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七岁才吃到面包的工人成长为总统,当他面对比亚迪新能源车厂的投产泣不成声,背后是怎样的国家命运轮回?从400年前葡萄牙殖民者打造的糖罐伯南布哥,到血汗工厂中失去手指的年轻卢拉,再到曾被寄予厚望的国产桑塔纳2000最终败给全球竞争,巴西一次次被资源诅咒所困,六次经济起飞皆成泡影。如今,这位78岁的总统携3000亿雷亚尔的新工业计划归来,将赌注押在新能源与数字化上:巴西能否借比亚迪之力,从被资本牵线的木偶,一跃成为掌握自主命运的掌舵者?萨尔瓦多港的航线已指向非洲,这支泪水中究竟藏着怎样的决心?
主持人: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总统在汽车下线仪式上哭得稀里哗啦,到底是因为啥?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卢拉落泪那画面,第一反应是:这车是有多重要?但看完他演讲,我才懂,那不是为车哭,是为他出生的那片土地哭——伯南布哥,你听说过吗?就是那个400年前被叫作‘南美糖罐’的地方。你说,这片土地到底经历了什么?
嘉宾:哎,你这么一说,我突然也想起来了——卢拉那句‘我七岁才吃到面包’,听着简单,背后全是血泪。伯南布哥啊,当年葡萄牙人砍光巴西木,种甘蔗,全球糖价他家说了算。可你猜怎么着?不到一百年,糖王座被中美洲抢走,黄金挖完,咖啡也被东南亚分流,现在连大豆和矿产都成了新宠。说白了,巴西就像个总中彩票但存不下钱的倒霉蛋——每次暴富,都像预支未来,花完就剩一地鸡毛。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不叫运气,叫诅咒?
主持人:对啊,我刚还想着,这不就是‘资源诅咒’的真人版吗?但你说得更狠——像预支款,花完就空。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巴西总在同一个坑里摔跤?明明有矿、有地、有阳光,怎么工业就起不来?我记得你之前提过,巴西不是没试过工业化,对吧?比如那个‘梅塔斯计划’,是不是就是想关起门来自己造车?
嘉宾:没错!你记性真好。1950年代,总统库比切克拍板:进口车?不许进!想卖车?必须本地生产,换税收优惠。这招儿听着挺狠,但效果惊人——25年工业年增长近8%,工业占GDP快到四分之一了。菲亚特、大众、丰田、通用全跑来圣保罗建厂,连丰田第一次出海建厂都在巴西!你想想,那会儿巴西工人,包括年轻时的卢拉,都是在车厂里摸爬滚打出来的。他左手小拇指都没了,就是被机器压断的——你说,这工业梦,是不是带着血?
主持人:天哪,这故事太有冲击力了……我刚还觉得‘进口替代’就是个政策术语,现在听你一说,感觉像在看一部工人史诗。但你说,这政策真那么成功吗?为什么后来又垮了?我记得你提过‘桑塔纳2000’其实是巴西车,对吧?那不说明他们技术挺强?
嘉宾:哈哈,你问到点子上了!桑塔纳2000确实是在巴西‘原创’的,大众高尔也是。八九十年代,巴西汽车工业水平真比中国还高,连巴航工业的飞机现在咱们还在用。但转折点在1981年——GDP从9%直接跌到-4.4%,三年新增1000亿美元外债,通胀飙到1250%!你想想,这哪是经济危机,简直是社会地震。后来卡多佐搞‘雷亚尔计划’把通胀压下去了,可代价是开放市场——进口税一降,便宜货全涌进来,巴西本土工厂根本扛不住。说白了,保护主义养出的‘温室花朵’,一见阳光就蔫了。
主持人:哎哟,这比喻太准了——‘温室花朵’!我突然懂了,为什么巴西人对福特撤厂那么愤怒。不是单纯丢工作,是感觉整个工业命脉被掐断了。你说福特在巴西干了快一百年,最后连工厂都关了,政府砸了26亿美元补贴都没留住,这得多绝望?
嘉宾:对,福特兰迪亚那个故事更魔幻——1927年福特买下10万平方公里雨林种橡胶,结果工人拿35美分日薪,还被禁酒,最后橡胶树全病死了,地皮25万美元贱卖回给巴西政府。这不就是全球化资本和本地现实的碰撞吗?而巴西福特汽车厂虽然顺风顺水,但到了2019年,本土产的福特车居然比墨西哥进口的还贵10%!你说,这产业还能活吗?所以卢拉2024年再上台,没再靠卖矿,而是学中国搞‘巴西新工业’计划,融资3000亿雷亚尔,专攻新能源、数字化、绿色基建——你猜他为啥盯上比亚迪?
主持人:我猜是因为比亚迪能帮他‘破局’?毕竟巴西85%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乙醇燃料传统也有,新能源车简直是天选赛道。但你说,比亚迪真能改变巴西工业的命吗?毕竟之前那么多外资都栽了,这次能不一样?
嘉宾:好问题!比亚迪2014年就在巴西扎根了,先搞电动巴士和太阳能,2020年中标圣保罗云轨,现在巴伊亚州三大工厂综合体,提供5000岗位,是拉美最大电动车厂。但重点不是工厂——是卢拉想借比亚迪的‘出海’野心,把巴西车卖到南美、拉美,甚至非洲!你想想,从萨尔瓦多港出发,跨大西洋到开普敦,那不是卖车,是卖‘巴西自主命运’。所以,这眼泪,是为过去哭,更是为未来流。
主持人:听你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卢拉的眼泪没白流——他不是在怀念过去,是在给未来点火。巴西这片土地,四百年轮回,从糖到矿,从工业到去工业,现在终于想靠新能源‘逆天改命’。你说,这算不算‘上帝用曲折的笔写下坦途’?
嘉宾:完全同意!而且你注意到没?萨尔瓦多市——巴西第一个首都,五百年来见证过甘蔗、咖啡、石油、现在又轮到电动车。它背靠大西洋,对面就是非洲,卢拉想让巴西从‘被牵线的木偶’变成‘掌舵的船长’。这不光是经济转型,是文明叙事的重写。你有没有觉得,这故事听着像电影?但它是真的,就在我们眼前上演。
主持人:真的,我听完都起鸡皮疙瘩了。从伯南布哥的甘蔗田,到萨尔瓦多的港口,再到比亚迪的流水线——巴西人终于想自己握方向盘了。那最后,你给咱听众留个念想:五年后,我们再回看巴西,会不会看到一个不再被资源诅咒困住的国家?
嘉宾:我赌五毛,会!只要他们不放弃‘新工业’的路,不回头搞保护主义,而是真把新能源、数字化、出口导向走通,巴西就能跳出‘拉美陷阱’。毕竟,卢拉都哭了,说明他真想改变。你我作为听众,就默默支持吧——毕竟,谁不想看到一个靠自己双手站起来的国家呢?
主持人:说得太好了。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祝你有个愉快的一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