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八月MPV市场有个新变化,我激动得差点把刚买的打折月饼摔地上——这年头,能让人激动的除了商家促销,也就只剩下了销量排行榜了。毕竟人生没有排名,但车企有,老板的KPI也有。
先说这高高在上的冠军赛那。听说它卖出七千多辆,俨然一副“你们随便卷,我稳当第一”的劲头。现在中国的MPV市场,不像小时候搓麻将,坐满了才开局——这赛那一个人坐够了角儿,其它车型顶多是给老板捧场。你要问为什么赛那卖得好?那不就是“家用+商用”的完美融合吗?能拉人,能装货,能开会,能逃离丈母娘——你买一辆抵四辆,商家都感动到想给你配个贴心小棉袄。
紧随其后的,是腾势D9。不是什么福尔摩斯,纯粹名字响亮,听着像高铁的车次编号,还带点国产豪门的自信:新能源、高端、国产,这仨标签贴一起,仿佛告示牌在写,“不买可惜了啊!”7000多辆,直接给自身品牌打了个漂亮的强心针。人家不仅要卷技术,还要卷身份,卷到消费者怀疑自己是不是低估了国产,最后被价格一教育,乖乖提车回家。
第三名格瑞维亚,也在丰田这棵大树下安稳蹲着。混合动力说起来就是“吃肉喝汤两不误”,消费者买车都怕油贵,厂家就开始告诉你:“我们不让你花冤枉钱,油&电双保险,一路畅通。”就像饭馆推自助餐,你总觉得自己会吃回本,但最后还是撑爆了钱包,饿坏了信仰。
说到新能源,可真是今年的压轴词。什么纯电、插混、捆绑式升级,不拿个“新能源”当姓,都不好意思晚餐点菜。榜单里不光是新贵,有老牌GL8也开始插混了,像一场老干部进青年路的变装秀。你见过几年前还在加油站抽烟的别克GL8,如今已经加入电动大军,顺带给自己加了点“环保主义”的滤镜。插电的GL8,销量也破五千,说是“老树开新花”吧,其实不过是改头换面的老朋友,卖的还是情怀与习惯。
再者,魏牌高山,号称新能源黑马。说是高山,其实是车圈的雪糕刺客,价格和销量都能让人“牙膏挤一挤,心态碎一碎”。说起国产高端,听着很硬核,实际操作起来,主打一把“志气比天高,销量也能拉一拉”。卖了五千多辆,厂家都乐得翻跟头,恨不得把数据做成卷轴挂在食堂,每天展示给员工看——这不,还能加鸡腿吗?
如果说上述都是高富帅,那榜单中间的车,就是隔壁家的大学生,处于“打工不容易,生存靠微光”的状态。比如小鹏X9,销量一千多,看着压力很大,但也不算丢脸。新能源新势力,讲究智能,讲究未来,你要是把小鹏放在三年前,可能只能在地图上找位置,现在能上榜已属不易,厂家的营销部可以多拿几个大果盘。
不过传统燃油车型也没完全被时代拍成沙滩上的贝壳,GL8燃油版还稳稳地卖了四千多辆,试图让大家相信“有油才有底气”。你说商务用车还是得用燃油,纯电太安静了,不利于老板培训员工——没有发动机的嘶吼声,开会都没有气氛。再看看库斯途、威然这些二线选手,月销上千还算勉强保住体面,但要是比起新能源,它们就多了点无力感,像老头被阿尔法狗下了局围棋,总是差那么点意思。
大通G10、荣威iMAX8这些传统老兵则更加尴尬,销量像北京早高峰的堵车,不管怎么踩油门都动不了。新能源和新势力正疯狂抢滩,这些老朋友只能刷存在感,等着老客户回头或者新政策点滴救济。“只有奋斗才能出奇迹”,但有时候其实是“只有降价才有销量”。
榜单后半部分更热闹了,10名到20名,简直是车圈版“百家讲坛”:谁都想冒头,说不定一夜成名,结果都是千把辆的微小波动。世纪、星海V9、传祺E9这些车型卖300到500辆,把自己活成了“微型精品”,当年上榜就算成功。如果你是车企公关,每个月都能找到不同的角度庆祝:“我们连续三个月蝉联第十三名!”仿佛运动会上自愿报丢标枪的成绩。
红旗HQ9更是趣味所在,两个版本一起上榜。国产MPV主打一个“方案多样,情怀统一”,新能源+传统,面面俱到,完全不怕消费者挑花了眼。你在路上看到五彩斑斓的红旗MPV,别怀疑,厂家就是怕你说他们创新不够,专门上了双版本:“一不小心销量都分开统计了,双份尴尬,双份希望。”
整个MPV市场,除了头部品牌悠然自得,剩下都是你追我赶的拉锯战。新能源化是绕不过去的坎,总感觉车企都像参加相亲大会,谁的插混系统多,谁的电池管理细,谁就能把颜值、才艺、家底全部展示出来。消费者呢,就像国足球迷,只能寄希望于哪家能突然爆发一把。可惜销量数据不会说假话,成王败寇谁都明白,连数据分析们都自觉关掉表情包。
当然,新能源化也不是纯白描。插混车型占比提升,变成一种拍马屁的新方式。车企都在憋大招,“我们去年发动机,现在电池包,让你一个月能开三种模式,省油省电省心,连海底捞都学不来这个贴心。”但你仔细看看这些“新科技”,有些就像健身房教练推荐给胖子的套餐——听着多元,实际上只是让你多花点钱,获得一种虚假的满足感。
说到车企竞争,纯电也好,插混也罢,都是在抢夺一个故事:你买了我的车,不仅节能环保,还能开进未来。明明堵在二环被小电驴超了三次,宣传海报还是恨不得把车飞到火星。但消费者没那么好骗,能不能卖出几千辆,关键还是得靠“你是不是能让我省钱?”毕竟现在连吃泡面都要算热量,买车当然要算钱包。
MPV市场某种意义上就是“垂直加横向”的战场:垂直是技术升级,横向是营销升级。厂家拼速度拼颜值拼智商,有时候还得拼老板能不能熬夜想新口号。格局持续分化,就是谁也不服谁,谁也吃不掉谁。有人卷到头,有人卷到尾,有人卷进了卷毛,最后大家都成了“销量见真章”。
证明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拼的是“谁能先定义下一个标准”。新能源车企拍着胸脯,但吃瓜群众都怀疑里面是不是纸糊的。厂家的变革其实跟装修一样:墙上写着“环保”,地板下埋着套路,你要是信了全部,最后只能收获一个“并不便宜但很有想象力”的车。
说这么多,不就是想让你看清楚:头部品牌占了便宜,二线三线死磕细节,新能源成了老少皆宜的新药方,但最终你会发现,这一切和你当初买房子、买股票、买基金的时候一样——别看表面热闹,最后是谁兜底,谁买单,可真不好说。
有人觉得车市很像段子,有人觉得是股市,有人觉得是人生。可在我看来,这就是一场你咬我一口,我踩你一脚的荒诞大戏。月度冠军当然值得为自己发份红,但第九名也可以发朋友圈:“感谢支持,笑到最后才是真英雄。”等你看到市场真相的时候,别忘了先自拍一张留念,好让官宣数据的时候有人送上表情包。
所以下次你提起MPV销量榜,不妨像看春晚一样,别问谁火,问自己来不来看,反正最后的赢家可能还是那几个你早就在微信群里屏蔽过的品牌。钱花出去了,面子也都给了,但真实的幸福,也许就藏在你家后备箱里那包没开封的月饼。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