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银十”车市,讲真,就像薛定谔的猫,没打开之前你以为是黄金万两,打开一看,嘿,半死不活。这个十一,一半人疯了,一半人傻了,中间的人在假装冷静。
一上来,咱就得把话说死。别信什么消费窗口期,也别信什么金九银十,这都是车企给自己壮胆用的安慰剂。现在的车市,不是菜市场,是修罗场,是黑暗森林。不存在什么温情脉脉的理性消费,只有“再不抢,连汤都没得喝”的末日恐慌,和“反正饿死,不如先把桌子掀了”的癫狂。
你看那帮赶补贴末班车的人,那哪是买车,那是渡劫。销售电话一通轰炸,说补贴今晚就没,明天就是另一个价,搞得跟双十一零点抢购一样。一位朋友,两天内完成了下单、付款、提车,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恍如隔世,拿到车钥匙的时候,他问我,我是谁,我在哪,我刚干了啥?我说你刚参加了一场名为“别让自己吃亏”的行为艺术。
这背后是什么?是车企不装了,摊牌了。它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你:朋友,别谈价值了,伤感情,我们来谈谈生存。9月份接近80款新车上市,平均一天两款多,跟下饺子似的。理想、蔚来、问界这些卷王,直接把自家产品线变成了俄罗斯套娃,大中小号给你备齐了,就问你买不买?
问界销售的朋友圈更是典中典,天天加班到深夜,工作群里的订单截图跟瀑布似的往下流,那阵仗,三体人看了都得放下水滴过来买一台M7。李欣女士说她买M7是为了家庭,空间大,老公喜欢智驾,孩子喜欢屏幕。你看,这就是高情商说法。低情商说法是:便宜,大碗,还送一个华为手机壳。她老公喜欢的不是智驾,是那种“我一个指令下去,车就自己动了”的上帝快感;她孩子喜欢的不是屏幕,是那种“我在后排打游戏,我爹在前排当司机”的阶级优越感。这才是用户最真实的心理。
而那些在补贴最后一天冲刺的,比如海南那位高松大哥,为了个五菱宏光MINIEV,晚上八点多还往店里冲,销售开票开到飞升。最后省了快三万,一万多块钱提车。这事儿魔幻在哪?魔幻在于,这辆车的价值,已经和产品本身没多大关系了,它的核心价值变成了“我薅到了羊毛”。这是一种精神胜利,一种压缩毛巾式的快乐,平时看着不大,一泡水,嘿,膨胀了。
但是,硬币的另一面,是那些冰冷的道场。
你走进一家奥迪4S店,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误入了某个静态艺术展。展车锃光瓦亮,销售比顾客还多,大家相敬如宾,眼神里透露出一种“没关系,我们不急,我们是豪华品牌”的矜持。销售张雪看着顾客绕着A5L走了三圈,摸了无框车门,她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觉得这样挺轻松。坏了菜了,当一个销售开始觉得轻松的时候,就是这个品牌最危险的时候。
奥迪还在怀念那个加价提车的年代,但时代变了,大人。现在是“你不掀桌子,就有人帮你掀”的时代。你还在讲四环素的荣光,隔壁的理想问界已经开始送沙发彩电和华为了。这不是降维打击,这是跨物种入侵。
还有小鹏,客流量六百多,洽谈桌空无一人。这场景太荒诞了,就像一个网红开了直播,几万人围观,结果音浪为零。年轻人进去坐一下,感受一下科技感,然后拍拍屁股走了,留下一句“回头我再看看”。看什么?看何小鹏什么时候心态爆了,宣布P7卖12万。
最值得玩味的是特斯拉。程亮,一个入职仨月的新销售,准备在国庆大展拳脚,结果被现实迎面打了一记“电光毒龙钻”,连续被十三个客户拒绝留资。特斯拉的信徒们去哪了?
讲真,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特斯拉的人,我能理解这种现象。会买特斯拉的人,根本不在乎你这个十一有没有活动,也不在乎购置税明年是减半还是全免。他们买的不是车,是一种信仰,一种“我比你们更懂未来”的身份标签。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所以,对他们来说,降价才是最好的刺激,任何营销活动都是花里胡哨。他们需要的是马斯克发个推特说“今天我高兴,全球降价”,而不是销售小哥苦口婆心地劝你“哥,留个电话吧”。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经过这几年价格战的反复蹂躏,消费者到底是变理性了,还是变鸡贼了?
文章说,消费者变得更理性,开始关注“价值战”。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一厢情愿。什么叫价值?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价值约等于“我感觉我占了大便宜”。
你看,有客户跟销售说,“反正都花二十多万了,不差这一两万的税”,宁愿再等等。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你现在的优惠还没到我的心理G点,我不陪你玩了。这不是理性,这是拉扯,是极限施压。
高松说,来看车的顾客越来越专业,连底盘都要看。这确实是个好现象。但这背后也可能是,他被网上的各种评测视频轰炸得太多了,不亲自趴下去看一眼,总觉得对不起自己花掉的流量。他看的不是底盘,是心安,是“这个UP主没骗我”的确认感。
讲真,我最近在琢磨,买个大疆无人机航拍是不是比买个新车天窗看风景要爽得多。
所以,车企所谓的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本质上是一场文字游戏。他们试图用“价值”这个词,来掩盖自己不想再降价的窘迫。智己、蔚来搞的那个“购置税兜底”,不就是变相降价吗?还起了个那么好听的名字。不装了,摊牌了,就是怕你现在不下单,明年订单跑了。
写到这里我感觉这个比喻有点硬,但你懂我意思就行,逻辑不重要,感觉才重要。
最终,这个十一车市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真理:在绝对的性价比面前,一切品牌玄学、技术崇拜、价值论述,都显得有点脆弱。消费者确实变了,但不是变得更“理性”,而是变得更“贪婪”了。他们既要品牌带来的情绪价值,又要配置带来的实用价值,更要价格带来的“血赚”快感。
这哪是买车,这简直是疯了!
所以,别再说什么“银十”不如意了。这根本不是如意不如意的问题,这是整个汽车行业被拖进了一场大型的“吃鸡”决赛圈,毒圈正在缩小,所有人都红着眼在找掩体、舔空投。有的车企选择直接开车冲脸,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有的车企还趴在草里当伏地魔,以为自己能苟到最后。
但他们都忘了,真正的自动驾驶,关键不在于激光雷达和算法,而在于突然窜出来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所有价值论述都会变成一个笑话。所以,价值战的最终奥义是什么?不是技术,不是服务,而是看谁能让用户觉得,自己真的占了天大的便宜,并且这种便宜感还能拿出去吹牛。说白了,还是价格战,只是换了个更体面的皮肤而已。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