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段时间电动车开始严格管理,我打心底里觉得,这事可真不是光管个出行的小玩意儿,这是把一个习惯了的生活方式给重新编码了,让咱们这些骑车买车的普通人都得重新适应。你说电动车在中国普及得有多广?4亿辆,那都快赶上天南地北每家每户必有一辆了。这回,全国各地不约而同地都把“监管”二字挂脸上,不管你原来多么自由自在,日子都得按着新规则往下过。
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原本买辆电动车,只讲究便宜好骑,哪管什么合规不合规。可这次不是闹着玩的,谁敢糊弄?“2照”——也就是牌照和驾照,还有“4标”——那是四项安全标准,现在成了电动车的标配。你没这两样,那车最多算个摆设,真敢骑出去路上,分分钟被逮。已经有被查的,一次罚了55万+,不是玩笑话。
我脑袋里一直有个问题:“咱们买个电动车图啥?”说白了,不就是图个方便嘛。可现在骑车要看是不是有照,买车还得查是不是有标,是不是合格证、认证啥的齐全。你说这个过程是不是让本就不容易的人,日子再添点烦心事?买个车都跟高考似的,一个环节落下,也许就要被交警请去喝茶了。
再说“2照”里的驾照问题。好多老百姓其实连开汽车都不会,还得报班考电摩的D证、E证。你以为是你家手机密码,随时能设置吗?不是,只要你没那个证,哪怕是骑个二轮电摩,也算无证驾驶。现在一查,扣分、罚款一把抓,听着有点像抓特务。电动三轮也得证,破旧电自也得遵守登记挂牌。以前是小区门口就拍个拍下,骑着上班,没人在意;现在谁还敢?一次抄底,怕是连饭碗都丢了。
就连买车,那也是门大学问。“4标”都得符合,连安全技术规范都得一条条过。什么整车安全、充电器安全、电气安全、锂电池安全,这几个名词,其实普通人根本就不懂,谁懂合格证下方怎么查标准?有个懂点行的话还好,瞎买准要被坑。奇了怪了,以前买个电动车像买个菜,现在像挑选高端电子产品。
咱们看新闻,经销商卖了不合规车型,还吹点牛,虚假宣传,结果被一锅端下去罚出老高。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监管了,这就是高压,谁不合规,谁倒霉。听海南有个公司,五十多万说没就没了。这下谁还敢拿着小聪明玩市场?
再说“6类改装”,什么解限速、加电池、换电机灯、加遮阳篷、改车身,这些动作我敢说,至少一半骑电动车的都做过一两个。有人嫌速度慢,找路边师傅一鼓捣,蹭蹭就跑三十码。有人续航不够,就塞两块电池。结果呢,现在规矩清清楚楚,动一点就算超标车,交警查得紧,想跑都跑不掉。
这就回到原点了:监管这么细,真的都是为了安全么?我们得承认,城市里电动车事故多,安全隐患不少,每年都有被碾、被撞、被卷进大车的案例。管是应该管,可这么细致严苛就有点让人喘不过气。难道天底下所有人都得一年到头考证,认证买车,谁没有一点瑕疵就罚款停用?是不是该问问,这种铁面无私的管理方式,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实际的好处,又让多少老百姓添了麻烦?
电动车的普及从来不是权力强推,而是市场和民众自发选择的结果。毕竟它便宜、省力,城市里上班下班都靠它,农村里赶集送货也离不开。现在政策一出,强制分车型,强制挂牌、强制考证、强制查标、强制改装零容忍,这一通操作下来,不少人的生活突然就被按了暂停键。
我不禁反问:是不是管得越细,老百姓的路就越窄?这么想着,就觉得咱们的管理思路该不能只盯着“你不能这样,你不能那样”,而是要多想“为啥你要这样,你真的没别的选择吗”?比如下班晚了,公交不等人,小电自还能应个急,但要是骑不得、买不得,政策又不见让步,普通人怎么办?
其实这种管理背后,也藏着不少让人闹心的事。举个例子,有些地方登记挂牌要花钱、要材料,还得排队,行政流程没补齐就卡壳。买车合规还算容易,二手车买卖一查一罚,彻底办不成了。没证的老人家、小孩照样骑车,不是天天查就能治本,再严也有漏网之鱼。老百姓嘴里没少骂,很多人都在想,这么管,到底是不是还让我们骑电动车?要不大家都转投汽车、地铁?
更搞笑的是,电动车市场这些年靠着低门槛起家,现在新规一来,却又要求兼顾安全高门槛。有些品牌头疼,旧厂房堆了一屋子库存卖不出去,不合规的车卖不得,直接砸手里。老买家没二手市场,新车标价高得吓人,油门一放,就撵走了一堆消费者。你说,是不是就像做道选择题,把原本简单的问题,硬生生变成了难题?
但说一千到一万,中国道路情况复杂,电动车管起来确实不容易,要是真让安全成了摆设,付出代价的还是我们自己。政策出发点肯定有它的道理,但如果把老百姓的机械需求、习惯诉求挡得太死,也许该想想,有没有更柔和的管法?比如多点弹性,出事故处罚重,可正常骑车的,不要小题大做。买车时政策公开透明,不要用一堆名词吓得大家望而却步。牌照和证件办理过程简洁高效,让大家心甘情愿去遵守,而不是被动拖延。
更重要的是,不同城市不同需求,别一刀切。比如大城市可以严管,但县城、乡镇、农村是不是能给条活路?有些地方居民没地铁、公交,电动车就是救命稻草。政策一盖一严,真让人骑不得车万不得已的事,恐怕滋生更多灰色地带。而且,一车罚五十多万,不如让商家改造提升,辅助合规,别一棒子打死。
归根到底,这么大的社会保有量,没了电动车,城市交通就全靠汽车堵成狗?要让合规成为习惯,不能只靠罚款,要靠教育、引导,要给老百姓提供简单清楚的方案。别让政策成了障碍,让监管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大家不再提心吊胆,就达到了“既安全、又方便”的目的。这才是长期之道。
电动车管理不是小题,涉及千家万户生活。如果只把老百姓当成被动接受者,只公布规则,只查处罚款,大家永远都是“政策的受害者”。如果让所有人都能主动遵守、便捷合规,管理就不再是高压,也不会变成怨声载道。技术进步了,管理跟上,千万别让一纸新规把一个产业、一种生活方式给管死、管废、管穷。谁不想骑得放心,买得安心?到头来,这才算是咱们治理的“正道”。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