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GL8烧机油,车主多次维权,4S店只推责任

人嘛,谁还没遇上几件糟心事?可买了一辆心心念念的新车,结果还没开出几个月,“机油消耗过高”的毛病就像个老赖,怎么赶也赶不走,你说图啥?有时候我就在想,咱们辛辛苦苦地攒钱买车,到头来,图的是那份稳定的安心,怎么一不留神就成了维权斗士?

郑先生的遭遇不是孤例——买了辆别克GL8,结果头一次去做保养,机油就差点没流光。你说,5升机油用了5000公里,直接丢了1升,就像有人半夜偷偷打开底壶放了水。咱把车当自家娃看,谁舍得这么糟蹋?结果到了第二次、第三次保养,机油依然前赴后继地往下掉。要我说,这要不是发动机设计有问题,就是做工不地道。这叫人怎么能不急眼?

但咱们仔细一想,烧机油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你知道,朋友有句讽刺——“你就当它是自己加动力呗,机油气化成动力,多高级啊!”可哪个真买车的人,会想天天惦记着看机油尺?正常车主,谁不是定期一换,剩下的心思它就别让你操心。可如果机油三天两头琢磨着溜,难道买这别克GL8还得天天买机油当水喝?你说讽刺不讽刺?

再说这4S店,咱也算见怪不怪了。每到有问题,他们套路都差不多。先说要检查,拆点简单的零件,告诉你“目前没啥问题”,或者推托说:“还没到国家三包法要求换车的标准”。说到底,就是觉得这茬事还没闹大,不值得动真格。你是小白用户,他们成了带专家帽的“医生”,你敢不敢信他判断?他让你拆你就只能拆,他让你等等你就只能等。

4S店提出“拆进气歧管、查气门积碳,必要时换油封”,这一连串操作听起来很专业。可细琢磨琢磨,是不是治标不治本?真正的“病”到底在哪,他们自己心里其实也没底——这边甩锅给气门油封,那边怀疑涡轮增压器漏油。可问题是,这类现象不是一辆车、两辆车的事儿,如果系列车型多有类似情况,说明厂家早该注意、召回,而不是一味让消费者背锅。

其实说难听点,消费者根本没有和4S店对抗的主场优势。你觉得每天掉机油是故障,店家就跟你较真“还没达到退换标准”;你想退车,他们就讲政策、找理由,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别说全国各地的郑先生们,就算媒体报道了、厂家客服热线都打爆了,最终的处理办法还是一个字:拖。人家熟门熟路,这事儿没啥新鲜。

可问题来了,为什么总是消费者最后被吃哑巴亏?

政策给的退换标准门槛很高,“机油消耗量高于标准”也“不是安全故障”,这个标准到底是谁定的?是不是考虑了企业的成本,却没考虑老百姓那点血汗钱?如果三包法只保护厂家的利益,不给消费者正当维权的空间,那我们还能寄希望谁呢?

更别提,这种车子一出问题,保值率、再转手价格直接跳水。别克的名号也不是随便糊弄的,背后有那么多信赖的家庭和企业用户。油耗本身已经是GL8的大bug了,现在连机油都变成易损品,谁还敢买?大家都是奔着实用、耐造去的,谁能忍受一台商务车天天进4S店“做身体检查”?

别克GL8烧机油,车主多次维权,4S店只推责任-有驾

这里还得问一句,厂家真的“不知道”有这毛病吗? 网络上搜一下,别克GL8烧机油的案例绝对不止一家两家。难道每一台问题车都是个例?如果真是个例,那售后服务应该痛快点,直接给客户退换。要是批量的,早就该召回、升级零件,别让老百姓背黑锅。当年大众的DSG变速箱全球召回,丰田的气囊一爆就是几十万台;人家外企都磕磕碰碰把羞事摆到台面上了,别克这么大的品牌难道学不会点勇气?

还有,让人最气不过的,是这帮“检测师傅”最喜欢的话术——

“你这情况还属于正常范围。”

请问,多少公里烧多少机油算“正常”?要是放到美国、欧洲,这得被投诉到破产吧。怎么到国内,标准一下降到地板线,关键的解释权还在厂商手里握着。明明是同一款车,到了中国就变得宽容点,标准弹性大得很。难怪网友说,国产的用户忍耐力就是高。

这事还不是技术细节,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态度问题。做企业的最怕的是什么?不是偶尔出问题,是出了问题不敢面对,不愿解决,拿政策做挡箭牌,推责任扯皮。你看厂家面对用户的问题,响应慢、回避风险,沟通也不上心,最后把客户耗成了“用户冷处理”,名声一点点作废。谁还会二次复购?谁还敢安利这品牌?

再说,退一步讲,就算真是“个案”,对不起消费者的信任,也得有点担当。像郑先生这样硬气要求退换车,其实不是要厂家破产,而是为自己争一口气。你别总拿“三包法”压人,别把中国用户都当好哄的。“三包法”初衷是保护消费者,不是让厂家有了躲避责任的后门。

事情拖到现在,厂家还没明确表态。这什么意思?大概率还在打算盘——看舆情够不够大、麻烦值不值得怕。如果能糊弄过去就尽量糊弄过去;如果顶不住压力了,才会松口。可到那时,郑先生们已经被折腾得心力交瘁,这账怎么算?

别克GL8烧机油,车主多次维权,4S店只推责任-有驾

其实,买车这事,咱永远是弱势群体。但凡多点工匠精神、厂家有点责任心,谁愿意扯皮打官司?郑先生愿意耗时间维权,不也是被逼得没法了吗?在一台“越来越省机油”的GL8前面,赢来一纸“暂不符合退换标准”的官方答复,消费者就只能认命?

最后还得抛个问题给大家——企业和个人的纠纷真就只能靠舆论发酵、靠热点吸引才能解决吗?4S店的态度、厂家技术支持、媒体监督、法律保护,哪个环节真能呵护到买车老百姓的底线?为啥到今天,买辆纯正的合资车,消费者就得天天盯着机油标,还得防着售后甩锅推三阻四?

别克GL8烧机油,车主多次维权,4S店只推责任-有驾

所以说,这事表面上是小小一辆别克GL8烧机油事件,背后是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困境、企业诚信的试金石,还有一套需要大修特修的售后生态。大家都说市场会优胜劣汰,问题是,在没有公平标准、缺乏诚意改正的情况下,谁还会有信心做这个市场里最脆弱的那颗螺丝钉?

你买的安心,凭什么成了无休止的闹心?这道理讲到现在,不知道有多少“郑先生”能等到问题的解决,但这世上需要更多敢为自己争一口气的人,也需要厂家和监管部门拿出实打实的担当,不要让消费者每次到维权,都得拔刀走险。说到底,车能修,信任要是一次次消耗,还能补回来吗?

别克GL8烧机油,车主多次维权,4S店只推责任-有驾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