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圈每逢有新的车型上市,总免不了让人琢磨半天:这波新车,到底值不值?广汽埃安前脚刚刚把AION V霸王龙家庭版畅行版抬出来,14.18万元的价格,官方称是目前同系列顶配。配置是提升了点,唯一新加了原厂ETC,还说得煞有其事。那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个ETC到底值多少银子,还是说只是换个花样薅消费者的羊毛?
车子是工具还是家电?看着如今的智能驾驶、AI大模型接踵而至,普通人是不是还会有买台车就行的心态?当下买车,尤其电动车,咱们都怕什么?怕选错,怕掉坑,更怕买贵了。上网查一圈数据,AION V霸王龙家庭版今年8月才卖出去1700多辆,市场反应确实一般。为什么?这里边门道其实见怪不怪。
价格先说清楚,14.18万,冲着这个数去的,图啥?竞品里,比亚迪宋PLUS EV、吉利银河E5、零跑B10,价格都卡在11万到15万这个区间。川流不息的新能源大车流里,每家都说自己背后站着科技感、智能配置、人机交互系统、辅助驾驶,一堆新名词,比如同样用上AI语音、激光雷达,这些如今已经不算新鲜玩意。用户图啥?图个便宜实用、配置丰富,可厂家未必这么想,能多薅一块是块。
新出的霸龙家庭版顶配,主要的变化就是ETC变成了原厂自带的了。还记不记得,去年前天后地,办个ETC两百三百就能装下来,高铁站、银行都送的玩意儿,现在变成了顶配溢价点,咱能不嘀咕?多出来6000块,换一套原厂ETC和名称上的“顶格”,合算吗?说真的,现在买车人有多少真会在意是原厂ETC还是自己去装?明显是厂家抓住了“增配即溢价”的软肋。
而且新车除了这个原厂ETC,剩下配的主打还是和前一档次的630智尊版大差不差。智能化这东西,门槛正神奇地比你想象的还低,什么AI大模型,AI语音,辅助驾驶,各家都在卷。“AI智能语音控制”、四音区语音交互这些听起来特唬人的功能,实际用下来,噱头居多。比如现在让语音设导航、调空调温度,大家都做得到。而“自动变道辅助”“高速领航辅助”本质又是用来宣传的卖点,咱老百姓真正用到的场景有多少?还能真正让你双手脱离方向盘吗?不是的,大部分还是辅助性质,安全面前都不敢交给机器。
再看新车续航,官方说CLTC工况下650公里。什么意思?就是比较乐观的耗电状况下可以跑这么多,真到冬天天冷、开着空调、数着人满载,是不是能有500都悬。很多新手被这个续航数字迷了眼,觉得纯电已经足够出行。实际体验,家里一台电车,最多够城区通勤用。要真跑长途,心里没点数还真不敢踏实上路。
而且厂家还破天荒地说未来还有增程版,用1.5升的增程动力和电池组,电池不过29度,纯电能跑160公里。看似两条腿走路,燃油和电混合,但回头一琢磨——这个增程是不是帮车主解决焦虑还是多赚一单钱?市场上类似的“增程方案”,很多是在油电混动和纯电博弈的中间形态,自个还没想清楚路怎么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市区代步多的家庭,这种纯电+增程的混合玩法,只是假装照顾部分人的心理,实际体验和油车纯电拉不开多大距离。
有人说了,车子不光是三电(电池、电机、电控),还要看空间和舒适性。AION V家用属性上做得挺扎实,车身尺寸4580毫米的长度,空间是够一家五口出行的。18英寸大轮毂、真皮座椅、前后加热、按摩、各种电动调节、可放平椅背、后排小桌板——这些配齐了确实是讨家庭用户的欢心。那问题又来了,这些贴心配置在同价位竞品,那家没给?你要说是10年前,比亚迪还真靠这些能卷一卷,如今大家都卷到天花板了。
智能驾驶,如果你真想见识下最强玩法,还得上“Orin-X芯片”,“激光雷达”的选装包。换句话说,真正智能驾驶还得你加钱买升级包。厂家给你看的噱头,永远不会白给。至于360全景影像、Carlink、前后独立悬架、自动空调这一些,市场三四年前就“内卷到地板了”,这年头不配你都不好意思说造新能源车。你会不会突然发现,其实咱每年一看新车,变化嘛,最突出的只有名字、型号和配置单里又多加几个选项。
说到底,如果你是用这台AION V霸王龙解决基本出行问题,那你要在意的无非是它跑得远不远、家里充电方便不方便、坐着舒不舒服、盲区监测、碰撞预警这种被动安全有没有。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车就是个“动的沙发”,实用才是第一位。你觉得那点新加的原厂ETC和AI语音值6000块?还是看看竞品别家花同样的钱能不能有更高阶的驾驶辅助、多一点的续航或者更低的电耗?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我们现在选新能源车,是被厂家配置表吊着胃口划水,还是咱们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这一万四千多的预算,是要面子还是要里子?还在在意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智能黑科技吗?换句话说,你被那些表面上的升级“骗”得心甘情愿了吗?
眼下新能源卷得厉害,AION V霸王龙这波新增点配置,外观上还真新鲜不上来,内里主打的还得是“高性价比”四个字。只是这个性价比到底给谁带来了实惠?是企业利润表还是老百姓日子?个人觉得,如果你踏实想买,完全不用追求顶配。配置同样的情况,次顶配买回来自己加个ETC、搞点实用功能,花的钱更合适。别为了“全家桶”多掏那几千块冤枉钱。
到了最后,厂家和市场就是互相博弈,看谁挖的坑深、谁跳得多。现在新能源车市场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噱头升级秀,厂家升个ETC、卷个辅助驾驶、绑个AI语音,老百姓真能用上多少,值不值那些溢价和宣传?大家可以好好扪心自问一把。你到底是图个“车内科技馆”的新奇,还是只想找个安全又靠谱的通勤工具?
所以啊,别稀里糊涂被配置表“洗脑”,买车就像过日子,过得踏实才是真的好活。新能源车不是炫技的玩具,是人人家里三餐四季的伴侣。花好几万买个增配的“心理安慰”,还不如把钱攒着日后加一道小菜。这年头买东西,咱们都得想明白,厂家想挣快钱,我们可别当了那个冤大头。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