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升级央企,福特马自达重庆出口与新能源转型故事
7月末的重庆,太阳还是那样毒辣。听说长安汽车集团在这边正式挂牌了,说是升格成央企。师傅在修理厂里一边擦汗一边念叨:“这下子,咱们国产车又要起飞喽!”其实,我心里更关心的是合资那两家——福特和马自达,在重庆街头也不算稀罕货。
前几天去江北区找朋友吃火锅,他开的是老款福克斯,一路上吐槽油耗高、空调制冷慢,还说现在买新车都看新能源了。他顺嘴提到,“听群里讲,现在长安福特出口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我查了下数据,国内销量才12万多,但出口加起来据说能有十七万上下(具体数字谁也没个准信儿),怪不得去年还能扭亏为盈。
不过吧,这种靠出口撑着的日子,总觉得像是在走钢丝。国内市场眼瞅着缩水,那些热门车型,比如烈马啥的,都归江铃福特管,不太好买得到。销售小李悄悄跟我聊过,说他们内部渠道有点乱,各家死守自己的阵地,“你别看我们门店人多,其实资源分得细碎。”他还提到以前“三网合一”搞失败了,经销商闹情绪,现在要是真整合渠道,也许能省不少事儿,但资产重组啥的目前还没动静。
再说回用车琐事,有位邻居刚换新蒙迪欧,据他说配置比老款丰富不少,中控屏大得离谱,就是语音识别偶尔“装傻”,导航总爱带他绕远路。他倒是不介意这些小毛病,还笑称:“只要价格实惠,再来点政策补贴,就知足啦。”
而另一头的长安马自达就更显低调。我表姐去年刚入手CX-5,她喜欢操控感,每次出门都夸底盘扎实。但她也抱怨维修配件贵,上次换刹车片等了一周才到货。据销售透露,今年EZ-6出来后,小订订单一下冲破三万八,他们微信群都炸锅了。有个群友自己试驾增程版,说动力响应快,就是电池冬天掉电厉害——这问题其实挺普遍,有师傅建议最好冬季勤充电,多留意仪表盘提示灯。
EZ-6还有纯电版本,今年4月全球化版本已经开始往欧洲发货。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晒海外照片,看起来跟国内差不多,只是尾标改成MAZDA 6e。据懂行的人分析,这波操作让中国造型、中国配置直接输出国外,比早年进口反向操作省事不少。不过话又说回来,本土化之后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这些功能明显丰富很多,但实际体验嘛……有用户反馈自动泊车容易“认错”停车线,技术员解释软件更新后会改善,可到底什么时候推送没人敢保证。
今年9月份,还有EZ-60准备上市,同步推出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模式。这SUV尺寸不算小,据售后技师吹牛,“空间够一家五口出游,高速稳当。”但定价还没公布,大伙猜测可能比同级略高一点,不过如果能延续之前补贴优惠,也许还能抢占点市场份额。毕竟现在新能源领域竞争激烈,新势力每个月都有新花样出来,你稍微慢半拍就被甩开距离。
顺便插一句,在养护方面最近碰见一个冷门问题:EZ系列原厂轮胎偏软,不少司机跑高速时遇到鼓包现象。有老司机建议提前检查胎压,用原厂推荐数值别贪图舒适性把气放太低,否则容易惹麻烦。有些群友反映雨季涉水时底盘防锈效果一般,要记得定期喷涂保养,否则过几年锈蚀点会越来越多——这种经验都是修理工闲聊时候顺嘴带出来,很少有人专门提醒。
最后回想起上周去二手市场溜达,无意间碰见辆2012年的致尚XT,还挂着长安老标志。一位收车大哥讲:“你看这台老伙计,当年也是风光无限,如今卖不上价,全靠情怀撑场面。”时代变迁之快,让人唏嘘。不知道以后这些品牌整合、新能源转型,会不会让更多国产与合资混血车型走进寻常百姓家?还是像某些技术员调侃,“未来就是谁跑得快谁活下来。”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行业内销售聊天记录、微信群讨论片段、现场维修师傅口述及公开数据查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