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的一件大事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那就是小米汽车的SU7又宣布召回了。
这消息一出来,网上立刻就热闹了起来。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车不是才上市一年多点吗,怎么就第二次召回了,还是这么大的规模,一下子涉及到十一万七千多辆车,这车到底还能不能开,是不是质量出了大问题?
大家有这样的担心很正常,毕竟买车是件大事,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
不过,咱们也别急着下结论,今天就踏踏实实地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给大家说清楚,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咱们得明白,现在这个时代的“召回”,跟我们以前印象里的召回可能不太一样了。
一听到召回,很多人脑子里想的还是要把车开回4S店,让师傅拆开检查、换零件,费时又费力。
但小米这次不一样,它用的是一种叫“OTA”的技术,这个词听起来挺专业,其实说白了就是“远程在线升级”,跟我们平时升级手机系统是一个道理。
车主们什么都不用做,也不用跑腿,车子连上网络,厂家在后台把新的软件推送过来,车主在车里点一下“同意升级”,车子自己就把程序更新了,整个过程可能就跟咱们喝杯茶的功夫差不多。
所以,这次虽然名义上是“召回”,但对车主来说,更像是一次官方强制推送的系统安全更新,是为了消除潜在的风险,而且是完全免费的。
那么,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需要这么大张旗鼓地进行一次集体升级呢?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公告,问题出在小米SU7标准版的“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上。
这句话咱们得翻译一下。
所谓的L2辅助驾驶,通俗点讲,就是车子能在一定条件下,比如在高速公路上,帮你控制方向盘和油门刹车,让你开起来轻松一点。
但注意,它只是“辅助”,还远远不是全自动驾驶。
这次的问题就在于,在某些非常特殊、不常见的路况下,这个辅助系统可能会“犯迷糊”,对一些突然出现的、或者比较奇怪的障碍物,它的识别能力、预警速度或者处理方式可能不够到位。
举个例子,比如高速上突然出现一个侧翻的大货车,或者是一些不规则的散落物,系统可能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这个时候,如果开车的司机也正好分神了,没能及时接管车辆,那发生碰撞的风险就会增加。
这就是公告里说的“存在安全隐患”。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出问题的偏偏是标准版,而更贵的Pro版和Max版就没事呢?
这就涉及到不同版本车型在硬件配置上的根本区别了。
小米SU7标准版的辅助驾驶系统,靠的是纯视觉方案,也就是说,它主要是通过车上的摄像头来“看”路、识别周围环境的。
这就好比一个视力特别好的人,在光线充足、路况清晰的情况下,他能看得一清二楚。
但是,如果遇到大雾、暴雨、黑夜,或者前面有个物体的颜色和背景很接近,他就可能会看走眼。
摄像头也是同样的道理,它终究是通过分析图像来判断的,有时候会被光线和物体的形态所迷惑。
而高配的Pro版和Max版,除了有摄像头这双“眼睛”之外,还多了一件“法宝”,叫做激光雷达。
这东西可就厉害了,它不像摄像头那样被动地“看”,而是会主动向外发射人眼看不见的激光束,然后通过接收这些激光束反射回来的信号,来精确地计算出前方物体的距离、形状和运动状态。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给了前面那个视力好的人一个声呐探测器,不管天多黑、雾多大,他都能通过回声来判断前方有什么东西。
所以,对于那些静止的、奇形怪状的障碍物,激光雷达的识别能力要比纯视觉方案强得多,也可靠得多。
有汽车行业的专家就直接指出,小米SU7标准版这个纯视觉方案,在识别静态障碍物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天生的短板。
此外,专家还提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车辆对于驾驶员状态的监控不够完善。
说白了,就是车子在开启辅助驾驶的时候,可能没能很好地监督司机是不是在认真开车。
如果司机在玩手机、打瞌睡,手离开了方向盘,视线也偏离了前方道路,系统可能不会及时发出足够强烈的警告,甚至不会采取措施来干预,这就把安全风险又放大了一层。
其实,小米这次召回,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行业背景,那就是国家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监管正在变得越来越严格。
就在小米宣布召回的前几天,工信部刚刚公布了一份关于智能驾驶安全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这份文件里明确要求,所有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汽车,都必须有能力检测驾驶员的手是不是在方向盘上、眼睛是不是在看路。
一旦发现司机“开小差”,系统就得立刻提醒和报警,如果司机还不理会,那辅助驾驶功能就得自动安全退出,把控制权交还给司机。
而且,如果一个司机反复出现这种危险行为,系统还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禁止他使用这个功能。
国家的这个举动,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现阶段的任何辅助驾驶技术,都绝对不能被当成自动驾驶来用,驾驶员永远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车企不能再用一些模糊的宣传语让消费者产生误解,以为可以完全放手让车自己开。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小米的这次召回,也可以看作是对国家新规的一种提前响应和落实。
它通过软件升级,一方面是弥补自身技术方案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在给辅助驾驶功能加上一道“安全锁”,确保它在更规范、更安全的框架下运行。
回顾一下,这已经是小米SU7上市以来的第二次召回了。
上一次是在今年早些时候,同样是标准版车型,因为软件问题可能影响智能泊车功能对障碍物的探测,也进行了一次OTA升级。
根据数据,小米SU7上市以来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了33万辆,这两次召回涉及的车辆加起来,差不多占了总交付量的一半。
这个比例听起来确实不低,也说明了小米作为造车新势力,在软件的打磨和验证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
在智能汽车时代,汽车越来越像一个电子产品,软件会不断地更新迭代,出现一些漏洞和问题在所难免。
关键在于车企发现问题后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像小米这样,发现问题后能够坦诚面对,并且通过高效、便捷的OTA方式为所有车主免费修复,这种透明和负责任的做法,相比一些出了问题还想方设法掩盖的传统车企来说,其实是值得肯定的。
连小米的创始人雷军都亲自转发微博,提醒车主们关注这次升级,这种开放的态度至少能让消费者感到安心。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次召回事件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必须对辅助驾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时刻记住方向盘在自己手中,安全永远是不能松懈的头等大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