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如今港股市场上来了一出连电视剧编剧都敢不敢随便下笔的大戏——岚图汽车这家公司说要“0融资”奔港股,还得让自家娘亲东风集团股份出场退市为其让路,真真让人忍不住掏出瓜子坐好,等着看下一集的波折走向。
说白了,大多数企业盘算上市那点事,明里暗里谁不是奔着开源节流提升竞争力,顺便还能拿上市的钱解企业燃眉之急?可现在岚图这出戏,主打的居然是“介绍上市”,一句“我们不发新股,也不给市场添压力”,架势把旁观者都看愣了——没人问,大家都在心里嘀咕:这到底在下什么棋?是不是有什么大秘诀还是资本玩法新套路?
那拆解一下这场资本迷局,从头到尾都透着紧张气息。
探究起来,所谓介绍上市,说白了就是企业把手里的股票打包,到港交所上架交易,但不发新股不筹钱,过程像是把现有“老员工”带进新舞台,没拉新没融资,纯是个渠道转移。
说这港股新上市公司里用介绍上市的,今年到现在据说一百四十家里面才一家,放眼市场另类得很,至于汽车圈子也有蔚来汽车2022年玩过类似操作,不过人家在美股有身份,这一趟港股走的那叫“双重上市”,流程和岚图眼下的局面又不是一个版本。
这里很关键,岚图其实并不是那种上市公司家族,换句话说,原本它和母公司东风集团股份绑得紧,现在突然要单挑上市,还得让老母公司抢戏演退市真空,难免让人冒出一堆真假猜测:是不是岚图“不缺钱不差钱”?还是东风股份实在要给子公司铺路,只能狠心边退边让?
答案并不简单。岚图的这几步棋可追溯到2021年。还记得那年六月他们CEO卢放瞄着“员工持股计划”,喊话说要“广泛利用资本市场”,可谓精心预埋了资本转身的伏笔。到去年,岚图各种讨论IPO,嘴上说月销破万才能启动,是股民眼里的体量门槛,但真正撩动资本市场的那一锤定音,其实是今年8月的消息。
你看,8月22号东风股份官宣,岚图将介绍上市,流程含“股权分派+吸收合并”。听上去就像是财务工程里的魔方操作:母公司拿出79.67%的岚图股权分派给股东,剩下的部分走吸收合并通道,等到私有化完成,也就是东风股份正式退市,然后岚图火速在港交所挂牌亮相。
这招够狠够快,一出手就是同步,连时间点都捆绑得死死的,让双方在同一天或者紧挨着走所有步骤。行业里,其实不是没见过母子公司一起上市的,比如紫金矿业和紫金黄金国际也玩过分拆,但人家常规IPO融资,岚图这波就是“我不发新股,也不扩盘,不跟市场要钱”。
简直像是资本游戏里突然插进来的硬核剧情。
那大家关心了,东风股份图什么?官方说公司长期被低估,借着岚图单独挂牌可以刷新估值、披上新马甲,未来红利还能继续惠及老东风的股东,听起来像把过去价值重新组合,拆了揉,梦想新估值宇宙。
当然,岚图的算盘也不止于此。介绍上市的精妙,就在于“快”——没融资那一环,跑的流程压缩得飞快,都省去了各路评审和发股环节。新能源赛道从不缺对“时间窗口期”的狂热追逐,像岚图这种高端自动化新车企,有时一夜之间就能把行业风向吹个对流,还差点“慢一拍”就错过了风头。所以他们争分夺秒,每个动作都要快到令旁观者眩晕。
光看这几个月的进度:官宣上市后公司十几天就改工商信息,变身股份有限公司,短短四十余天递交上市申请,这效率比“拼多多砍价”还要快出一倍。
当然,更深的想法在于,虽然上市当天没融资,后续只要过了六个月就能拿资本市场那一套配股、增发流程直接来一波再融资。所以看似“不缺钱”,但实际留下了后手,随时能切换模式补充弹药。
除了钱袋子,上市这招也是岚图提品牌、杀入海外、规范治理的一块多面棋,即便蔚来也曾玩过类似操作,理由跟岚图一脉相承——手上暂时“不差钱”,但要提前抢位布局。
岚图目前也算在行业里不是单枪匹马,背后有东风这样的实力托底,新能车企里带着盈利冲港股的还真不多,算是行业少见的“盈利上岸型”选手。
当然,资本戏码虽精彩,线下的“销售实绩”才是硬通货。岚图汽车成立于2019年,2021年公司挂牌,同时首发岚图FREE系列SUV,随后几年陆续补足了MPV和轿车阵容,有梦想家、追光、知音三大产品线,SUV、MPV、轿车全面布局。
讲到财务,岚图过去三年营业收入连连上扬:2022年收了差不多60亿,2023年翻倍到127亿,2024年再进阶到193亿多,亏损也稳步收窄,从15亿缩水到14亿,再到2024年只有不到一亿,还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2025年前七个月公司赚了四个多亿,挺进盈利俱乐部,但你仔细看,也就刚刚站稳盈利脚跟,整个全年到底能不能撑住还要看接下来三个月。
营业增长背后,自然离不开车卖得多。数据摊出来——2022年一万九千多辆,2023年五万多辆,到2024年猛涨到八万一千多,2025年前七个月又冲到六万多。可问题很明显,销量增长的背后其实“偏科”。
你看梦想家系列,占了六成销量大头,别的产品追光、知音连月均销量都往千以下徘徊。
说是SUV、MPV、轿车三线进击,实际还是“一枝独秀”,很多细分市场还没砸出水花。
CEO卢放年初就话放在外:全年确立20万销量目标,拼了命要冲。可截至9月,累计交付还不到十万辆,虽然同比暴涨,但距离目标差一大截。剩下三个月要月均三万三,这压力大概能把车间产线主管都逼成数学解题高手。
为了破局,岚图像开了“多元增量外挂”。公司规定未来每年推出1-3款新车型,到2026年底就能凑出6-9款,努力覆盖更多细分赛道。
门店也不敢掉以轻心,要在2026年前从407家加密到1000家,覆盖两百座城市,线下渠道盘活是现实需求。
海外市场不落后,今年前七个月卖出九千多辆到欧洲、中东、中亚等地,占全年销量14%。
翻译成大白话,这阵仗要全面开花,不止靠国内,还要力争全球视野。
但这些战略说到底,落地还得靠钱、品牌与技术研发支撑,上市显得急迫而必然。资本市场的能量足不够,不代表以后不缺,所以岚图提前铺垫好,随着港股上市往后走,融资、估值、扩张三板斧,哪个都准备着。
可以说,如果真能扛住销量冲刺,把策略一一落地,岚图不仅能在自家估值上修个正数,还能给一众传统车企转型提供顶级范本,同时彻底改写新能源车圈的竞争逻辑。
但说到这里,还是得再敲黑板:销售压力与资本策略并行不悖,品牌路、渠道路、技术路,哪一条都得落实到位。就算东风集团股份这回舍身退市,为岚图开道,也不代表后面的风险全消。上市是起点,未来的路还长,少不了资本市场、车主和业界的多线严考。
这场“母退子进0融资”的戏码,不只是资本秀,也是一场关于转型、速度和野心的综合考验。
短短一月之内,岚图从上市官宣到递表,速度很“闪电”,但闪电之后,是真正光彩照人的晴空,还是雷阵雨下的冰雹,还真要看市场用脚投票。
眼下,销量大挑战、渠道大扩张、海外大布局都激流涌动,但终极谜底只有一个——岚图能不能把战略规划,实打实地变成实际销量?能不能在资本市场故事里续写真金白银的业绩?
如果岚图这场操作方法论最终证明可行,新能源赛道的资本游戏也许从此多了全新玩法。但不管你信不信,至少这场“母退子进0融资”的戏码,已经把港股和新能源汽车的圈子,搅得是暗流涌动,连沙发上吃瓜观众都忍不住要发弹幕。
你怎么看这种“快进快上市不融资”的新花样?你会买岚图的车,还是更愿意做它资本游戏里的股东?
留言区等你的金句!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