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车主百人维权要求退车,碳纤维盖引发信任危机

小米SU7 Ultra 那块据说身怀绝技的碳纤维前舱盖,现在倒成了烫手山芋,惹得一众车主心里哇凉哇凉的。

原本盼着它带来风驰电掣的快感,结果呢,现在快成了维权战场的“导火索”了,这剧情反转,真够抓马。

当初,不少人可是奔着这块碳纤维“门面”去的,觉着它象征着性能怪兽,能给自己座驾添几分桀骜不驯的气质。

谁料,拿到手才发现,这“桀骜”劲儿,好像有点“虚张声势”。

官方宣传含糊其辞,车主们感觉智商被摩擦了,于是,就有了眼下这出“毫发无损全身而退”的维权大戏。

几百号人抱团取暖,就想讨个公道。

小米这边也赶紧下场灭火,又是改配置,又是送积分。

但消费者们也不是好糊弄的。

改配置?

重新排队,猴年马月才能轮到?

送积分?

两万积分折算下来才两千块,跟当初四万多的选装费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

这事儿,乍一看是买家和卖家在“锱铢必较”,但扒开表皮,内核其实是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度的崩塌。

当我们一股脑地把原因归咎于“厂商宣传语焉不详”时,有没有想过,在这个“流量至上”的年代,有些品牌为了火速抢占地盘,会不会在宣传上玩些“障眼法”?

设身处地想想,掏空腰包买了辆车,盼的就是个顺心顺意。

结果呢,银子砸出去了,心里却添堵了。

官方标榜的“顶尖性能”,和实际体验南辕北辙,换谁也咽不下这口气。

尤其是那些“米粉”,这车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承载着一份情怀,这种“货不对板”的落差,更让人意难平。

当然,小米也有它自己的考量。

造车就是个无底洞,前期投入天文数字。

要是答应所有车主无条件退车,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小米车主百人维权要求退车,碳纤维盖引发信任危机-有驾

更何况,开了这个先河,后面的人都照猫画虎,那还得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老罗的“锤子回购”事件。

那时候,锤子手机因为品控问题,也遭遇了铺天盖地的退货要求。

罗永浩为了死守品牌,硬着头皮答应退货。

虽然元气大伤,但也圈了一波粉。

回头看小米SU7这事儿,其实也是一道坎。

是顾着眼前的蝇头小利,还是搏一个长远的口碑?

这怕是雷总夜不能寐都在琢磨的事。

与大众的认知相悖的是,消费者维权,并非仅仅是冲着那点经济补偿去的,更多的是对公平交易环境的渴求。

车主们想要的,不仅仅是退车走人,更是一句诚恳的致歉,一套能让人信服的解决方案。

说到底,消费者要的,是厂商能真正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而不是把他们当成待宰的羔羊。

这件事,也给其他车企敲响了警钟。

在卯足劲儿冲销量的时候,别忘了把产品质量和服务搞上去。

别等到东窗事发才来亡羊补牢,那时候,恐怕追悔莫及。

这出戏最后会怎么收尾?

谁也说不准。

但毫无疑问,这场“碳纤维闹剧”,会成为小米汽车进化史上的一个醒目标签。

它告诫着小米,也警示着所有国产品牌: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更要死磕“质量”,才能行稳致远。

毕竟,消费者心里都明镜似的,他们会用真金白银来投票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