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开车,最怕遇到什么事?
堵车?
油价上涨?
恐怕都比不上打开空调,却发现吹出来的是一阵热风。
那种从满心期待到瞬间绝望的感觉,相信很多朋友都体验过。
车里被太阳晒得像个烤箱,方向盘烫手,座椅烫屁股,唯一的指望就是空调,结果它却在这关键时刻“掉链子”了。
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完了,空调坏了,又要花大钱了”,然后急匆匆地开去修理厂,准备接受“审判”。
其实,先别这么悲观,汽车空调不制冷这事儿,原因五花八门,很多时候并不是什么大毛病,甚至有些问题我们自己就能判断和解决。
今天,咱们就用最普通、最实在的大白话,把这里面的道道给您掰扯清楚,让您下次再遇到这情况,心里有底,不花冤枉钱。
下次您要是发现空调制冷效果不好,先别急着发动车子去修,做个简单的第一步检查。
把车发动,打开空调,让它运行个三五分钟,然后您下车,弯腰看看车头下面,靠近副驾驶座位的位置,瞅瞅地面上有没有一滩清水。
对,就是清水,不是机油也不是防冻液。
如果地面上有水滴下来,形成一小滩水迹,那首先要恭喜您,这说明您的空调制冷系统最核心的部分,比如压缩机、制冷剂等等,大概率是没问题的,它们还在努力工作。
这水是哪来的呢?
原理其实跟我们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冰镇饮料一样。
饮料瓶身是冰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一碰到它,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在瓶壁上。
汽车空调也是这个道理,在车子仪表台的深处,藏着一个叫“蒸发箱”的部件,空调制冷的时候,它会变得非常冰冷,就像那个冰镇饮料瓶。
车里的热空气被鼓风机吹着经过这个冰冷的蒸发箱,热量被带走,就变成了我们感受到的冷风。
而空气里的水蒸气,也就同样凝结在了蒸发箱上,变成了水。
这些水会通过一根专门的排水管,流到车外去。
所以,车底滴水,是空调系统正常制冷的一个标志性现象。
既然系统在正常制冷,为什么车里还是感觉不凉快呢?
这时候您可千万别听修理厂忽悠,说什么系统堵了要大修。
问题往往出在一些您可能没注意到的细节上,基本上就是三个常见的原因。
第一个,也是最普遍的,就是您的空调滤芯太脏了。
空调滤芯就像是咱们家里空调的过滤网,也是汽车空调的“口罩”,所有要吹进车里的空气都要先经过它过滤。
时间长了,上面会积满灰尘、柳絮、树叶甚至小虫子。
当它堵到一定程度,就像人戴了个密不透风的口罩,呼吸都困难,风自然就吹不进来了。
即便蒸发箱再冷,吹出来的风量小得可怜,制冷效果当然就差了。
您可以用手在出风口感受一下,如果把风量开到最大,出来的风还是有气无力的,那八成就是它的问题。
这东西不贵,网上买一个也就几十块钱,大部分车型的空调滤芯都在副驾驶的手套箱后面,自己动手换一下,也就十几分钟的事,换完之后您会发现风力瞬间强劲,凉快多了。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内外循环的开关没用对。
尤其是一些刚开车不久的朋友,可能不太明白那个画着小汽车和循环箭头的按键是干嘛的。
您记住,灯亮了,代表内循环,意思是空调系统只用咱们车里现有的空气来反复制冷;灯灭了,就是外循环,会一直把车外滚烫的空气抽进来。
您想想,大夏天外面三四十度,您开着外循环,就等于一边开着空调,一边还给屋里加热,空调累得半死,效果也上不来。
根据测试,在同样的环境下,使用内循环让车内温度降到舒适的26度,要比使用外循环快上好几分钟。
所以,夏天开空调想快速凉快,一定要调到内循环模式。
当然,时间长了车里空气会有点闷,可以偶尔切换到外循环换换气,但主要制冷阶段,必须用内循环。
第三个原因,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会发生,就是温度调节没调对。
现在很多车是自动空调,设定一个温度就行了。
但还有大量车是手动空调,温度调节是个旋钮,一边是蓝色区域,一边是红色区域。
有些朋友觉得调到最蓝的那一头太冷了,就往中间拧了一点。
殊不知,对于一些车型来说,只要温度旋钮不是在最低温位置,控制发动机热水进入驾驶舱的暖风水阀就可能不是完全关闭的,会有一丝丝热风混进冷风里,这不就自己跟自己较劲了嘛。
正确的做法是,夏天开冷风,就把温度旋钮毫不犹豫地转到最蓝、最低的位置,让它专心制冷。
如果您觉得太冷了,不要去动温度旋钮,去调低风扇的档位,用风量大小来控制体感,这才是最高效的用法。
说完了车底滴水的情况,咱们再来说说另一种情况:开半天空调,车底下干干净净,一滴水都没有。
这时候,问题可能就稍微严重一点了,说明空调的制冷系统本身可能真的“罢工”了。
但同样,也别慌着下结论,咱们也分几种常见情况来看。
最常见的一种,是系统里的制冷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氟”或者“雪种”,不够了。
制冷剂是空调制冷的“血液”,没了它,整个系统就瘫痪了。
汽车管路复杂,接头又多,常年跑在路上颠簸震动,时间久了出现一些非常微小的泄漏点,导致制冷剂慢慢漏掉,是很正常的。
当制冷剂少到一定程度,系统压力不足,压缩机为了自我保护就会停止工作,自然也就不制冷,车底也就没水滴了。
这时候需要去修理厂,让师傅用专业的压力表检查一下。
如果压力确实低,一个负责任的修理厂会先帮你查找泄漏点,比如加注荧光剂用特殊灯光照射,或者用氮气加压听声音、抹肥皂水等方法,找到漏点并修复好,然后再抽真空,最后才按照厂家规定的量重新加注制冷剂。
如果哪个师傅看了一眼就说“加瓶氟就好了”,您可得多个心眼,因为不堵上漏点,加进去的氟过段时间还是会漏光,治标不治本。
第二种可能,是空调的散热出了问题。
汽车空调在车里制冷的同时,会在车外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需要通过车头最前面的那个叫“冷凝器”的部件散发掉。
这个冷凝器长得就像个大号的散热片,因为它装在车头最前面,迎风而立,所以马路上的灰尘、泥巴、春天飞的柳絮、夏天撞死的小飞虫,都会糊在上面,把它密密麻麻的散热缝隙给堵住。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夏天穿着棉袄跑步,热量散不出去,人会中暑,空调系统也一样会“中暑”。
散热不良会导致系统压力过高,制冷效果直线下降,严重了同样会让压缩机停止工作。
这个问题解决起来特别简单,您去洗车的时候,让洗车师傅用高压水枪,隔着中网,对着冷凝器冲一冲,把上面的脏东西冲干净就行了。
注意别离太近,也别用太强的水压直着吹,免得把脆弱的散热片冲倒了。
很多时候,洗干净之后,空调就恢复正常了。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空调系统的一些硬件真的坏了。
比如,被称为空调“心脏”的压缩机内部损坏了,或者控制压缩机工作的电磁离合器不吸合了,再或者是散热风扇不转了,控制电路出了问题等等。
这些就属于比较大的故障了,通常需要更换零件,费用也比较高。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随着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进步,现在无论是合资车还是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和耐用性都非常高。
这种核心部件的损坏,在车龄不长的车上发生的概率并不高,更多是出现在一些跑了十几年、二十几万公里的老车身上。
所以如果您的车还挺新的,修理厂一上来就诊断是压缩机坏了要您花几千块换一个,您最好要求对方说清楚判断依据,或者多找一两家店看看,避免被小题大做,过度维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