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腰啊,最近是越来越不行了,看到魏牌高山那个“零重力座椅”的宣传,居然下意识地疼了一下。
这感觉挺奇妙的,不是说车不好,而是感觉被精准打击了,人家压根就没想把这车卖给精神小伙,靶心上就描着我们这种拖家带口、被生活盘得油光锃亮的中年人。
然后,啪,一个28.98万的预售价拍在脸上,让你瞬间清醒。
这价格怎么说呢,挺贼的。
你要跟腾势D9、极氪009那些已经上桌的腕儿比,它好像还低着头,挺谦虚。
可你再想想,这可是魏牌啊,长城那个一直憋着劲儿想冲进豪华圈、却总在门口反复横跳的亲儿子。
当年VV7何等风光,如今安在?
摩卡、拿铁的名字起得一个比一个文艺,销量却比咖啡还苦。
现在轮到高山了,长城这是铁了心要在MPV这锅煮沸了的粥里,再抢一块肉吃。
记得十几年前,MPV是啥?
不就是公司里那台GL8嘛,米色内饰,一股子烟味,开起来像条船,唯一的娱乐就是听电台。
那时候谁能想到,今天这玩意儿能卷成这样。
高山车里那个能从0度制冷到50度制热的冰箱,就让我琢磨了半天。
这温控范围,跨度比我的情绪还大。
夏天冰阔落,冬天热牛奶,这哪是冰箱,这简直是家庭矛盾调解器,是当代奶爸的移动军火库。
这一个功能,就把如今MPV的核心价值给说明白了:它不再是交通工具,而是“第三空间”的终极解决方案。
再看那一身装备:Coffee Pilot Ultra智能驾驶,128线激光雷雷达,8295芯片。
好家伙,参数表拉出来,比我脸都长。
尤其是那个“城市NOA功能终身免费”,听着跟天上掉馅饼似的。
可咱们都是过来人,免费的往往才是最贵的。
这背后是数据的收集,是用户习惯的养成,是让你彻底离不开它的温柔陷阱。
长城这招,玩的是阳谋。
可一台车,光靠堆料是堆不成“豪华”的。
豪华是一种气质,一种感觉,甚至是一种玄学。
腾势D9的气质是“老板刚下飞机”,稳重里透着精明;极氪009是“硅谷新贵”,浑身上下都是不差钱的科技范儿。
魏牌高山呢?
它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西装革履、业务能力超强的奋斗青年,履历完美,无可挑剔,但你总觉得他活得有点累,少了那么点松弛感。
这累,就体现在它的动力系统上。
那套Hi4四驱电混技术,是长城现在的宝贝疙瘩,恨不得给所有车都装上。
1.5T发动机加前后双电机,数据漂亮,兼顾了性能和油耗,好像什么场景都能应付。
这恰恰是它的尴尬之处,一个“水桶车”,没有短板,也就意味着没有长板能一针捅破天。
在这个时代,消费者买车,往往不是因为它没缺点,而是因为它有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优点。
所以你看,魏牌高山这车,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我一定要赢”的劲儿。
它努力地把自己武装到牙齿,想在每一个维度上都做到尽善尽美,想让所有人都喜欢它。
可这种讨好,有时候反而会失去最独特的自己。
它就像一部阵容强大、特效爆炸的好莱坞大片,你看的时候很爽,但走出电影院,可能很快就忘了它讲了个啥。
最有意思的,反倒是那个没什么人注意的福祉版。
在一个所有人都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浮躁市场里,长城居然愿意为一个极少数的群体,去专门开发一个版本。
这个举动,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体现一个品牌的温度。
所以,这28.98万,买的到底是什么?
是一堆顶级的硬件?
是一套聪明的算法?
还是一个品牌想要逆天改命的决心?
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如今的MPV市场,已经不是靠性价比就能横着走的地方了。
它需要故事,需要人设,需要一种能让人心甘情愿掏钱的“魔力”。
魏牌高山有这种魔力吗?
各位,你们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