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购车经历:他冲着电动MINI的“14.88万限时优惠”兴冲冲跑进4S店,结果发现最抢手的绿色车型早被一抢而空,剩下的几台库存车连座椅加热功能都没有。销售无奈摊手:“这批车是9月前生产的,现在买到的还是当初降价时没卖完的货。”
这可不是个别现象。自从今年10月电动MINI宣布降价4万起,一波“捡漏潮”让门店三天卖出平时一个月的销量。然而狂欢过后,问题接踵而至——第一批降价的库存车至今还在展厅里摆着,部分车型甚至要等明年才能提新车。销售坦言:“降价确实刺激了销量,但想靠这招清库存,难!”
降价“打鸡血”,效果却像坐过山车
今年10月,电动MINI直接把价格从18.98万砍到14.88万,相当于省出一辆五菱宏光MINI EV的钱。消息一出,门店瞬间被挤爆。北京某4S店销售回忆:“那三天我们卖了90多台,客户连试驾都排队。”最便宜的经典派车型两天断货,有人甚至跨省抢购。
但好景不长。11月起,销量开始“高台跳水”。数据显示,降价后电动MINI周销量从巅峰时的1062辆跌到百辆水平,11月总销量不足3000台。更尴尬的是,另一款SUV车型Aceman降价后周销量始终徘徊在200辆上下,被网友调侃:“这车还没手机发布会抢手。”
库存车成“烫手山芋”,用户吐槽刀法精准
为什么降价也救不了场?答案藏在细节里。有消费者发现,14.88万的裸车居然连手机钥匙都不给配,必须带着实体钥匙才能启动;标配音响只有6个喇叭,想听哈曼卡顿?得加1.68万选装包。更扎心的是,这些库存车的生产日期集中在降价前,部分车型还被曝出刹车故障召回问题。
“感觉就像清仓甩卖尾货。”一位提前提车的车主吐槽,他的车机系统频繁卡顿,每次上车还得用手机重新登录账号。虽然这些问题不算致命,但对比同价位国产车标配的智能互联功能,电动MINI的“毛坯房”配置显得诚意不足。
政策延长背后,藏着多少无奈?
眼看库存压力山大,厂商硬着头皮把优惠延长到年底。但这次套路更深:热门配色限量供应,免息政策悄悄取消,选装包内容还被“偷梁换柱”——原本的无钥匙进入和高端音响,换成了电动座椅和按摩功能。销售私下透露:“现在订车要等明年1月排产,新车倒是解决了刹车问题,但交付期拖到两三个月后。”
有趣的是,市场并非不欢迎小车。数据显示,11月A0级电动车销量同比涨了31%,吉利星愿、领克Z20等国产新车直接把价格卷到10万区间。反观电动MINI,即便降价到14万,依然比同级国产车贵出一截。有业内人士直言:“年轻人要的不仅是情怀,更是实打实的性价比。”
明年还有戏吗?
2025款电动MINI即将投产,厂商计划延续优惠政策,甚至可能推出13万内的“丐中丐”版本。但消费者早已看透套路:“与其等不确定的降价,不如直接买现款国产车。”毕竟,当“精品小车”的光环褪去,电动MINI要面对的,不仅是库存压力,更是整个市场对油改电车型的信任危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