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被低估的智能纯电汽车,售价从17.18万跌至6万多,可惜没人懂

荣威i6 MAX EV这车,刚上市的时候卖17.18万,现在有些地方连牌带车6.58万就能拿下,这价格掉得比翻书还快。

这车当年可是冲着特斯拉Model 3去的,现在卖这个价钱,就让人心里犯嘀咕了,这到底是捡便宜还是踩坑里了。

先说说样子,车长超过4米7,宽度快1米85,这身板放在现在也不算小了。

这台被低估的智能纯电汽车,售价从17.18万跌至6万多,可惜没人懂-有驾

车头那个黑色的网格,配上LED大灯,看着确实比好多同价位的网约车要提神。

车身侧面的线条也挺顺溜,屁股还有点往下溜,想做出点运动的样子。

但是,你凑近了仔细看,这车的做工就有点露怯了。

这台被低估的智能纯电汽车,售价从17.18万跌至6万多,可惜没人懂-有驾

就说那个后备箱盖子,两边的缝隙宽窄都不一样,这种小地方的处理,一下子就看出来跟那些主流合资车的差距。

打开车门坐进去,车里的感觉还挺唬人。

一块12.3英寸的仪表盘,再加上一块14.3英寸的竖着的中控大屏,科技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手能碰到的地方,基本都是软的,这可比同价位那些硬塑料车强太多了。

这台被低估的智能纯电汽车,售价从17.18万跌至6万多,可惜没人懂-有驾

车顶上那块大玻璃是个加分项,让车里显得特别亮堂。

就是不知道夏天太阳一晒,这车里会不会变成一个移动的烤箱,这就得看它的隔热效果怎么样了。

座椅坐着还行,软硬正好,主驾驶座还是电动的,开久了腰不那么难受。

这台被低估的智能纯电汽车,售价从17.18万跌至6万多,可惜没人懂-有驾

后排的空间就只能说够用。

2715mm的轴距,腿前面是宽敞的,但因为车顶是斜下来的,个子高的人坐进去,脑袋就有点憋屈了,头发很容易就蹭到顶。

开起来的感觉,电车起步就是猛,这车也一样。

135kW的电机,280牛·米的劲,在城里等红绿灯,一脚下去基本就是第一个冲出去的。

这台被低估的智能纯电汽车,售价从17.18万跌至6万多,可惜没人懂-有驾

不过这股劲头不长久,速度上来了再想快就有点费劲了。

特别是电量要没了的时候,感觉车子就没那么听话了,踩油门反应都慢半拍。

续航是这车最让人头疼的地方。

本来说能跑502公里,但真开起来,天气好的时候能跑个400公里就算不错了。

这台被低估的智能纯电汽车,售价从17.18万跌至6万多,可惜没人懂-有驾

要是到了冬天开暖气,那续航直接就少一半。

开上高速更惨,也就跑个300公里出头,想出个远门都得提前把充电的地方算计好。

充电速度也慢了点。

这台被低估的智能纯电汽车,售价从17.18万跌至6万多,可惜没人懂-有驾

快充从30%到80%得等40分钟,要是用慢充,得8个多小时才能充满。

这速度放到现在,确实有点跟不上趟了,真有急事的时候能把人急死。

不过这车的底盘调得还不错。

前后都是独立悬挂,过个坑坑洼洼的路面,车子很稳当,不会颠得七荤八素。

这台被低估的智能纯电汽车,售价从17.18万跌至6万多,可惜没人懂-有驾

方向盘开起来很轻,但指向不太准,没什么驾驶乐趣可言,不过平时上下班开开,倒是挺省力。

车里的隔音也还行,慢悠悠开的时候挺安静的。

可一旦速度超过80,风声和轮胎声就全跑进来了,对安静有要求的人可能会觉得吵。

这台被低估的智能纯电汽车,售价从17.18万跌至6万多,可惜没人懂-有驾

智能化这块,是这车的软肋。

那个叫斑马的车机系统,反应慢不说,你跟它说话它还老听不懂。

最气人的是,好多车主都说,买车之后就没更新过系统,厂里宣传的那些智能功能,基本就是个空头支票。

至于那个L2.5级的驾驶辅助,只有最贵的版本才有,用起来也感觉不靠谱。

这台被低估的智能纯电汽车,售价从17.18万跌至6万多,可惜没人懂-有驾

车道保持开起来像喝醉了酒,跟车的时候刹车踩得特别突然,跟现在那些新牌子电车的辅助驾驶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价格从17万多一下掉到6万多,说白了,除了荣威这个牌子在电车市场没那么响亮,根本原因还是这车是个“油改电”。

这种拿油车壳子硬改出来的电车,跟人家专门设计的纯电车比,天生就有不足。

当然了,你要是只看价格,6万多块钱,能买个这么大的纯电车,空间比那些小电车大多了,配置也不算寒酸,确实挺划算。

这车的目标客户也很清楚,就是那些预算不多、图个绿牌、主要在城里代步,家里又能充电的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