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3系狂降11万!从加价到甩卖,现在入手值不值?

最近汽车圈里最热闹的话题,恐怕就是宝马3系了。

这车就像坐上了过山车,前两年大家还在讨论买它得加多少钱、排多久队才能提到车,转眼之间,画风突变,直接降价11万,裸车价格一下子就掉到了21万出头的水平。

这个消息一出来,整个市场都炸开了锅。

宝马3系狂降11万!从加价到甩卖,现在入手值不值?-有驾

上个月,靠着这股狠劲,宝马3系一个月就卖出去了1.5万多台,这个数字比它两个老对手,奔驰C级和奥迪A4L的销量加起来还要多。

这到底是天上掉馅饼,还是一个甜蜜的陷阱?

这辆曾经被无数年轻人奉为“奋斗目标”的豪华车,现在这个价格,到底还值不值得我们普通老百姓掏腰包?

咱们先来感受一下这个降价的力度有多大。

要知道,宝马3系、奔驰C级和奥迪A4L,这三款车一直被看作是豪华品牌中型车的“三巨头”,价格也一直咬得很紧。

以前,它们就算有优惠,也都是几万块钱这样不痛不痒地降一降。

可这次宝马不按套路出牌了,当隔壁的奔驰C级还在矜持地降个3万,奥迪A4L象征性地降个5万的时候,宝马直接一刀砍掉了11万。

这一下,就把3系的门槛拉到了和自家的1系差不多的水平,甚至和一些主流的合资品牌B级车,比如雅阁、凯美瑞的高配车型产生了价格重叠。

这对于很多预算在二十多万的消费者来说,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本来想买个普通牌子,现在发现踮踮脚尖竟然能够到蓝天白云的标志,很多人心里那杆秤一下子就倾斜了。

宝马3系狂降11万!从加价到甩卖,现在入手值不值?-有驾

市场的反应也是最直接的,销量数字不会说谎。

但销量的暴涨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对立的情绪在交织。

一边是新买家们的狂欢。

在各大汽车论坛和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刚刚提车的车主分享喜悦,标题往往是“20多万圆梦宝马3系,真香!”“感谢宝马,让我的人生第一辆车就是蓝天白云”。

对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抄底”。

他们用一个前所未有的低价,买到了一款在品牌、操控、性能各方面都相当有竞争力的产品。

4S店里也是人头攒动,销售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据说有些热门配置的车型甚至又出现了需要等车的情况,只不过这次等的不是配额,而是物流。

然而,在硬币的另一面,是老车主们铺天盖地的抱怨和愤怒。

他们的心情,简直可以说是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想象一下,你一两年前花了将近四十万才落地的一辆车,每天小心翼翼地开着,把它当作宝贝。

宝马3系狂降11万!从加价到甩卖,现在入手值不值?-有驾

结果一夜之间,厂家告诉你,现在新车比你当时买的时候便宜了八九万,甚至十多万。

这种感觉,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被厂家“背刺”了,成了被收割的“老韭菜”。

这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巨大损失,更是一种情感上的伤害。

汽车的保值率,一直是车主们非常关心的一个指标,尤其是对于豪华品牌来说,相对坚挺的保值率是品牌价值的重要体现。

宝马3系这么一降价,直接把自己的保值率给打崩了。

很多老车主吐槽,现在去二手车市场估价,车商给出的价格低得让人心碎。

有人甚至开玩笑说,这车开三年,可能连六折都卖不到,这在以前的BBA车型里是难以想象的。

那么,降价这么厉害,车本身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是不是厂家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比如材料、配置上动了手脚,搞“减配”了呢?

经过多方求证和对实车的观察,答案是否定的。

宝马3系狂降11万!从加价到甩卖,现在入手值不值?-有驾

这也是让老车主们最意难平的地方。

新款的宝马3系,在产品力上并没有缩水。

外观还是那个大家熟悉的样子,标志性的“大鼻孔”中网甚至还用亮晶晶的镀铬装饰点缀了一下,看起来更精致了。

车身尺寸摆在那儿,4米8多的车长保证了它作为一辆中型轿车该有的气场和空间。

特别是后排,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坐垫特意做了加长,坐上去大腿能得到很好的承托,长途乘坐也不会那么累。

内饰方面,手能摸到的地方,比如中控台、门板上,大部分都用了软性皮质包裹,质感和触感都保持了豪华品牌应有的水准,并没有用大面积的硬塑料来糊弄事。

科技配置上,它也跟上了潮流。

中控那块14.9英寸的悬浮式曲面大屏非常抢眼,里面装的是宝马最新的车载智能系统,反应速度很快,用手指在导航地图上放大缩小,一点都不卡。

而且语音控制也很好用,不再是以前那种需要说标准指令的“机器人”,现在你可以用很自然的口语跟它交流,比如你说“我有点冷”,它就能自动帮你调高空调温度。

至于宝马最引以为傲的驾驶感受,那更是原汁原味。

宝马3系狂降11万!从加价到甩卖,现在入手值不值?-有驾

那台代号为B48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上采埃孚的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这套“黄金动力组合”依然是同级别里的佼佼者。

官方宣称的零百加速六秒多,实际开起来动力响应非常积极,方向盘指哪打哪,底盘扎实有韧性,那种人车合一的操控乐趣,确实是很多同价位家用车给不了的。

既然车还是那台好车,宝马为什么要做出这种看似“自毁长城”的决定呢?

这背后,其实是整个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以及宝马自身面临的巨大压力。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应对来自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猛烈冲击。

现在打开汽车网站看看,二三十万的价位区间,有多少优秀的国产电动车和混动车?

它们在设计、空间、智能化配置和乘坐舒适性上,都做得非常出色,给传统豪华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宝马虽然也推出了像i3这样的纯电轿车,但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消费者似乎并不太愿意为电动的宝马买单。

在电动化转型不够顺利的情况下,燃油车就成了宝马必须守住的阵地,是保证销量和利润的“压舱石”。

所以,这次把3系的价格打下来,就是一种非常直接的竞争策略。

它是在告诉消费者:在同样的预算下,你是选择一台科技感十足但品牌历史较短的国产新势力,还是一台拥有百年造车底蕴、驾驶乐趣满满的宝马?

通过牺牲单车利润和品牌形象,来换取市场份额,守住自己的基本盘,这可能是宝马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一种无奈又现实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