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现在的汽车市场,大家聊的都是大屏幕、智能驾驶、零百加速几秒,还有车里能不能K歌、放电影。
好像一辆车如果不变成一个移动的智能客厅,就跟不上时代了。
但在这种潮流下,不知道还有没有人会偶尔想起一辆叫马自达阿特兹的车?
这辆车没有现在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空间也不算大,但它曾经却拥有一批非常忠实的拥趸。
很多人有个误解,觉得阿特兹最后停产了,肯定是因为卖得不好,被市场淘汰了。
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更重要的是,当年究竟是哪些人,在大家都追求大空间和高配置的时候,偏偏选择了这么一辆有点“偏科”的车?
首先,我们得把一件事说清楚,阿特兹的停产,还真不是因为它卖不动了。
咱们用数据说话,就在它停产前的那一两年,也就是市场大环境不算特别好的时候,它一年在国内还能卖出三四万辆。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当时一些以运动为卖点的豪华品牌中型车,比如凯迪拉克CT5,销量也就跟它差不多。
这还是它产品周期末期的数据,要是往前倒几年,在它刚上市最火的时候,一年卖个七八万辆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单纯说它因为销量差而退出市场,这口锅它背得有点冤。
至于停产的真正原因,可能涉及到厂家全球战略的调整和合资公司内部的一些复杂因素,咱们普通消费者很难知道内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被消费者彻底抛弃才走到那一步的。
它更像一个坚持自己风格的歌手,在流行曲风变换的时候,选择了体面地告别舞台,而不是唱着自己不喜欢的歌一直耗下去。
那么,问题就来了。
既然销量还过得去,就说明一直有人在买。
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阿特兹这车,优点和缺点都特别明显。
优点是设计好看、好开,缺点是后排空间小、动力不算强劲、内饰科技感也一般。
按理说,中国家庭买车,空间几乎是第一位的,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为它买单?
经过一番了解和分析,我们发现,买阿特兹的人,画像其实非常清晰,主要可以分成这么几类。
第一类,是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而且绝大多数是男性。
他们买车,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颜值”。
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可能刚工作不久,积蓄不多,买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和喜好,家庭的因素考虑得相对较少。
在他们眼里,很多车可能只有某个角度好看,但阿特兹是那种三百六十度看都觉得协调、耐看的类型。
马自达的“魂动”设计理念,不是靠夸张的线条或者镀铬装饰来吸引眼球,而是通过车身曲面的光影变化,营造出一种车子停着也像在动的姿态。
这种设计的好处就是不容易过时。
你想想,阿特兹是2014年就在国内上市的,你现在把它和路上跑的很多新车放在一起,它的外形设计一点都不显得老旧。
很多车主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就是把车停好后,总要走远几步,然后回过头来欣赏一下自己的爱车,尤其是那个被称为“魂动红”的颜色。
那个红色不是普通的金属漆,工艺很复杂,在不同光线下能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和深度,看上去特别通透,确实能让人心头一动。
除了外观,这群年轻人还很吃它内饰里那种复古的机械感。
在大家都在车里装大屏幕的时候,阿特兹还保留着传统的指针式仪表盘和机械式的换挡杆,这种实实在在的物理反馈,对他们来说,不是落伍,而是一种纯粹的驾驶仪式感。
至于操控,他们可能并没有开过很多车去做详细对比,更多的是从网上或者朋友那里听说马自达的变速箱很聪明,底盘调校得好,过弯稳,但当他们真正开上阿特...兹后,这车也确实没让他们失望,给了他们这个价位里难得的驾驶乐趣。
第二类,是三十岁左右的男性。
这群人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可能已经成家,或者正在考虑成家。
他们选车的时候,不能完全只顾自己了,必须要把家用考虑进去。
所以他们的选车过程会更纠结,会去看很多车。
他们的对比清单里,可能会有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这类主流的B级车,甚至还会看看入门的宝马3系。
最后,很多人都会在雅阁和阿特兹之间犹豫不决。
雅阁的优势太明显了,空间宽敞,特别是后排,坐着舒服,而且本田的品牌在国内口碑好,车子以后再卖也更保值。
这些都是一个成熟的、顾家的男人应该考虑的现实问题。
但最终选择阿特兹的这群人,是在理性和感性之间,让感性占了上风。
他们会反复说服自己和家人:“后排空间是小了点,但平时也就我一个人开,偶尔带带家人也够用了。”“储物空间确实设计得不太合理,但为了好开,这点小问题可以忍。”至于保值率,在他们看来,和每天开车时那种得心应手、车随心动的感觉比起来,几年后卖车时少卖的那点钱,就算是为了这份驾驶乐趣付出的成本吧。
他们选择阿特兹,其实是在向生活做一个小小的宣言:虽然我已经开始承担家庭的责任,但我还想为自己的热爱保留一点空间,不想彻底变成一个只考虑实用性的“油腻大叔”。
第三类,就比较特别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女性车主,年龄跨度也比较大,有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孩,也有三四十岁的成熟女性。
她们选择阿特兹,往往不是因为研究了多少参数配置,而是一种更感性的理由——她们觉得这辆车的气质和自己很像。
这听起来有点玄,但其实就是一种审美的共鸣。
阿特兹给人的感觉是,它很优雅,但又带着一种运动感;它很有个性,但又不张扬;它很漂亮,但又不是那种流于俗套的好看。
选择它的女性,往往也是这样的人,她们独立、有自己的想法和品味,不盲目跟风。
她们买车,不只是为了一个代步工具,更是自我形象的一种延伸。
开着一台设计出众的阿特兹,对她们来说,就像是穿上了一件剪裁合体的衣服,能恰到好处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审美。
总的来看,无论是哪一类车主,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在买车这件事上,他们把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放在了纯粹的实用性和性价比之上。
他们愿意为了出众的设计,去接受它不够宽敞的空间;愿意为了精准的操控,去容忍它并不算强劲的动力。
就像那个关于发动机声音的讨论,讨厌它的人觉得那就是噪音,听着心烦,而喜欢它的人,却觉得那是机械运转最美妙的交响乐,能点燃内心的激情。
阿特兹的最终离场,或许不是因为它本身不够好,而是因为它所坚持的那些东西,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大多数人最看重的东西了。
随着我们自主品牌的崛起,用更先进的智能科技、更舒适的乘坐体验和更强大的动力性能,重新定义了消费者对一辆“好车”的期待,像阿特兹这样固执的“偏科生”,生存空间自然就越来越小了。
它的故事,也算是为那个纯粹追求驾驶乐趣的燃油车时代,画上了一个让人有些惋惜但又无可奈何的句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