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和增程谁更好?5点差距告诉你,选错后悔一辈子

如今,咱们身边开车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特别是那些既能用电跑、又能加油的车型,成了许多家庭的新宠。

这种车的好处显而易见,在城里开,用电便宜又安静;出门跑长途,加油方便没焦虑。

可问题也来了,市面上主流的这类车分成了两大派:“插电混动”(简称插混)和“增程式”(简称增程)。

这两派的支持者在网上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让很多准备买车的人看得一头雾水。

插混和增程谁更好?5点差距告诉你,选错后悔一辈子-有驾

到底哪个技术更先进,哪种车更适合自己?

今天,咱们就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用最朴实的话,把这里面的门道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讲个明明白白。

咱们先说说最近几年势头很猛的增程车。

提到增程,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理想汽车,它凭借这一技术路线,在家庭SUV市场里站稳了脚跟。

后来,华为深度参与的问界品牌,也把增程技术作为主打,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那么,增程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理解起来并不复杂,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辆纯粹的电动汽车,只不过它自己背着一个“烧油的充电宝”。

这台车的轮子,从始至终都是由电动机来驱动的,车里的那台发动机,它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电池电量不足的时候启动起来,安安分分地烧油发电,再把电供给电动机或者充入电池。

发动机本身并不能直接把动力传递给车轮。

这样的设计带来了非常鲜明的优点。

首先,它的驾驶感受和纯电动车几乎一模一样。

起步轻快、加速顺滑,没有传统燃油车换挡时的顿挫感,整个过程非常安静。

如果你家里有固定的充电桩,每天通勤距离也不算太远,那么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辆纯电动车来使用,享受极低的用车成本。

插混和增程谁更好?5点差距告诉你,选错后悔一辈子-有驾

而当你需要出远门,跑个几百上千公里长途时,也不用像开纯电车那样到处找充电桩,规划路线,只需要去加油站加满油,它的综合续航里程就能轻松达到上千公里,彻底解决了续航焦虑。

这种“可油可电”的灵活性,正是增程车吸引人的核心魅力所在。

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增程车的短板也同样突出,而且恰恰出现在它需要“充电宝”救急的时候。

当车辆在高速公路上长时间行驶,电池电量被消耗到比较低的水平(通常是20%以下)时,那台作为“发电工”的发动机就必须启动,并且为了满足高速行驶的巨大能量需求,它往往需要保持在高转速下持续工作。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

第一,噪音和振动。

之前你享受的静谧感会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发动机持续不断的轰鸣声,体验感会大打折扣。

第二,燃油经济性变差。

在高速工况下,能量的传递路径是“燃油→发动机发电→电动机驱动”,这个过程中间经过了两次能量转换,每一次转换都会有能量损失。

这就好比用柴火烧水,再用蒸汽去推动机器,效率肯定不如直接用火烧来得直接。

因此,在亏电状态下,特别是对于那些车身又重、风阻又大的中大型SUV,其油耗往往会变得相当高。

之前有车主反映,在长途高速并且电量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增程车的百公里油耗甚至能达到10升以上,这比许多同级别的燃油车还要费油。

同时,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发电机的发电功率跟不上电动机的消耗功率,车辆的动力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

说完了增程,我们再来看看它的老对手,插电式混合动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插混”。

插混和增程谁更好?5点差距告诉你,选错后悔一辈子-有驾

插混技术其实出现的更早,但真正让它在中国市场大放异彩的,是以比亚迪DM-i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

相比增程,插混的结构要复杂得多,但它也因此获得了更全面的能力。

你可以把插混车理解成一个“全能选手”,它既有纯电动车的一面,也有传统燃油车的一面,而且还能让油和电协同工作,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它最关键的区别在于,它的发动机不只是个“发电工”,在特定情况下,它还能通过离合器等传动机构,亲自上阵,直接驱动车轮。

这套系统的工作逻辑非常智能:在市区里中低速行驶,或者电量充足时,它会优先用电,表现得和增程车、纯电车一样,安静又省钱。

而当车辆进入高速巡航状态,这恰好是发动机效率最高的区间,系统就会让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跳过了“油电转换”的能量损失环节,此时它的工作模式就和一辆燃油车非常相似。

正因为如此,插混车在亏电状态下的燃油经济性表现通常要优于增程车。

比如比亚迪的秦PLUS DM-i,官方公布的亏电油耗不到4升/百公里,即使是像唐DM-i这样的大尺寸SUV,亏电油耗也能控制在6升左右,这个数据就非常有竞争力了。

而且,由于发动机可以随时介入直驱,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亏电时动力会不足。

当然,插混车也有自己的局限。

为了平衡成本和结构,大部分插混车的电池容量会比同价位的增程车要小一些。

现在主流插混车的纯电续航里程大多在100到200公里之间,而增程车则普遍能做到200公里以上。

这意味着,如果你想最大化地享受纯电行驶带来的低成本,可能需要充电充得更勤一些。

插混和增程谁更好?5点差距告诉你,选错后悔一辈子-有驾

对于家里没有充电条件的用户来说,虽然插混的亏电油耗低,但就无法完全体验到它作为“电车”的那部分优势了。

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增程和插混的选择,本质上是不同用车需求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路线之争。

以理想和问界为代表的增程式车型,它们更强调“科技感”和“场景化”体验。

它们往往会配备超大的屏幕、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甚至把冰箱、彩电、舒适的航空座椅都搬进车里,致力于把汽车打造成一个温馨舒适的“移动的家”。

它们的目标用户,可能更看重车辆带来的智能化享受和家庭出行的舒适便捷,对于偶尔长途时较高的亏电油耗,并不作为首要的考量因素。

而以比亚迪、长城、吉利等品牌为代表的插混车型,则更像是一个功底扎实的“理工科高手”。

它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发动机、电动机和电池管理系统的精密配合与能效优化上,追求的是在任何工况下都能实现最佳的性能和最低的能耗。

它们的核心优势在于那套成熟可靠、高效节能的动力总成。

当然,如今这些传统车企也在智能化和舒适性配置上奋起直追,产品力同样不容小觑。

总的来说,增程和插混没有绝对的谁好谁坏,它们就像是武侠世界里的两位高手,一个招式精妙,注重内功修为;一个另辟蹊径,擅长奇门兵器。

你的选择,应该完全基于你自己的实际情况。

如果你的生活半径主要在城市,家里有方便的充电条件,偶尔才跑一次长途,并且非常看重纯电的驾驶质感和车内的科技配置,那么增程车或许更适合你。

但如果你没有固定的充电桩,或者经常需要长途奔波,对车辆全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稳定性有更高的要求,那么一辆亏电表现优异的插混车,可能会让你用起来更加省心和经济。

我们很欣慰地看到,无论是增程还是插混,都是我们中国品牌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为消费者提供了如此丰富且优秀的选择。

最终,买车还是要回归本源,想清楚自己的需求,把钱花在自己最看重的地方,这样才能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辆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