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崴脚的真相:不是质量差,而是物理学在耍流氓

最近,总能看到一些新能源车,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就给大伙儿表演一个原地劈叉,轮子直接九十度鞠躬,江湖人称“崴脚”。

电车崴脚的真相:不是质量差,而是物理学在耍流氓-有驾

这事儿吧,讲真,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而是变成了一种行为艺术。每次看到这种照片,我脑子里都不是想的“这车质量不行”,而是“这位车主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

为什么崴脚的总感觉是新能源?这不是玄学,这就是一道简单粗暴的物理题,一道关于“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哲学题。

第一个原因,简单到令人发指:它太重了。

现在的新能源车,不叫车,那叫陆地巡洋舰。传统油车三大件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新能源车呢?电机、电控,还有一块巨大无比的,能量密度堪比压缩饼干的电池。

那块电池,不,那块压缩饼干,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一台续航说的过去的电车,电池多重?四百公斤起步,动不动六七百公斤。一台小米SU7,整备质量干到了2.4吨。2.4吨什么概念?就是你车里除了你,还常年拉着一头成年亚洲象在裸奔。而同级别的油车,比如途观L,也就1.7吨。

这就等于,油车大部分时间是空载,偶尔拉几个人算满载。而电车,从出厂那一刻起,它就处于超载的边缘,司机坐进去,直接就是极限施压。

电车崴脚的真相:不是质量差,而是物理学在耍流氓-有驾

你让一个天天背着200斤沙袋的举重运动员去跑百米跨栏,你猜他的膝盖先炸,还是栏杆先炸?这根本不是质量问题,这是物理学在跟你耍流氓。这是赤裸裸的霸凌!

第二个原因,更骚了:新瓶装旧酒,而且还是烈酒。

很多“新势力”,嘴上喊着颠覆,喊着“软件定义汽车”,身体却很诚实,底盘直接拿油车的改改就用。

这就坏了菜了。

油车重心高,开起来像个不倒翁。电车呢?因为那块死沉死沉的压缩饼干铺在底下,重心极低,像个铁王八。重心低是好事,稳。但问题是,电车还有一个魔鬼属性:零百加速,一个比一个疯。

三秒破百,四秒破百。车主一脚电门下去,瞬间的扭矩爆发,等于是一个雷电法王杨永信在你车轮上狠狠来了一下。

一个重心像铁王八,加速像疯狗的东西,用的却是一副为不倒翁设计的骨架。这两种力拧在一起,作用在悬架上,那酸爽,简直不敢想。

这就好比你给一个修了金钟罩铁布衫的武林高手,穿上了一双三寸金莲的绣花鞋,然后让他去打闪电战。他跑得越快,崴脚的风险就越大。很多车企宣传的时候只告诉你金钟罩有多牛,但对那双绣花鞋,他们是绝口不提。

电车崴脚的真相:不是质量差,而是物理学在耍流氓-有驾

特别是那个被喷成筛子的“筷子悬架”,典中典。朋友,我用筷子是来夹花生米的,不是用来支撑一台陆地巡洋舰的。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说一句你们地球人的物理学不存在。

电车崴脚的真相:不是质量差,而是物理学在耍流氓-有驾

第三,也是最核心的一点:不是做不到,是钱没给够。

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市场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所有人都在玩一种叫“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游戏。

核心矛盾就是“油电同价”。一台14万的电车,电池成本可能就占了6万。车企为了让你觉得“哎哟我占便宜了”,就必须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把这6万块钱给省回来。

省哪里?当然是底盘,是悬架,是那些你一辈子可能都不会趴下去看一眼的零件。铝合金给你换成双层冲压钢板,听起来好像差不多,强度可能也够,但韧性、耐久度,那就是两个世界的东西。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以为你买的是一台高科技产品,其实你买的是一个精打细算的成本控制方案。他们把最好的技术,最炫的屏幕,最快的加速都给了你,因为这些是你能看见的。而你看不见的,那些决定你能不能安全回家的东西,就只能“够用就好”。

但“够用”,在极限情况下,就是“不够用”。能过,就是能过。过不了,就是车毁人亡。

说白了,现在的很多新能源车,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它用着最未来的动力,却可能装着最古典的底盘;它有着最智能的大脑,却可能长着最脆弱的膝盖。

至于有人说,这是因为新能源车关注度高,被“黑化”了。

这种话术,就跟渣男说“我不是出轨,我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一样,属于一种逻辑上的自我催眠。

一辆车的轮子飞出去了,这是一个物理事件,不是一个舆论事件。你不能因为它上了热搜,就说这是网友的错。难道燃油车崴了脚,轮子会因为自己不够红,就自己滚回去装好吗?别闹了。

电车崴脚的真相:不是质量差,而是物理学在耍流氓-有驾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新能源车都这样。很多用心造车的企业,已经开始用一体化压铸,用各种新材料,用真正的纯电平台去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开窍了,他们悟了。

但对于大部分还在“掀桌子”阶段,还在用油车底盘疯狂改造,用价格战杀到眼红的车企来说,崴脚,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因为当所有人都把“不务正业”当成核心竞争力,把“整花里胡哨的”当成技术突破时,最终买单的,永远是那些用真金白银支持了他们的消费者。

所以,最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不是等车企良心发现,也不是等技术迭代。

而是当你看上一台零百加速2.8秒,价格还便宜到让你想喊666的车时,冷静一下,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的命,值不值这点差价?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