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慕尼黑车展开场就挺热闹的。东风风行带了四款新车亮相,重点押宝中大型轿车和MPV市场。拜托,这两个细分市场,尤其MPV,最近真是越来越卷了。
说实话,我刚跟认识的一个修理工随口聊了句:这S7那动力,160kW起步,纯电版续航五百多公里,能撑得住市场洗牌不?他说:续航数据看着不错,但实际路况和用车惯决定一切,别光看厂商单条数据。这话我觉得挺贴地气的,毕竟纯电500多公里续航,在咱们日常通勤+偶尔远途间,理论上够用,但你想啊,渣土路、冬训条件一来,瓶颈还是显现。
顺便说下,星海S7尺寸4935/1915/1495mm,2915mm轴距,估算体验空间应该是同价10万出头国产车型里算宽敞的。跟竞品比,像是理想L7(轴距2900mm),差别不大,但S7纯电版本动力点分成两个档位,160kW和200kW,这一点倒挺灵活,能满足不同需求。
我其实有点觉得东风风行这急冲的节奏挺猛的,毕竟纯电和增程双轨并行,市场风险没法忽视——增程那套马赫系统,1.5L发动机给电池充电,配28.4kWh电池,CLTC续航235公里,综合跑1250公里,乍一听挺厉害。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系统运营复杂度跟直接纯电比,维修成本会高不少吧?(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得查查增程系统的故障率数据……)
星海V9的表现更有意思——5米2出头、轴距3米多,定位中大型MPV,价格17.99万到27.99万。它是插电混动,1.5T加前置电机,动力合计228kW,满载没人问啊,这套系统合理吗?对比市面上的广汽传祺M8 PHEV,V9的电池容量34.9kWh、纯电续航200公里,甚至续航数字更诱人一点。说真,我有点明白这波车企的策略了,就是先拉开电池容量和续航的差距,换来用户对长续航电池的心理安全感,同时用相对亲民的价格打市场,这逻辑挺鬼才的。
别忘了风行雷霆,11.99万起步价,搭1.5T发动机,7速双离合。这车大小都不算大,4850毫米车长,轴距是2900毫米级别,标准的中型MPV定位了。它的油耗数据6.8L/100km,我稍微心算下,假设6元/升,每百公里油费大约四十块,这数字放在日常出行里,够家用,没啥特别突出的经济优势,但也不亏。对比同级别日产NV200,雷霆在空间和配置上明显亲民许多。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风行雷霆的内饰真没啥花哨,10.25寸触摸屏+液晶仪表双联屏布局,Future Link4.0智联系统支持OTA升级和语音交互,感觉比我上回试驾的那辆老自由光先进不少。可对比同价位,像长安欧尚X5的车联网系统,在操作流畅度上,风行的这套感觉还有提升空间。谁会去挑剔,反正大多数买家也不真用那么多功能。
有朋友问我,你怎么看这四款车型对供应链的压力?我的直觉是,这背后一定费了不少神经。纯电、插混、增程交替推出,电池、电机供应链肯定拉满了,零件的通用程度又低——就像你家厨房里同时备了电饭煲、烤箱和压力锅,复杂又得轮着用,成本和故障率都变高。尤其是增程系统,零部件比纯电多,供应链稳定性和质量把控难度陡增。估计厂家在调试和供应商谈判时得像打架一样。
刚才讲得差不多有点大了哈,毕竟四款车都还没大规模上市,实际市场表现和技术反馈还没铺开,哪怕是内部样车和首批用户样本也有限。比如续航数据是厂商标的,体感和实际使用中肯定有落差,这我得留个心眼。毕竟咱们说预计、估算都得慎重。
讲到这我有个问题:现阶段国内消费者对中大型MPV和中大型纯电轿的接受度到底有多少?这是不是个相对小众的市场?我看到街上跑的还是那种五六年前起家的豪华轿车和紧凑级SUV居多,这些新款车要占得了多大份额?(这段先按下不表)
风行这些车型定位和价格,算是给国产车抢了口饭吃还是在堆硬件给外资压力?我是有点怀疑,毕竟很多厂家明知道市场更青睐爆款SUV,为什么还要硬推MPV线?光是供应链和研发资源的分配,感觉就挺烧脑。
一个品牌要同时拉动增程、纯电、插混和传统燃油,资源要多分配到位。这里面如果操作不当,某款车型很容易被饿死。这种多线布局到底是稳妥保险还是增加风险?我还真没细想过。
也提醒一句,别一味看数据和参数,用户体验才是硬道理。比如同级别两台车的动力响应差十几毫秒,在我看来挺微妙,日常开车能感觉出来吗?讲真,可能真正差距是心理层面让人更愿意去试驾这款或者那款。车企花在动力调校上的工夫,和车主爱不爱开车有直接关系。
再说点别的,看到这次展会上各家都拼屏幕尺寸,我突然觉得,车内的科技感有时候像是穿了一身时装,华丽但没多少实用。你真的400公里外跑一趟就靠半智能导航和语音就够用了,对吧?多高端的跟车辅助系统,城市堵车其实就是给你添堵,不香。
对了,风行雷霆的1.5T发动机峰值扭矩285牛·米,180km/h最高速,据我估算,国内这速度日常用不到,安全感倒是够。你会买这类MPV主要是为了适合家庭出行,还是为啥?我这边朋友开MPV多数是家用和小团队出行,毕竟空间够用才硬道理。
我想留一句话,既然东风风行押了不少筹码到这几个新车型上,市场和用户到底会给几分?或者说,这些车型的底盘质感、内饰细节、用料厚道吗?这是我更想知道的。目前看参数打得挺漂亮,但这份质感,也只有等到真正接触后,才能摸着良心说清楚。
你觉得呢?当你坐到车里,最先注意的是哪一点?座椅舒适?内饰质感?还是动力响应?我觉得这些细节,远比厂商讲的续航和功率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