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第2周新能源销量,比亚迪交付6.48万台,零跑新势力销冠

你们注意到了吗? 上周新能源销量榜一出整个市场又炸锅了。 比亚迪单周狂卖6.48万辆比第一周猛增1.2万辆重新站上6万高位这反弹速度谁敢说巨头反应慢? 而零跑已经悄悄拿下连续第七个“新势力周冠”1.3万辆的成绩让它成为唯一稳在万辆俱乐部的自主新势力。 有人说新势力在抢传统巨头的蛋糕看这数据蛋糕分明是在一起变大!

9月第2周新能源销量,比亚迪交付6.48万台,零跑新势力销冠-有驾

整个市场都在回暖。 9月第二周(9月8日-14日)全国乘用车日均零售达到6.1万辆比上月同期增长15%新能源渗透率已逼近60%也就是说每卖出10台车就有6台是新能源。 这已经不是趋势而是现实。

比亚迪一发力谁都挡不住。 6.48万辆的背后是秦L EV、2026款海豹07DM-i等新车型密集上市。 9月16日唐DM-i智驾版加推175km版型接下来秦PLUS、宋L也即将推新。 比亚迪不仅产品迭代快供应链和交付节奏也依然把控得死死的。

9月第2周新能源销量,比亚迪交付6.48万台,零跑新势力销冠-有驾

新势力这边格局彻底洗牌。 零跑以1.3万辆稳居第一小米冲到0.98万辆、环比增长超50%直接超越了问界和小鹏。 这是小米首次周销量逼近1万而且是在产能稳定提升的状态下实现的。 雷军说的“交付是硬道理”看来真不是随便讲讲。

问界以0.86万辆排在第三主力车型M8单周贡献约0.5万辆。 而小鹏、理想双双停在0.81万辆并列第四曾经的风头王者如今陷入缠斗。 理想上周未发布新车小鹏也暂未传出大动静节奏似乎慢了下来。

9月第2周新能源销量,比亚迪交付6.48万台,零跑新势力销冠-有驾

二线阵营变动更剧烈。 长安启源反超理想挤进新能源总榜前十乐道和蔚来却出现销量同步下滑。 鸿蒙智行整体销量仍在1万辆以上拆开看除了问界智界、享界、尊界都还在千辆以下摸索爬坡。 尤其尊界累计大定已突破1.4万辆周交付才0.04万辆产能跟得上吗? 用户愿意等吗?

车型榜更是一片混战。 五菱宏光MINIEV仍以1.17万辆稳坐榜首吉利星愿反超特斯拉Model Y拿下第二销量1.09万辆。 Model Y则为0.95万辆排在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元UP、海鸥齐齐冲进前五小米SU7以0.52万辆排在第六刚刚开启交付的小米YU7也卖了0.46万辆、冲至第八。 一款轿车、一款SUV同时进入Top10小米的产品矩阵初现杀伤力。

9月第2周新能源销量,比亚迪交付6.48万台,零跑新势力销冠-有驾

深蓝S05单周0.22万辆排名跃升7位至第25名成为本周涨幅最高的车型。 没有预热、没有造势直接靠产品打动市场这玩法是不是越来越像手机行业?

鸿蒙智行内部也在分化。 问界M7即将在月底上市预售24小时订单破15万热度极高。 智界、享界目前仍未有爆款迹象是技术问题、产能问题还是品牌认知还没跟上? 华为系的野心很大现实依然骨感。

零跑本周新增订单突破1.2万依然稳居新势力前列。 连续七周销冠靠的不是短期促销而是实打实的订单转化和交付能力。 曾经被诟病“只会做低价车”的零跑如今在中高端市场也站稳了脚跟。

特斯拉Model Y本周0.95万辆虽被吉利星愿反超仍属于正常波动范围。 没有新车型助推、没有大幅降价特斯拉靠品牌和口碑依然吃得住基本盘。 下一个爆发点恐怕得等新车型落地。

小鹏与理想本周都在0.81万辆徘徊。 理想方面未有新车上市消息;小鹏则继续靠现款车型维持销量。 两者似乎都进入了产品静默期。 是憋大招? 还是暂时放缓? 市场可不会等人。

吉利系整体表现稳健。 吉利新能源+吉利银河双线合计销量超2.5万辆银河系列站稳高端几何、熊猫控制中低端星愿成为爆款吉利的全域布局正在生效。

五菱宏光MINIEV依然是最稳定的“国民车”不管市场怎么变它总在榜首附近。 低价、实用、通路广这套逻辑在新能源时代依然有效。

方程豹上周交付4200台环比增长约1600台。 钛7的上市即交付策略明显奏效。 硬派越野这个小众市场正在被快速激活。

MG4凭借新车型热销上周交付近3000辆名爵品牌也首次进入新能源榜。 欧洲热销、国内跟进MG的全球化反哺策略开始见效。

蔚来本周销量未见起色依然在调整期。 乐道品牌也同步下滑。 高端市场的消费疲软? 还是自身产品节奏的问题? 蔚来需要尽快找到答案。

哪吒、极氪、岚图等品牌未在本周前十出现二线阵营的竞争比头部更惨烈。 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资源与用户都在向头部品牌聚集。

小米两周逼近万辆雷军说的“三年内进入全球前五”正在被更多人相信。 SU7+YU7双车布局轿车与SUV同步推进这套组合拳安卓手机厂商们再熟悉不过。

问界M8成为品牌绝对主力单周0.5万辆的销量占问界整体近六成。 产品过于依赖单一车型是优势也是风险。 一旦M8热度下降问界能否快速补位?

比亚迪海洋与王朝两网合计6.48万辆没有偏科、没有短板。 从5万到7万比亚迪的周销量波动背后是极强的供应链调节能力。 别人在追销量比亚迪已经在玩节奏了。

特斯拉至今未推出10万-20万区间车型而这个市场正被吉利、长安、比亚迪等快速瓜分。 Model 2何时来? 还会来吗? 每一个季度财报会后这都是最热的话题。

理想目前仍依靠现款L系列走量纯电车型占比仍低。 增程与纯电如何平衡? 理想2025年的产品路线图到了必须清晰的时候。

极氪、哪吒等品牌未进入本周销量前十社交声量却不低。 是叫好不叫座? 还是订单未转化为交付? 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往往藏着真正的行业密码。

深蓝S05的突然崛起证明:在新能源市场永远别低估黑马的出现。 没有品牌光环、没有大佬站台单靠产品力和定价也有可能逆袭。

鸿蒙智行内部问界是先锋智界、享界是中军尊界是高端试验田。 目前只有问界真正打开了市场。 华为车BU的协同能力正经历最现实的考验。

小鹏MONA系列原本被寄予厚望目前仍未爆发。 是定位问题? 还是渠道问题? 何小鹏说“今年是产品大年”时间已进入九月。

零跑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新势力必须烧钱”的旧叙事。 不靠疯狂营销、不堆冗余配置用合理定价和精准定位切中市场这套打法值得很多品牌重新思考。

比亚迪一边巩固国内基本盘一边加速出海。 2025年比亚迪海外销量占比已突破20%。 在这个节点它依然国内市场的任何一寸土地。

新能源渗透率60%是什么概念? 它意味着市场教育阶段基本结束接下来纯粹是产品、技术、供应链的硬仗。 玩家们必须更专注、更高效也更残酷。

从本周起周销量已不再是数字游戏而是战略选择的直接体现。 谁在蓄力、谁在透支、谁在迷茫数据不会说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