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崛起,油车遭遇危机,车企前十首次洗牌

最近大家聊起买车,是不是感觉风向完全变了?

以前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个老面孔,大众、丰田、本田,感觉就像是刻在脑子里的标准答案。

但是,如果你最近有空去看看最新的汽车销量排行榜,你可能会大吃一惊,那感觉就像是整个武林江湖的座次都重新排了一遍,以前的那些老牌霸主,有的地位岌岌可危,有的甚至直接被挤出了榜单。

新势力崛起,油车遭遇危机,车企前十首次洗牌-有驾

特别是最近公布的第34周的销售数据,简直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激起的浪花,预示着中国汽车市场一场彻彻底底的变革已经到来。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一个咱们以前可能不那么熟悉的国产品牌,叫零跑的,竟然一下子冲进了全国销量的前十名,排在了第九位。

这件事看起来只是一个名次的变化,但它背后反映出的信息量可太大了,它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新能源汽车已经不再是陪衬的“绿叶”,而是真正开始唱主角了,而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燃油车,如果再不抓紧时间掉头,可能真的要面临被市场淘汰的严峻局面了。

咱们先来仔细看看这张榜单,它就像是给所有汽车品牌发的一张成绩单,谁是学霸,谁是偏科生,谁退步了,都一清二楚。

排在第一位的,毫无疑问,还是咱们国内新能源车的领头羊比亚迪。

它一个星期就卖了超过7万辆车,这个数字实在是有点吓人。

有多吓人呢?

排在它后面的大众,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才卖了3.52万辆,连比亚迪的一半都够不上。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领先了,这简直就是一种碾压式的优势,说明比亚迪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已经稳固得像一座大山。

这背后,是比亚迪十几年如一日在新能源技术上的坚持和投入,现在终于迎来了最丰厚的回报。

更有意思的是第二名的位置。

新势力崛起,油车遭遇危机,车企前十首次洗牌-有驾

虽然榜单上写的是大众,但如果我们把另一个国产品牌吉利的账算一算,把吉利汽车和它主打新能源的“吉利银河”系列的销量加在一起,总数达到了4.34万辆,已经稳稳地超过了大众。

所以从整个集团的角度来看,咱们国内汽车市场的头两把交椅,现在都已经被国产品牌牢牢占据了。

吉利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答案非常明确,就是靠着新能源车的异军突起。

吉利作为一个传统车企,转型算是非常果断和迅速的,据说现在它卖出去的车里头,新能源车已经占到了一半的比例。

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在今天这个时代,谁能跟上电动化的浪潮,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甚至实现弯道超车。

吉利的成功,也给所有还在犹豫的传统车企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接下来,就得说说咱们今天最亮眼的新星——零跑汽车了。

在过去,大家提起造车新势力,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蔚小理”这些经常上新闻头条的品牌,相比之下,零跑显得要低调很多,不怎么在网上搞宣传,就像个埋头苦干的技术男。

但就是这么一个不声不响的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突然就爆发了,销量一路稳步攀升,慢慢地竟然超过了其他新势力,成为了领跑者。

在第34周,它的销量达到了1.21万辆,这个成绩,让它历史性地进入了全国汽车品牌销量的前十名。

新势力崛起,油车遭遇危机,车企前十首次洗牌-有驾

这个第九名,含金量真的非常高。

对于零跑自己来说,这就像是拿到了一张“免死金牌”,意味着它在残酷的淘汰赛中活了下来,并且站稳了脚跟,有了持续发展的资本。

而从整个行业的角度看,零跑作为第一家冲进前十的“纯血”新势力,它的成功打破了传统汽车巨头对榜单的长期垄断,向所有人证明,新来的玩家不仅能活下来,还能活得很好,甚至有能力去改变整个市场的格局。

有人欢喜就有人忧。

零跑的强势崛起,也意味着有一些老牌选手被挤出了原来的位置。

我们再看榜单,会发现一些以前的常客,比如长安汽车,还有豪华品牌的代表宝马和奔驰,这次竟然都消失在了前十名之外。

这绝对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对于这些大品牌来说,跌出前十,不仅仅是面子上不好看,更实际的影响是,它们在市场上的声量和影响力会大大降低。

咱们老百姓买车,很多时候都会参考一下销量排名,觉得大家都在买的,总归不会差。

如果你连前十都进不去,很多消费者在做选择的时候,可能压根就不会想到你。

这样一来,销量就可能越来越差,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新势力崛起,油车遭遇危机,车企前十首次洗牌-有驾

虽然中国的汽车市场非常大,一年能卖几千万辆车,看起来能容纳很多品牌,但现实是,消费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最终能被大家记住和选择的,可能也就是排在前面的那十几个。

一旦被挤出这个核心圈子,就很容易被边缘化,慢慢变成一个小众品牌。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这场排名大洗牌的胜负呢?

归根结底,就是对待电动化的态度。

你看榜单上笑得最开心的,比亚迪和零跑,它们从一开始就是铁了心搞电动车的。

成功反超大众的吉利,也是靠着在电动化领域的果断投入。

而那些还勉强留在榜单上的传统合资品牌,也都在拼了命地推出自己的电动或者混动车型,试图追赶上来。

反过来看那些掉队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在向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动作迟缓,决心不足,还抱着燃油车的老本不肯撒手。

当下的市场数据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新能源车的销量已经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这意味着,如果你在新能源领域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你就等于自动放弃了一半的市场,这样的企业,怎么可能不掉队呢?

所以,现在说燃油车进入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一点都不夸张。

很多人都在等待固态电池技术的成熟,认为一旦这种续航更长、更安全的电池实现量产,燃油车将彻底失去最后的阵地。

虽然这项技术真正普及可能还要等到2030年左右,但算一算时间,留给传统燃油车企转型自救的窗口期,也就剩下不到五年的时间了。

这最后的几年,对于每一个还在犹豫的汽车品牌来说,都将是决定未来命运的关键时刻,再不抓紧,恐怕就真的来不及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