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际车展到底有啥新鲜劲爆的?真不是一句“车多空间大”就能糊弄过去的事儿。
会有人问:年年办车展,今年还值得专门赶一趟场吗?你说市面上的车不都长那样,就算加点啥“新智控”阉割点油改电套路,这车展还有啥看头吗?说真的,带着疑惑往下看,结果往往让人“嘿,原来还能这么玩!”
每到8月底,你以为的成都除了麻辣火锅、遮不住烈日的簇新川流,其实还有一窝子汽车人在国际博览城集结。
今年的成都国际车展——也就是第28届了,在西博城拉开架势,规模不小——22万平米,12大展馆跟外头场地熙熙攘攘,品牌数老少得挤下近120家。
不过说句实话,数据咚咚出来不见得唬人,一车展的热闹劲头到底值不值门票,关键还得看:今年展台上那些车,够不够“炸”?引进来的“黑科技”是不是花架子?场地给没给观众实打实的体验和感知?
最先炸出声响的,要数一众首秀车型和暗藏玄机的本地“小算盘”了。
早晨还不到九点,媒体区已经人头窜动,大小V博主、数码拍客、小红书的网红混到一块,手机单反齐上阵,问吧:“今年最有料的车藏在哪?”答案往往在每年冷不丁爆红的展台。
像是猛士展台那辆纵横G700环塔版,未上市先提比赛,直接上了2025环塔拉力赛赛道。
工作人员还自豪地唠嗑:“这车就是拉力赛版基础上直接搬过来的,啥装备都没缩水,我们就想收集点赛事级的数据,听听市场呼声...”
话里话外听得出底气,目的很明显——先下某宝(数据),再圈一波越野车死忠粉,毕竟懂越野的都晓得,赛场才是真枪实弹检验的地方。
有趣的是,猛士们不仅冲着发烧友。
展台的小哥对着川渝市场推心置腹地说,“这里本来就是越野天堂,西藏、川西说走就走的梦想,成都人每天都在酝酿。”
怪不得G700搞得跟“家庭出游专车”似的,空间、座椅、小桌板全方位优化,你要带娃去跑烂路,带妈去看风景,都没问题。
说到底,谁不是想造一辆让全家爽翻的越野“硬茬”呢?
别以为只有越野卷得飞起,主打精致灵动的小车也是吸睛利器。
蔚来的firefly,名字就够诗意——萤火虫,亮相一台是“游牧美拉德”,一台“赤焰蜀光”,听着像是川西高原和戏台巷弄的浪漫撞车。
尤其赤焰那一身川剧脸谱喷绘,直说了,“我们玩的是四川文化+出行创意。”
仔细品品这思路:你开着小车穿城过市,身上带点川味流浪气,“移动的川剧脸”,戏剧效果拉满。
萤火虫品牌经理笑谈:“家庭女主和刚上路的新司机,最适合这种小巧易控的小车。之前‘游牧美拉德’都卖脱销啦,这回我们就想秀给大伙‘这车还有多少新花样可以折腾’。”
大场子不止比谁家车多、造型酷,干货真正体现在“黑科技”体验上——你见过车直接游泳吗?
真有,西博城户外区比亚迪给挖了个小湖——不,准确说是30米长、20米宽、1.6米深的水池。
仰望U8整装待发,现场“show”浮水功能,电力驱动自动浮水,系统自识别水位,30分钟能不湿脚地浮着慢游,观众都看呆了。
哪个品牌总在网上吹“水里也能开”?这回让你亲眼见证——什么叫实打实科技秀肌肉。
有网友开玩笑:“以后城市被水淹,咱家那仰望U8就能当救生艇。”
虽说本质是应急功能,但一年体验就能让差不多五百人玩一圈,“水下通勤”不再是笑谈,这波“泳池沉浸式营销”也算教科书级。
如果水里浮还惊不到你,那展区边上方程豹5、豹8还“爬坡耍酷”。
特制坡道45度,开启蠕行模式,自动慢慢上,连油门都不用踩。
再来个交叉轴科目考验,36度斜坡给你个“刺激降速”观感。
停车位窄、断头路泊车,智能辅助全都安排好——车企铁了心让你从容体验“老司机”与AI助手的完美合体,这种花式秀肌肉,哪怕现场再嘈杂,也能让人大呼过瘾。
都说成都国际车展是一年一度的“车圈春晚”。
“春晚”可不是自吹自擂,从去年方程豹体验区一天挤满七八百人,今年估摸着还得多。
去年最长排队俩钟头,车友却“挤破头也要试一遍”,今年的新品钛3还要“首秀变脸”,吸引力肉眼可见。
讲真,这种高强度互动体验区,比起云端预告、直播推送,才是车企和观众互动的顶流舞台。
讲半天,大家啥最关心?
不是哪个品牌吹得响,而是这堆新潮玩意跟自己到底有多大关系。
——新车会不会像PPT上那么强?
——“黑科技”真巡航还是噱头?
——买单的用户,到底能用到哪些好处?
简单说,科技感展台之外,许多品牌暗地也在为市场“定调”。
别忘了,成都临近川藏线,自驾出游和家庭越野可都是实打实需求。
就像猛士G700的“家庭改装”那一套,或蔚来萤火虫把本地文化包装成战车皮肤,看起来花哨实际是提前锁定了“刚需”用户。
换句话说,无论是志在越野的“硬派”、偏重通勤的“小精灵”,还是满身智能标签的“AI驾驶助理”,各家车企都在耍尽本事,争取头条。
有的动手整“浮水实验”,有的玩智能停车,方法不同,路子各异,但本质离不开一个词:体验为王。
其实,这一届车展在“观众参与感”上下了大工夫。
谁不想近距离摸一摸心仪的新车,看一下“黑科技”是不是只会纸上谈兵?
就像方程豹的智能悬浮车身,听着玄,现场能动手体验一把,各种波动场景自动调高低,你说这不比云分析直观多了?
音乐依旧,舞台常换人。
每一年看似相似的车展,实则都在技术大潮和消费新趋势里不断革新。
燃油向电动转型,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个性定制……一个都不会少。
原来买车只看外表,现在光有颜不行,还得有“脑子”,有灵魂。
正如网友热评:“不懂车没关系,咱就是为新奇科技和乐子来的。”
以前汽油味、机油味是主调,如今人更容易被AI助手、浮水应急、自动泊车这种“科技香”种草。
都说玩车是成年人的童心未泯,逛成都国际车展,说白了,看车嗨,体验乐,科技秀,看品牌方怎么玩出圈,才是正经事。
科技“炫技”热闹归热闹,消费者真正买账还是要靠日常使用的靠谱。
场上能夺目,场下拼口碑。
新奇好玩之后,大家其实最盼着,这些看似“黑科技”的新东西,是不是以后真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别让体验区成了“短暂花火”,更别成忽悠噱头。
只有技术扎根日常,品质稳定,最终才能变身真正造福车主的“神操作”。
不过,话说回来,对喜欢车、爱尝鲜、乐于体验新生活方式的人来说,每年一遇的成都国际车展都是“解锁新姿势打卡地标”。
哪怕你不买车,看看热闹、蹭点新鲜、拍个短视频发朋友圈,也是值回票价的小确幸。
新的一年,大家还会像往年那样排大队,争先恐后去玩最新的智能体验吗?有啥车型or“黑科技”让你眼前一亮、想带回家?去没去成都国际车展,只有去过的人才懂吧——你想好第一站先冲哪个展台了吗?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