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燃油车主的委屈:智能化只配电车?天籁鸿蒙这次不答应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怪现象?这两年去4S店看车,销售张嘴闭嘴都是新能源车有多智能,什么语音控制、大屏互联、自动驾驶说得天花乱坠。可你要是问燃油车能不能也整点智能配置,对方立马摆手:“燃油车嘛,就图个稳定耐用,要啥智能化?”

说实话,这话听着就让人不舒服。凭啥开燃油车的人就不配享受科技?国内还有3亿多燃油车车主呢,这么大一个群体的需求就该被无视?

11月21日广州车展上,东风日产天籁搞了个大动作,直接把华为鸿蒙座舱装进了燃油车里。这事儿在车圈炸开了锅,不少人都在问:燃油车装鸿蒙,靠谱吗?这背后到底藏着啥门道?

3亿燃油车主的委屈:智能化只配电车?天籁鸿蒙这次不答应-有驾

咱们得先说说,燃油车用户这些年到底有多憋屈。你去看看那些新能源车的宣传,恨不得把所有黑科技都往上堆。15寸大屏、车机互联、智能语音、辅助驾驶,这些玩意儿好像成了电车的专利。传统燃油车呢?除了个别高端豪华车,大部分还停留在“能导个航就不错了”的水平。

有个朋友跟我吐槽,他开的合资B级车落地二十多万,车机系统卡得要命,导航还得靠手机支架。看着路上那些十几万的电车,大屏幕用得贼溜,心里那个不平衡啊。“我这车价格不比他们低,凭啥智能化差这么多?”这话说出了不少燃油车主的心声。

车企也不傻,他们知道燃油车市场还很大。可为啥迟迟不动?说白了,还是怕费力不讨好。搞智能化要花大钱,技术研发、供应链整合、系统适配,哪样不烧钱?电车本来就是新东西,用户接受度高,愿意为智能化买单。燃油车不一样,很多人觉得“能开就行”,车企担心投入大量成本却没人认账。

3亿燃油车主的委屈:智能化只配电车?天籁鸿蒙这次不答应-有驾

这回天籁搞的动作就有意思了。他们没有自己闭门造车,而是直接拉上华为,把鸿蒙座舱5整个搬进来。这可不是随便装个车机那么简单,人家把手机和车机打通了,5万多个手机应用能直接上车,语音识别成功率接近100%,老人小孩都能轻松操作。

更狠的是那个15.6寸的华为智慧屏,算力比市面上主流的8295芯片还强。你想想,一台燃油车的智能化水平,直接对标甚至超越那些动辄三四十万的智能电车,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个词——“科技平权”。啥意思?就是好东西不该只给一部分人用,所有消费者都应该平等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这些年新能源车确实发展快,智能化程度高,可这不代表燃油车用户就该被落下。人家花的钱也不少,凭啥要接受二等公民的待遇?

3亿燃油车主的委屈:智能化只配电车?天籁鸿蒙这次不答应-有驾

这次天籁的定价也挺有意思,12.99万到15.79万的上市价,还送终身质保和免费保养。你说这个价位段,能买到鸿蒙座舱加上17个华为音响的燃油车,搁以前根本想象不到。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科技下放,不玩虚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有人质疑:燃油车装这么智能的系统,真的用得上吗?会不会像某些车那样,功能看着花哨,实际操作一堆bug?

这个担心不是没道理。这两年智能车机翻车的案例不少,有的导航动不动就卡死,有的语音助手驴唇不对马嘴,搞得车主宁愿用回手机。智能化不是简单的功能堆砌,关键得好用、实用。

天籁这次找华为合作,就是看中了人家在系统稳定性和用户体验上的积累。鸿蒙系统在手机和平板上已经跑了好几年,生态成熟,用户习惯也培养起来了。把这套东西搬到车上,至少在可靠性上有保障。

3亿燃油车主的委屈:智能化只配电车?天籁鸿蒙这次不答应-有驾

还有个细节挺打动人,就是他们保留了实体按键。现在很多智能车为了追求科技感,恨不得把所有按键都取消,全靠触屏操作。开过的人都知道,开车时盲操作触屏有多危险。天籁搞了个“按键+触控+语音”的方案,高频功能保留实体键,其他的再用屏幕和语音,这才是真正为用户着想。

说到底,这件事反映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汽车行业是不是太迷信“新”了?

这几年风口一个接一个,从电动化到智能化再到无人驾驶,车企都在拼命追新概念。可静下心来想想,全国近4亿台汽车保有量,燃油车还是绝对主力。这么大一个市场,这么多用户的真实需求,不应该被忽视。

3亿燃油车主的委屈:智能化只配电车?天籁鸿蒙这次不答应-有驾

很多人选燃油车不是因为落伍,而是有实实在在的考虑。可能是家里没有充电条件,可能是经常跑长途,可能就是觉得燃油车更踏实。这些用户难道就不配享受智能化?他们买车的钱难道就该白花?

从这个角度看,天籁·鸿蒙座舱的意义不止是一款新车这么简单。它代表着一种态度:燃油车用户的需求同样值得被重视,科技进步不该有歧视链。你不能因为新能源是趋势,就把燃油车用户当成二等公民。

我注意到东风日产还搞了个“订交服”分立模式,就是下订、交车、售后分开由专业团队负责。这本来是新能源车玩的套路,现在燃油车也用上了。说明啥?说明好的服务模式不分油电,用户体验才是王道。

3亿燃油车主的委屈:智能化只配电车?天籁鸿蒙这次不答应-有驾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燃油车都得往智能化方向卷。有些人就喜欢简单纯粹的驾驶感受,不想要那么多科技配置,这也没毛病。关键是得有选择,而不是强制划分“智能是电车专属,燃油车就该落后”这种莫名其妙的规则。

市场应该是多元的,用户需求也是多元的。有人愿意尝鲜买电车,有人信赖燃油车的成熟可靠,都该得到尊重。车企要做的,是提供足够丰富的选择,而不是人为制造鄙视链。

这次天籁的动作,可能会带动其他车企跟进。你想啊,如果燃油车的智能化真能做好,这块市场有多大?别的不说,光那些开了好几年老车、想换台智能点的新车但又不想换电车的用户,就是一个巨大的群体。

换个角度看,这对整个汽车产业也是好事。真正的竞争不是油电之争,而是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当燃油车和电车都在智能化上发力,消费者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动力形式,但不用在智能化上做妥协。

3亿燃油车主的委屈:智能化只配电车?天籁鸿蒙这次不答应-有驾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表达一个观点:技术进步应该惠及所有人,而不是制造新的不平等。燃油车也好,电车也罢,都只是交通工具,都应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那些人为设置的门槛,是时候打破了。

天籁·鸿蒙座舱上市才几天,市场反应怎么样还得再看。可至少它迈出了第一步,告诉大家燃油车的智能化不是做不到,而是愿不愿意做。这个开头开得不错,希望后面能有更多车企跟上,真正让科技平权落到实处。

你开的是燃油车还是电车?对于燃油车的智能化,你觉得有必要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说不定能给车企提供点真实的用户声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