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假日,一出门上高速,总能感受到一股甜蜜的负担,堵车堵成停车场那种。这不,春节期间,从北京往老家河北走的朋友小李吐槽:你跟我说啥高速免费,我看好像多交点费都轻松啊!这话虽带怨气,但谁不是被堵成了群里最耐心的成员。
说真的,现在我国春节、清明、五一、国庆四大长假,轿车高速通行实行免费政策,本意肯定是给民众福利,方便大家团圆、游玩啥的,然而结果似乎有点变味——扎堆出行,造成拥堵成灾。高速免费不是解决堵车的良方,反倒成了催生高速停车场的幕后推手。
这不由让我想到,有没有可能改革这个免费政策?别再搞节日免费,而是换一种思路——给每辆车每年固定公里数的高速免费通行权。比如说3000公里。你一旦超出这个里程,按正常费率付费。这样,既保障了基础出行福利,也避免了过度拥堵和资源浪费。
3000公里听起来像是凭空捏出来的数字,其实大体意思是要满足大部分人跨城探亲和中短途旅游的基本需求。光靠节日免费,那些非假日出行的费用疯涨不说,节日期间却被巨量车流甩到高速边上的状况也不乐观。这真的不是在夸大其词,去年五一我去深圳的一位销售小张叹气:节假日不开车,真怕刚免费没多久,回头高速又塞成狗。
说来,这想法倒不是我第一个提。相反,市场上关于年度免费公里数的讨论断断续续挺久了。譬如也有人提过类似5000公里逆向设计——先收费,达到限额后免费。可惜细节一多,事儿就复杂,成本和管理难度陡然翻倍。毕竟要监控每辆车的高速用量,用技术比想象中还难。估计国家级的算力投入不小,和我小朋友说的那种整天在线攻略路线,高级一点的交通计算,远比手机跑个游戏还费劲。
我个人翻了下笔记,发现去年和几个修理工朋友聊时提到,一辆私家车在高速上的平均年行驶里程多在1.2万公里左右,但这数据存在地区差异和用车惯,有的家庭一年就开3000-4000公里,也有的高达1.5万公里——差距非常大。怎么定免费里程,既公平又能用?实属难点。
回头说这政策,一旦实行,估计会有人嫌麻烦。比如我那亲戚老张,直接说了:我走,算公里数搞这套,一年交费不够累没劲儿,坐公交算了。别小看这种嫌麻烦,这代表政策落地前,得考虑用户心态,怎么玩才能让人愿意尝试不跳回老路。
而且——暂且打住,我又得更正我前面说的肯定堵在节日免费上的观点。堵车因素不是单纯因为免费。节假日那几天,人人出门心态一样,大家都想避开拥堵,结果正好撞车了。加上高速网越来越密,要真取消免费,反而可能让一些本来不会开车的人选择走高速,堵车反而没减轻多少。这点,我有个卖车朋友就讲,降费有用,免费不一定,这话值得细想。
类似设计也有网友建议过,干脆给自由调配的免费天数。比如你一年免费跑10天高速,想什么时候用咋方便咋来。这个方案看上去灵活,但实际执行多需监管,计费系统要精准,且需要用户主动管理,怕也难推。
我没细想过,这样的计费和管理成本最终会不会成为财政负担,但粗略算——谁掏钱谁想省事,政府不太愿意加大开支,车主又肯定期望越省越划算,这中间该怎么玩平衡,恐怕比卖车还让人头痛。
绕回去说,如果年里程免费够3000公里,除了节日,普通工作日出行能省不少钱。对老李这样的跨城族来说,可能是福音;对假期游客,堵车没准照旧,只是看车流均匀不均匀问题。
一个细节,我刚才翻了相册,发现去年国庆我自驾去看望爸妈,整个高速路段人多得出奇,但没让我感觉免费太爽,反倒是堵塞疲惫加剧。换成分年里程收费,也许能分散车流。但实际场景可能没那么简单。
这让我忍不住发问,假如取消节假日免费,改成年里程免费的福利,那无里程或不开车的市民,真的会觉得公平吗?会不会又掀起另一波讨论,类似免费不免费没啥用,政府是不是该直接发现金补贴?
最关键还是大家心中有数——高速收费这块盘子,到底是让更多人生路宽敞了,还是成本负担越来越重了?技术上,我们没法靠念政策就解决堵车,倒不如用数字经济手段做精准扶持。
突然想起小张销售曾跟我提的一个细节,他说:现在高速一路走一路看广告牌,总觉得没何时被这些屏幕牵着走,车速慢到想睡。说白了,堵车带来的不仅是时间成本,还有心理疲劳。
所以,我更倾向认为,改革免费政策不仅要看公里数,还得结合流量分布、时间管理和一些激励机制。否则,不管怎样调整,堵车像影子一样,甩不掉。
放个开放问题给大家想想:如果真能把高速免费从假日大杂烩改成年里程定额,你觉得,这到底能不能解决拥堵?还是司机们的出行日常会因此变得更纠结?或许,答案就在我们下一趟堵车时的车载对话里悄悄诞生。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