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商都在喊亏钱,可有人却月入几十万?最近一个95年的小伙子,用“快收快销”模式一个月卖掉38台车,还总结出了一套“见钱就卖”的生意经。更神奇的是,武汉一位老车商把卖不掉的奔驰宝马挂上“租满3年白送车”的招牌,结果车子被抢租一空,连同行都主动来找他批发库存。这年头,喊着“亏钱”的人很多,但悄悄赚钱的门路也不少——关键在于,你是否找到了那把打开新市场的钥匙。
一、价格透明时代,老套路走不通了
“14万收的车卖20万”这种暴利故事,如今只能当段子听。去年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国92%的二手车商都在亏损,收车就像拆盲盒——今天刚花22万收辆准新燃油车,第二天车企官宣新车降价3万。成都车商老张去年就栽过跟头:他花30万收的宝马3系,因为新能源车降价潮,最后亏了5万才出手。
不过总有人能在变化中找到机会。南昌的胡教练原本是教大货车驾照的,发现学员总问“买什么二手车练手靠谱”,直接报名学了二手车鉴定。现在他靠着给学员推荐车况透明的代步车,每个月稳定增收两三万。用他的话说:“现在消费者比车商还懂车,玩忽悠不如老老实实赚服务费。”
二、会折腾的人总有新玩法
在上海玩车圈小有名气的杨洋,最近成了朋友们眼中的“白嫖怪”。学了二手车鉴定后,他专挑冷门性能车下手:花25万收辆二手奥迪S4,开三个月转手卖26万,还倒赚1万油费。这背后是他对市场行情的精准判断——哪些车型在玩车圈抢手、哪些配置能溢价,数据张口就来。
更绝的是武汉老车商的操作。面对24台滞销的BBA,他挂出“月租5200,租满3年送车”的招牌。看似亏本的生意,实则暗藏玄机:所有租金按收购价加10%定价,租客中途退车要承担维修费,实际利润率比卖车还高。现在他不仅清空了库存,还开始帮同行处理二手车,生意反倒越做越红火。
三、新手入行必须带“装备”
大连的董轩恺刚入行时吃过亏:花18万收了辆表面光鲜的凯美瑞,结果查出是水泡车,最后只能14万处理。痛定思痛后,他跑去成都参加了二手车评估师培训,现在检测车辆就像拍CT——漆膜仪测厚度、内窥镜查死角、OBD电脑读数据三件套齐上阵。
在培训班里,学员们要过五关斩六将:第一天学看漆面橘皮纹,第二天辨原厂焊点,第三天拆解奔驰机盖找更换痕迹。结业时,连完全不懂车的上海女生王丝丝都能准确判断泡水车。带课老师说过一句大实话:“现在卖二手车就像开卷考试,检测报告往客户手里一递,比扯着嗓子吆喝管用十倍。”
四、流量才是硬道理
郑州车商李总的故事更有意思。去年他还守着市场摊位等客上门,今年直接把17个员工全培养成了主播。公司保洁阿姨拍段子教人看车架号,销售小哥直播拆解变速箱,连财务大姐都成了“砍价教学博主”。用他的话说:“抖音上喊一嗓子,比发三个月传单都好使。”
这种转变带来的是真金白银:通过短视频收车线索涨了3倍,30%的车还没进停车场就被预定。更妙的是,有个粉丝看了他们“调表车鉴定”直播后,主动把自家宝马开过来置换,还介绍了5个朋友买车。“现在客户不是怕花钱,是怕花冤枉钱。你把检测过程拍给他看,信任自然就来了。”
尾声
二手车行业正在经历大浪淘沙。靠信息差赚钱的时代过去了,但懂技术、会玩流量、能快速周转的人正在崛起。就像那位月销38台车的95后老板说的:“哪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算不准的价。”如果你现在带着专业检测技术入行,手握全网获客能力,再搭上新能源二手车这趟快车——这场游戏,或许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