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辆车,除了看那个车能不能拉风以外,往往还想知道,这到底是不是我的那一款?这年头,选车跟选对象似的,得看“眼缘”,还得琢磨是不是踏实够用,万一有哪一项差点意思,可能这辆车和你就无缘了。智己LS6的新款出来了,很多人都盯着这车是不是还跟之前一样“有个性”,还是跟着年纪越大,变得“油腻”了。就像我们这些曾经的小青年,一路成熟,最后变成了大家嘴里的“中年boss”,也不知道到底成了什么样。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看看这车到底咋样。
先说说我一开始对这智己品牌的印象,说实话,智己这名字我第一次听就有点懵圈,怎么感觉像是口齿不清,报菜名呢?要不是这次出来了新款,要不是我同行老王非说“智己今年一定得去看看”,我还真没想过特地往展厅里跑一趟。说起来还挺有意思,这次智己搞了个大动作,除了加了增程车型,还把外观、内饰统统翻新了一遍,看得出来他们是下了狠心要摆脱以前“非主流”的形象。
我一进展厅,俩车展现在眼前,一个是靠电跑的Max+,另一个是靠增程的52Max,摆在一块儿,让人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明白“买哪个”。但细看了一圈,发现外观上的变化真挺明显。记得以前老款车尾有个“烈焰红唇”的造型,开在街上特炸眼。现在新款的“鸭尾”明显收敛了,灯语还在,但整体没那么激进了,配上标志性的奶茶色车漆,乍一看,竟然有点小笼包的既视感,是不是品牌设计师早上肚子饿的时候出的方案?这种“褶皱”感倒还和现在内卷的汽车圈挺配。
再说车头,原来的那种分体大灯被“一锅端”了,变成了一套大灯组,面积更大,但一眼看去,还真有点像小鹏MONA M03。没办法,20多万的车灯跟10万的小鹏撞了造型,这事儿算谁亏?肯定是智己了,谁愿意花二十几万又撞车?所以这个设计,我个人更喜欢上一代。
再看细节,侧面还是溜背造型,下面那条小黑线还那么扎眼。原来车头和车尾是咄咄逼人的动感,现在则一下子稳重了,但说白了,这稳重也容易让人觉得“油腻”。就像我们这些“成熟青年”,越成熟越容易油腻,是真稳重还是开始失去锐气,也说不太清。前后轮竟然配鸳鸯胎,前面宽一点,后面更宽,大概率是选装,够花哨的。
反正,整个外观让我想起一个话题,我们一直在讲年轻人的个性和中年人的稳重,其实有句话叫“油腻不是年纪,是气质的走样”,车也一样,该有的精神头,不能靠加几块板和灯条就做出来。
说完外观,聊聊我的第二个心结:空间。你说一台快五米的SUV,轴距接近三米,理论上空间得大出天际了吧?但车里兜兜转转一圈,发现储物空间真不说大话,算捉襟见肘。前备箱嘛,形状挺奇怪,别说什么APP开启,全靠手动抠,一个字:麻烦,那就对不起了,前备箱等于没戏。后备箱看起来还行,深度不错,但形状不规则,被轮拱抢了空间,大件行李放不上,两件小箱子还凑合,好处是如果你喜欢乱七八糟的杂物,这后备箱倒很合适。
后排空间还可以,头部能留一圈拳头,坐垫厚度、长度都不算拉胯,但后排舒适性跟特斯拉Model Y差不多,意思是——还能坐但没那么软,久了容易颠。我儿子一屁股坐上去,试了一圈下来一句评价:“有点硬,不如家里的那辆沙发车。”竟然还“颠”,让人哭笑不得。
门板储物空间真的不够,一瓶矿泉水就被塞满了,按理说这体型不应该啊!机械应急开关用红色标记倒是挺贴心,但除此之外没什么值得吹的储物设计。车内其他能放东西的地方也是有点抠搜,全景天幕倒是用向前收的设计,后排可视面积更大,算是设计小亮点,但整体看下来,这车体积大,空间不算浪费,却没充分利用,这不是聪明,是“不上心”。
接下来是内饰,说实话,20多万的定价让人对用料有点期待。它纵向分三层,上层织物+硬塑料,这织物面料耐脏,好打理,但摸起来真没什么高级感。中层基本全皮,手能摸到的地儿都包着,但有些装饰,比如无线充电部分有点滑,手机放急了转个弯就吻出去,小心用吧。中控屏下面有实体键,这设计是我喜欢的,尤其右侧两个自定义键挺实用,就是那种给你留了点想象空间的感觉。
门板下层和B柱都是硬塑料,颜色和皮质部分拉得一致,看上去还行,不太掉价。但座椅皮质说是牛皮,实际摸着没那么软,有点“塑料感”,想不到都2024年了,有些车的仿皮还真比真皮更舒服。
说到内饰布局,创新多少有点但还不够,副驾驶娱乐屏的位置看着就像领导又临时加了个需求,塞进去,协调感差点意思。有提升,但离主流“舒服”标准还有点距离。
说功能吧,半幅方向盘那是智己的执念,真的用的时候,如果你开车习惯了掉头或者激烈驾驶,抓空方向盘那感觉你试过一次就再也不敢了。有人说半幅是为了不挡大屏幕,但真遇上紧急转向谁还顾得上看啥屏幕?而且车头现在做得更高了,前面引擎盖一大片,视野有点费劲。三幅方向盘虽然更常见,但是设计得太大,也容易抢视野,总之不能说非常满意。
车机屏幕用上了Mini LED,据说更清晰,但我真没看出来和其他车有啥质的飞跃。智己的车机挺“封闭”,不像奥迪那样,苹果、安卓、华为啥都能联,他这车机不是太好用,还偏要逼你用自己的,这得多自信才敢这样搞?
另外有意思的是副驾的零重力座椅,三档按摩,速度也快,但娱乐屏位置太低躺平后得低头看,体验很迷惑。冰箱倒是挺贴心,前后排都能开,温度范围大,这种设计适合啤酒党和奶爸奶妈,11升容量,露营、远途都能用。
还有一些小细节,照明灯配挂钩、手套箱隐藏挂扣、前排磁吸接口,这些算是小巧思。亮点虽多,但不改“主观体验极差”的情绪:储物不够用,座椅不够软,空间没发挥。
其实我最想吐槽的是中间那个后视镜,按规定这车必须有中央后视镜,结果智己直接把后视镜折叠收起来了,直接告诉你“看不见就不看了”,这设计不仅违反直觉,还跟法规打擦边球,出事谁负责?这事儿必须严肃批评。
最后,体验完这辆车,心里头反倒是冒出三个问题:什么叫成熟?什么叫油腻?一辆车变稳重了,是不是就代表变油腻了?我的答案是,也不是非此即彼,关键看细节里透出的真心和诚意。智己LS6这辆车,如果说以前追求个性,现在趋于“收敛”,到底是品牌成功了还是丢了魂?消灭“烈焰红唇”当然可以,但得保留敢于创新的小细节,而不是一味学主流、啥都做成“别人家的样子”。
智能车时代,车不光要好开、好看,还得好用、顺手、舒服。你如果想买一辆工艺扎实、设计有想法、细节处处放光的SUV,智己LS6新款其实还没给出最漂亮的答卷。它现在有点像刚步入中年的老熟人,有点收敛、有点稳重,但乏善可陈。对于那些等着智己变身“高端网红爆款”的人来说,这份油腻感也许多了一些尴尬,少了一些激情。
归根结底,买车这事,没法只靠参数和新闻稿决定,得自己多体验多试试看。有些变化是回避不了的,谁都得变,但成熟和油腻的界限,是不是还得“看气质”?你问我这车怎么样,我只能说:有心思但不够惊艳,算是一道有点意思的家常菜,至于是不是你那碗米饭上的下饭菜,各位朋友自己去尝尝吧。
体验完,欢迎大家多多点赞、评论,多说点自己想法,点开下一期,等我开完增程版带实测,再跟你们聊聊它到底是不是值得的钱,再见!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