夏酷暑开空调,也好不到哪去,一天充电两次都嫌不够。

这充电频率,比我伺候手机还勤快!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电池用久了开始衰减,我一朋友,也是增程车主,车开了不到二年,电池就不行了,续航里程缩水严重。

换电池?

得掏几万块大洋,都能买辆不错的二手代步工具了!

这哪是省钱,纯粹是往里砸钱!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电量告罄时的驾驶体验。

电用光了,增程器启动,那噪音,简直像老牛在耳边喘粗气,油耗蹭蹭往上涨,感觉驾驶的不是绿色能源车,而是台老掉牙的拖拉机。

驾驶增程车三年,老司机金句果然精辟-有驾

加速也变得迟缓,超个车都得憋足劲儿。

难怪有车友形容得精辟:“有电赛跑车,没电慢如蜗牛。” 这话,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

别天真地以为买了增程车就能省钱。

仔细算算,既要烧汽油,又要充电,这高压系统的维护费也不是小数目。

三年下来,光修车就花了两万多,冷却系统渗漏,增程器积碳,动力系统警报,一个接一个。

保养的周期比燃油车还短,更换零件的价格比电动车还贵。

再加上高标号汽油,快充站高昂的电费,算下来,当初省钱的盘算,全都打了水漂。

更让人郁闷的是二手车的行情。

想把车卖掉?

二手车商直接摆手:“增程车的电池状态不好估算,不好卖,只能给低价。” 数据也显示,增程车开了几年的保值率不如纯电车,甚至比不过燃油车。

驾驶增程车三年,老司机金句果然精辟-有驾

你说,我这是图什么呢?

实际上,增程车的走俏,说穿了,就是特定阶段的产物。

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电池技术尚不成熟的背景下,车企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推出的一种权宜之计。

它并非是技术的飞跃,而是一种妥协。

还记得当初有位资深驾驶员劝我别买增程,他说:“这玩意儿就是个过渡品,早晚要被市场淘汰。” 当时我还觉得他思想守旧,跟不上时代。

现在看来,老司机的话真是金玉良言。

现在回想起来,增程车就像一个“半成品”。

它试图缓解里程焦虑,却又带来了新的烦恼。

它试图节省用车开销,结果却让你花费更多。

驾驶增程车三年,老司机金句果然精辟-有驾

它试图让你享受电动车的优势,却让你在电量不足时体验糟糕。

不要被车企宣传的“用电成本与用油成本相近”所迷惑,这背后很可能是配置缩水、增程器简化、热管理系统偷工减料等等。

这些都是变相让消费者买单的“陷阱”。

平心而论,这几年开增程车,也不是没有享受到便利,特别是在早期充电桩数量稀少的时候。

但是,如果时光倒流,我宁愿多等等,入手一辆技术更先进的纯电动汽车。

现在,大功率快充技术逐渐普及,固态电池也在研发量产的路上。

真正要彻底解决续航和补能问题,还得看纯电。

有位科技大佬曾说:“混合动力是过渡方案,纯电才是未来。” 对此,我深以为然。

所以,买车这件事,务必要三思而后行。

别被那些华丽的营销手段给忽悠了。

技术进步不是让我们盲目追逐潮流,而是提醒我们——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才是真正的保障。

毕竟,咱们辛辛苦苦挣来的银子,不能白白浪费,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