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骑铃木2026年起每年推5款新车,自研与日规并行
7月的遵义有点闷热,轻骑铃木的半年度代理商会却开得挺热闹。总经理铃木浩站在台上,说了句让不少经销商心里一松的话——从2026年开始,每年中国市场要上5款新车型,有日本本社带来的,也有轻骑自己做的。
坐在后排的一位山东老经销私下嘀咕,“这回是真要动真格了,不光是踏板那点家底。”
其实线索早就埋下了。2月份,这位几乎没什么媒体报道的新总经理悄悄到任,3月就带着团队跑去四川,从会东、会理一路到攀枝花,不止看自家门店,还拉着隔壁品牌车主聊感受,拿个小本子密密麻麻记意见。有个卖配件的大叔说,他当时还以为是啥调研公司的人,结果后来才知道是老板亲自踩点。
我印象深的是,当地一个修摩托二十多年的老李师傅说过一句:“你们这U系列啊,好开,但刹车ABS没有,两天前一个小伙儿雨天急刹直接滑出去了。”这种现场反馈,比报表上的数字扎心得多。据说这些声音,被原封不动带回去了。紧接着,日本总部高层来了趟“放权考察”,节奏像接力一样衔上了。
翻旧账的话,经销商过去几年日子确实不好过——155跨骑没优势、通路车老化,只剩悍道150硬撑;踏板UU、UY还能跟本田掰掰手腕,可八年的技术红利也快见底。本田那边持续更新,客户一对比,就问“你们怎么还这几样”。久而久之,一些店甚至把展厅面积挪去卖别的品牌来补血。
现在方向清晰了一些:
听内部人透口风,第一个动作可能就是U系列全面升级,加ABS、无钥匙启动,还有驻车制动装置。这事儿在川南调研时就有人提过,说上下坡停车怕溜,要加个保险措施;销售当场笑,说“记下记下”。
第二条路,是GIXXER 250国产化,那台单缸油冷机型,有人嫌它不如水冷高级,可懂行的都知道它成本低、省心耐造,如果真能压到1.5万左右,再挂个SUZUKI标,不愁没人买。我认识一位跑外卖的小哥,用进口版跑了四万公里,只换过链条和前胎,还夸发动机声音顺耳,“不像有些单缸那么吵”。
第三种可能,就是传闻中的汉堡人150版本,把200改成150,为的是驾照门槛和税费更友好。这类调整听起来平淡,其实很接地气,我隔壁楼大爷去年刚换电喷125,就是因为牌照方便又省保险钱,他听完这个消息直拍腿:“早出一年我就等它。”
最后还有中大排量国产计划,这事有人觉得悬,但年底常州那边确实传出研发650/800级别车型和电动车项目并行推进的消息。一位曾在豪爵厂区干活的小工讲,“看到场里偶尔窜出来的大块头,都盖着布,看轮廓不像现售车型。”真假不好断言,但苗头摆在那里。
细想下来,从2月换帅,到3月走访,再到总部放权,以及如今定档每年五款新品,这套流程走得挺快,也算合资体系里少见的一次反应速度提升。我倒是希望,他们能真的按中国市场胃口来做,比如考虑西南山区湿滑弯道多,多给中低速段扭矩优化一下;或者北方冬天冷启动难的问题,加装预热功能啥的——这些细节,在会议室画PPT可体会不到。
昨晚刷朋友圈,一个混摩圈多年的朋友发图,是他翻出来2010年的旧宣传册,上面写着“大长江·铃木 合作共赢”,下面配文:“十五年前吹过的牛,现在该兑现新的了吧?”我盯着那张泛黄纸片看了一阵,总觉得,今年之后,它或许真能再添几页故事。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