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奔腾小马?一辆微型电动车,有了个新颜色,“奶咖棕”,九月份又有新动作。这事儿其实看着挺小、挺平常的,但是你不觉得现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情况,尤其是这些“微型电动车”,特别像我们小时候看的那种生活进化游戏吗?大家都在争着布局,争着创新,比价的、拼颜色的、搞续航的,谁都想给自己找个理由穿上“新外套”,再多卖几辆。
说实话,这种新配色上市,究竟有没有人真的在意?你会不会也问自己一嘴:“车换个外皮颜色,我到底是喜欢还是无感?”好像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要了。以前买车还得琢磨发动机、琢磨质量、琢磨性价比。现在倒好,连颜色都成了品牌的流量密码。奔腾小马之前已经有蜜桃粉、天黛青、冰椰蓝,芝士白、雪樱粉、山茶绿,一下子成了个“美术班”,每天都在跟拥堵的街道较劲,用颜色给自己的生活涂上点不一样的调子。现在多了个奶咖棕,这名字听着跟下午茶菜单似的,可喜可贺、可乐可茶。
那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车企都在卷“配色”?这背后啥逻辑?我反复琢磨,事情其实也不复杂。归根结底——现在的微型电动车已经卷到只剩下“个性”了。你看看价格,奔腾小马是2.49万-5.39万元,拿销量榜看,8月卖出去8703辆。在这市场里,它和五菱宏光MINIEV、长安启源Lumin、吉利银河熊猫这些兄弟们都差不多。配置说起来大家都没啥差距,空间一个样、动力基本就是“能开”,真正让大家能分个三六九等,只靠品牌和花色了。
是不是有点像小时候买文具,橡皮擦都是一块,非得选个带香味儿、带图案的?其实就是心里想要个不一样。这种感觉,好像是给自己找点生活里的“仪式感”,给这个城市的钢铁森林添点柔情,添点自己的喜好。但问题是,这种个性化的消费,到底能走多远?大家的选择是不是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浅”?你是因为奶咖棕买的车,还是因为它能解决你交通的麻烦、支持你过上更方便的生活?这个问题,答案未必清楚。
往深里想,中国这些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从技术、配置,慢慢转向“体验”和“感觉”。微型电动车,本质上是城市里的通勤工具,是一群年轻人或者老年人“第二辆车”“代步车”的首选。你要便宜、要省心、要方便,剩下的配置和配色,说白了,是脑子里的润滑剂,是营销的调味品。奔腾小马拿奶咖棕出来,不是技术迭代、不是续航革命,而是想让你觉得:“哎,这车我用得体面,我看着舒服。”有时候体验比实际更能卖钱,因为大家生活压力够大了,不是都想给自己找点“小确幸”吗?
但可别说颜色这事儿不重要,在消费市场里“悦己”早就成了主流。现在年轻人哪怕买一块面包,都敢挑牌子、挑色彩,汽车这种“大件儿”又怎能不讲究花式?你想城乡结合部、新一线城市,年轻夫妻通勤、上班族代步,为了生活方便,谁不是奔着实用+好看来的?奔腾小马如果只是灰扑扑地混在街头,可能早就被同类淹没了。这年头谁都知道: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里,能把“审美外壳”做到极致,可能就是新的突破点。
当然,“突破点”归突破点,汽车到底还是交通工具。我觉得,这届微型电动车的潮流未必是件坏事。但是你真要去买车,还是得认真琢磨这车的“本质”。比如奔腾小马,3米的车身,4座布局,最长222公里续航(还是CLTC标准),30千瓦的电动机,磷酸铁锂电池。乍看很像市面上的竞品,大家都在30度左右,续航都在200公里上下,配置也都差不多,一个小车开起来够用、城市用基本也没啥压力。
用天真的眼光看,这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人人都能买得起车,绿色出行成了现实;但用务实的眼光看,市面产品越来越同质化,“价格战”打得一地鸡毛,厂家只能靠配色和场景营销让自己多活几天。奔腾小马之前卖蜜桃粉、雪樱粉,现在来个奶咖棕,简直就是把颜色玩成“流量密码”,也不敢说这是行业好事还是无奈之举。
有没有人问过,消费者到底想要什么?大家真的是为了一抹新色掏钱,还是更在意实用性、安全感、售后、品牌口碑?奔腾小马有7英寸液晶仪表,10.1英寸中控屏,平底方向盘、旋钮换挡、主驾驶气囊、倒车雷达、胎压报警、驾驶模式选择。你说这些配置有啥新意吗?其实大家都差不多,能让你觉得价格合理、用着舒心,那就是好车。奔腾小马8月卖到8703辆,也侧面说明了这种“小车/色彩”的组合在市场还是有坑能填。
但还是要说,微型电动车的“风口”已经过去一半,大家卷到头还是得回归理性。这类产品再怎么包装,其实都逃不过一个现实——大家买车,第一是为生活省事,第二才是价格,第三才能谈体验。能上手、能充电、能停好车不挨罚,全家四口坐得下,不差劲就够了。至于奶咖棕也好,蜜桃粉也罢,往后看都是消费升级的“花式路径”,只要别昏了头,把本质忘了,这市场还是有它存在的意义。
说回奔腾小马,“奶咖棕”是个噱头,是个亮色,但你得注意,它不是本质创新。中国电动车市场卷到现在,已经进化到“体验主义”的新阶段。大家已经不满足于“能跑能开”,还想好看、舒服、时尚。奔腾小马如果能用色彩把大家拉到自家展厅,哪怕多卖几台,是品牌的胜利。但更深的胜利,是能让消费者发自心里觉得这车“有价值”,而不只是“有新鲜色”。
一个问题你可以再留心:汽车消费下的真正选择权是谁的?有没有可能,我们现在的购车体验其实被品牌用颜色、营销“绑架”了?你明明是为了代步省事,却被一抹色彩诱惑,最后反而忘了问问自己:这车的续航靠谱吗?售后服务怎么样?安全性有啥保障?这些才是生活里的真问题,不是靠“奶咖棕”能解决的。
当然,奔腾小马定价也不高,定位很清楚,买的人基本都懂:性价比先行、颜值加分、配置够用。有时候你得承认,社会进步与审美撕裂,这就是当下年轻人面对物质选择的真实写照。从产品开发到消费购买,大家都在找“留住自己的方式”。你说小马奶咖棕是创新吗?当然不是,但它确实是对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一种回应。有没有可能,到最后,我们买的不是车,是对过好下一段生活的一点“勇气”和“任性”?大家都是在这种小小的选择里找到生活的自我罢了。
最后,这届微型电动车卷来卷去,产品层层叠叠,多了个“奶咖棕”也不算了不起,但也够有存在感——生活嘛,本来就不是只有黑白灰。你愿意用一辆小小奔腾小马,装下自己的一天,大概这就是车企和消费者达成的“心照不宣”。只希望,大家的选择能有点厚度,有点温度,也别光是看上去好看。生活的路还长,色彩可以点缀日常,但别让“调色盘”遮住了“方向盘”,这才是值得琢磨的事。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