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在短短二十年里,曾经在电影里都难得一见的西方“土豪”座驾,如今在中国的一场车展上就能看个够,还得挤着脖子站到最后一排。这场面,说是“豪车买菜大集”,我都信。要搁老一辈人眼里,豪车还得跟着地球转圈圈,能见上一面跟中个大奖似的。2025成都车展不光让国产新能源汽车扎堆亮相,还让百万级的中国豪车一举碾压欧美传统大牌。别说,只要你想,百万上车,不出国门,国产品牌随便挑!这画风,都快赶上《速度与激情2025蜀地飞驰》了。可问题来了,这真算“豪车自主崛起”吗?国产“高端”真的等同于国际“豪华”吗?这事,咱得好好掰扯掰扯。
成都车展的这些年儿,一直被叫做“中国豪华车第三极”——这话挺霸气,但今年这味咋就变了?最大瓜来了往年那帮宇宙级大腕——奔驰、宝马、兰博基尼、法拉利统统缺席主舞台,反倒是一茬又一茬中国自己的“百万俱乐部”新秀横空出世。有啥仰望U9赛道版,能飚、能炸、还带蜻蜓翼车门,搞得跟科幻片现场一样;红旗也不含糊,带着鎏金纹饰、宫廷范儿十足的L级旗舰直接开价将近140万,甚至还有首发限量700多万的金葵花国礼,奢华程度不输老外。小鹏“飞行汽车”、奇瑞大房车、华为纯电D级……咱国家这车搁着一个不要脸的自信不是“和谁差不多”,而是“都给我坐下!”这事看起来太扬眉吐气了,老百姓不得不感慨一句这阵仗,服了!但您先别急着鼓掌——为啥人家老外突然集体“遛了”,这对中国国产豪车来说,到底是尸位素餐、圈内狂欢,还是真正的“大国崛起”?
咱得一层层扒这个葱。家用轿车在中国普及那是时代进步的标配,可这“百万级”豪车,中国人现在到底买来图啥?是身份?是面子?还是实打实的技术?来看看这几位主角的编年史
仰望U9赛道版,关键卖点是啥?那得是“千匹马力四电机”外带“蜻蜓翼”,炫得你头皮发麻,跑得比你思绪还快。红旗L级,冲着故宫联名和鎏金纹饰去的,满满的“国潮”风范;2026款的国耀SUV,动不动长过5米4,轴距干到3250mm,比奔驰GLS还大一圈,敢情“内卷”都卷到物理极限了。奇瑞那台“探索家”双拓展房车,还带太阳能充电穹顶,主打一个不用旅馆,房车里就能看世界。小鹏的“旅航者X3”直接脑洞裂开,摇身一变,陆地、空中随时切换,飞行执照也包了(就问你牛不牛?)华为的尊界S800,车机系统、智驾、800V电压全都安排上,官宣对标宝马i7、奔驰EQS。但这些车“洋气归洋气”,有多少真正技术是自家掏心掏肺的“独门秘籍”,又有多少还是国外平台更新后咱们立马跟进的小步快跑?
最接地气的答案,不妨来自路边吃串串的老哥“你说国产车都百万了,是真牛气冲天呢,还是学人家西方那套人傻钱多速来?”网上也是一片神评,支持的说“终于不再当冤大头”,质疑的怼“性价比一地鸡毛”。这热闹,谁都能掺和两嘴。
别看场面如此热闹,其实内里的水比火锅底料还深。对,国产豪车一跃百万级,上市即爆点,车展看得人头攒动——但再一想谁在买?咱们先算这么一笔账。以红旗金葵花国礼718万的天价,一年能卖多少台?再看奇瑞房车和小鹏飞行汽车,人气是有,订单却没那么热乎。
这不禁让人犯嘀咕国产品牌是不是在借“豪车秀”来蹭热度,而真正大众消费还没到大规模井喷?家用车是普通人买的,百万级豪车多半还是“资本的游戏”。现实是,大部分老百姓还是对个性化、多功能、性价比这些敏感。尤其是龙门阵摆下来,打工人最怕买百万大车用两年直接变“负资产”。
这当口也不乏反方声音。有老外媒体直接酸溜溜你们国产车吆喝得厉害,其实零部件、上游供应链高端核心技术还是得进口。听着确实有几分道理,造新能源车,你靠电池、电控、自动驾驶,这些领域中国虽然很拼命努力,也得承认例如芯片、核心零件上还时有“掣肘”。品牌影响力这事可不是一年半载能“靠钱砸出来”的,毕竟西方顶级豪车玩的是极致工艺和一层层文化软实力的“厚积薄发”。
没了欧美豪车的陪衬,智商税收割对象变成了自家“土豪”。要是国产“高端梦”全靠银行贷款堆出来的光环,久而久之也可能砸自己脚上。风头过后,是不是又回归“买车看实惠”本质?
可这一场中国豪车的高光时刻,真不是空穴来风。多年前还说“中国人造不出好车”,转眼间自主品牌不仅在电动车、电控、车机系统上玩转了,还整出了飞行汽车、太阳能大房车、“AI智驾千匹马”这些大杀器。这波科技碾压啊,让传统欧美大牌直呼“压力山大”。
别看西方老牌没参展,但私下里都在“瑟瑟发抖”。记得前几年,特斯拉才第一次被国产“蔚来、小鹏”在家门口正面硬钢,如今轮到国产百万级直接堵门喊话豪车定义你说了这么多年,这次换我们来!特别是像华为、比亚迪、吉利这些跨界巨头,科技、制造、用户服务通吃,颠覆了传统车企的“一根筋”逻辑。2026款红旗国耀的上市,预售价直接拉到奔驰GLS和宝马X7之上,啥叫“你行你上”,这就叫“卷王见了都迷糊”。
像小鹏飞行汽车这样“天马行空”的产品,要搁10年前想都不敢想。今天专业玩家敢买,科技达人愿意测评,网友还乐呵呵出段子“五菱神车飞天,谁来都不服”。突破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体系的“长链条”电池、电控、自动驾驶,新材料、大数据、AI算法,硬生生掰回了一局。
最有意思的,是中国人那点“骨子里的精神头”。以前是真心慕洋,啥玩意儿都照着进口货眼馋;如今再看新车,大家开始琢磨这玩意儿要是真的厉害,外面品牌也不香了。耿直说一句,今天的豪华感、科技风,连审美追求都和十年前天差地别。满大街都是“自主智造+中国元素”,汽车不再只是代步,也成了展现身份、叙述国潮故事的新名片。更何况,全球新能源的趋势,咱中国本就有数量级优势,“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风光之下难免风雨。老实说,百万级国产“新豪车”现阶段还属于易拉罐阵地——看起来热闹,真要全面替代欧美老牌,还早着呢!一是高端市场用户黏性大,别人玩的是历史和情怀,咱这新车得靠时间慢慢发酵。你说L级红旗对标宾利、劳斯莱斯,买家会觉得“国风范”?未必。有人还就愿花巨资买个信仰呢!
再者,技术创新别被噱头带偏了。飞行汽车好是好,真要合法上天、民用普及,路还老远在天边。太阳能房车也不是谁家随便就能住进畅享自驾游的小别墅。至于什么“自动驾驶”、“智驾升级”,只要涉及安全,用户天然警觉,真接受起来慢得很。
现实层层加戏经济大环境动荡,消费升级刚到临界点,高净值人群虽多,但全民“豪车自由”还得讲个“小目标”。品牌溢价,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吃下来的。更有网友发出灵魂质问国产高端,是不是高得离谱?豪车价格都倒挂到国际水平了,咱这“国产骄傲”是不是有点逆天了?
而从展会实际反馈,说实话,国产高端车展热度是有,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购车狂潮,和传统车企相比还有一段不小的“空降期”。资本市场盯着热度、追着话题,但实际用户慢慢走,毕竟豪车买家真没那么“好布置”。最终可能的局面是国产和进口、豪华与实用之间掐来掐去,分歧更深,和解更难,大家一边期待国产崛起,一边又忍不住怀念“老欧洲”那点味道。
话说到这份儿上,不得不给中国豪车点个大大的赞——最起码,是敢于亮剑、不再当“小媳妇”,这是中国制造的底气!但喊“百万级”容易,压服人心难。国产高端的震撼,是有点像学生考上状元后的“咣当一锤”一炮打响,但能否气定神闲地持续下去,才是大考验。有些朋友,说国产豪车这波涨价、提规格,简直比电梯还快——你要非说这是“妄自尊大”,那未免太冤了点,但是不是也该掂量掂量自己“站得高不高、站得稳不稳”?至于洋品牌“集体缺席”,到底是怕输呢,还是“不和你玩了”?这门道,细细品。
现在国内豪车车展热闹得跟庙会似的,可背后的路还远着呢。咱不能“赢了车模,输了销量”,别最后又被一地鸡毛扫地出门。国产豪华突围,是不是一次真正的涅槃,就看能不能打铁还需自身硬。别光让国人看个热闹,买得起的、用得顺的,能满意才是真的牛!
咱都说“国产豪车百万级,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可你信真有多少人为“信仰国产”买单?谁都争国产骄傲,真掏钱买车时你选“面子国潮”还是“实惠省心”?欢迎留言杠一杠——究竟是国货自信,还是信了自己的“大忽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