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Z秀操作,不晃不点头是真硬核,还是摆拍艺术?

在新能源赛道里,“卷”已经不够用了,现在得“飞”。最近,腾势Z放出一条云辇M系统的预告视频,一下子把大家的三观晃了个底朝天。

视频里,一台腾势Z在封闭赛道上急加速、高速入弯、紧急刹停,一气呵成。注意啊,不光车身没有任何明显倾斜,连急刹都没点一下头。要不是背景真实,我都以为自己在看一段模拟器F1素材。

乍一看,这段视频确实炸裂,尤其是懂车的人都知道,这种动作一旦出现在一台将近5米长的电动轿车上,那已经不是炫技了,是在挑战物理常识。可问题也来了:它是真的硬核黑科技,还是“过度包装”的表演性质居多?今天,咱们就拆解一下这套“云辇M”,顺便也聊聊腾势Z这个车型背后的深层逻辑。

一、云辇M,到底是个啥?

先说“云辇”,这其实是比亚迪家族的黑科技总称。不同平台、不同车型上,云辇有不同的子系统,比如云辇-C(电控减震)、云辇-A(空气悬挂)、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而腾势Z这次用的,是云辇M,也就是云辇中的“运动版本”。

腾势Z秀操作,不晃不点头是真硬核,还是摆拍艺术?-有驾

根据比亚迪的说法,云辇M是高度集成的车身控制系统,它的核心是实现对车身俯仰、侧倾和起伏的全向主动控制。翻译成人话就是——这套系统能实时感知车辆的加减速、转向、路况等情况,然后主动调整悬挂高度、阻尼、甚至支撑力,做到“车不晃、人不吐”。

有点像奔驰的魔术车身控制?对,但比亚迪这套玩意儿是电驱动的,不靠液压系统,响应更快、成本也相对低。关键它还能配合电动车的三电架构协同工作,这是油车做不到的。

二、这操作,真能搬进量产车?

你可能要问了:那视频里的腾势Z到底是不是“量产状态”?黑猫我查了一下官方信息和目前的实拍路测情况,结论是——视频里那台,多半是“赛道调校版”或者是工程测试车。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腾势Z量产版虽然还没正式上市,但根据此前曝光的参数,它的主打方向是“家用+豪华+运动”,而不是纯粹的性能钢炮。别忘了,这车可是轴距近3米、尺寸媲美Model S的纯电大轿车,日常使用还是以舒适为主。

换句话说,这段视频更像是一次高调的“技术肌肉展示”,而不是告诉你“以后你老婆也能在菜市场门口这么漂移”。

三、这不是装,是比亚迪有底气

虽然视频略有“摆拍感”,但我必须得说,比亚迪是真的在悬挂和底盘上下功夫了。

我自己去年试过腾势D9的云辇系统,坐在车里,过减速带几乎没有多余弹跳,整车像是被无形的大手托着走。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这家国产厂商不是在炒概念,而是把底盘这块传统上属于德系车的核心技术,正儿八经搬回来了。

腾势Z秀操作,不晃不点头是真硬核,还是摆拍艺术?-有驾

而这次的腾势Z,显然是比亚迪想借“云辇M”进一步打破“国产车=没有驾驶质感”的刻板印象。说句不好听的,国内造车这些年,谁不是拼电机、拼智舱、拼性价比?可偏偏有几个品牌敢在底盘结构、运动调校上投入这么多研发资源?能做到“刹不点头,弯不侧倾”,光靠空气悬挂和控制逻辑,是不够的,整个车身结构和重心布局都得重新设计。

所以说,如果你以为比亚迪就是“堆料+补贴”的代名词,那你真的还停留在三年前。

四、云辇牛逼归牛逼,问题也不小

不过,吹归吹,作为一名理性车评人,我还是得泼一盆凉水。云辇这种高度集成的主动悬挂系统,到了真正量产的时候,面临的挑战很多:

• 耐久性和故障率:电控系统再精准,也要在泥泞、高温、冰雪这些工况下跑个十万八万公里才算合格。别忘了,早年某些进口豪车的空气悬挂那叫一个“娇气”,国产这块才刚起步。

• 维修与保养成本:云辇虽然智能,但出问题的时候也得有人修。而目前市面上有几个修理厂能摸得透这套系统?光靠4S店,未必能撑得住售后压力。

• 价格问题:这么一整套下来,零售价铁定不便宜。真正能买账的消费者,除了发烧友和“早期尝鲜者”,还有多少?

腾势Z秀操作,不晃不点头是真硬核,还是摆拍艺术?-有驾

五、写在最后:别被表演迷了眼,但值得期待

这段视频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奥迪e-tron在北极圈拍的漂移广告——场面惊艳,但现实中多数人根本开不到那种状态。腾势Z这回的赛道演示也是一样:它告诉你,比亚迪已经有了和国际豪华品牌掰手腕的技术力,但你真别指望自己下班回家也能这么开车。

我个人挺期待腾势Z的正式发布,尤其是如果能在保持舒适的前提下,把驾驶质感再拔一个层级,那国产中大型电轿就真的要翻天了。

最后提醒一句:有条件的朋友,等车出来之后,自己试试再下判断。光看视频爽一时,开上车才知好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