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谁能想到,这台车一路逆袭,如今累计销量硬生生突破了七十万台,成为中国品牌中型 SUV 里的 “常青树”。
这反差搁谁看了不得说一句 “世事难料”?
说实话,当初星越 L 被骂不是没原因。
那时候自主品牌在中型 SUV 市场还没真正站稳脚跟,消费者的认知里,这个价位就该选本田 CR-V、丰田 RAV4 这些合资车,觉得 “合资 = 靠谱”“自主 = 廉价”。
星越 L 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起售价直接定在 13.72 万,顶配冲到 20 万以上,这个价格区间正好撞在合资车的 “舒适区”里。
与此同时,它一上来就堆了一堆当时看着很 “夸张”的配置:
25.6 英寸 AR-HUD、双 12.3 英寸中控屏、索尼音响、全车真皮座椅,还有博格华纳的四驱系统,有人就说了 “配置堆得再多,三大件不行也是白搭”“自主车玩这些花活,就是想掩盖技术短板”。
还有人拿它的设计说事,说外观太 “中庸”,没有合资车的 “高级感”,内饰虽然屏幕多,但操作逻辑复杂,车机容易卡顿。
小诸身边就有朋友当初坚决不看好,说 “你看它那硕大的格栅,跟个脸盆似的,审美太土了”“现在吹得再响,过两年小毛病就全出来了,保值率更是没法看”。
那时候的舆论环境,对自主高端化车型确实不太友好,星越 L 算是顶着重压入市的。
但星越 L 能逆袭,靠的绝不是运气,而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兑现。
小诸有个同事,是星越 L 的首批车主,2021 年提的车,至今已经开了四年多,跑了快八万公里。
他说当初选车的时候,就是被它的空间和配置吸引,实际开下来发现些被质疑的点根本不是问题。
2.0T 的发动机动力储备很足,市区代步轻盈,高速超车底气十足,8AT 变速箱换挡平顺,几乎没什么顿挫感,油耗也没网上说的那么夸张,市区开下来大概 8.5 个油,高速能降到 6 个多,对于一台车长近 4.8 米、自重超过 1.7 吨的中型 SUV 来说,这个油耗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
最关键的是,这四年多下来,除了正常保养,没出现过任何大毛病,小毛病都很少。
车机系统虽然初期有些卡顿,但通过几次 OTA 升级后,变得越来越流畅,现在用着完全没问题。
他说 “当初骂它‘工业垃圾’的人,大概率是没真正开过,光凭着偏见下结论”。
正是这些首批车主的真实反馈,慢慢扭转了舆论风向,口口相传的好口碑,成了星越 L 销量上涨的核心动力。
星越 L 的成功,还踩中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升级和认知转变。
这几年,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不再盲目迷信合资车。
反观那些曾经的合资标杆,要么一直在减配,要么技术更新缓慢,比如某合资车型,入门版还是卤素大灯、手动空调,而星越 L 即便是入门版,也标配了 LED 大灯、自动空调、倒车影像等实用配置。
两相比较,星越 L 的性价比优势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星越 L 的产品迭代策略很聪明。
它没有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
比如后续推出了混动版本,顺应了新能源的大趋势,油耗进一步降低,满足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还新增了四驱旗舰版,强化了越野性能,吸引了那些喜欢户外出行的用户。
这种持续优化的态度,让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始终保持竞争力。
从星越 L 的逆袭,小诸还看到了吉利汽车的技术沉淀和体系能力提升。
星越 L 搭载的 2.0T 发动机,是吉利自主研发的 “沃沃同源” 发动机,不仅动力强劲,还通过了严苛的可靠性测试;
8AT 变速箱则是来自全球知名供应商爱信,匹配度经过了反复调校。
这背后,是吉利多年来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也是它收购沃尔沃后,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成果。
再看看现在的吉利,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品矩阵,银河、领克、极氪等品牌协同发展,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智能化技术也走在了行业前列。
星越 L 作为吉利品牌的主力车型,不仅为集团贡献了稳定的销量和营收,还为后续的新能源车型积累了大量用户信任。
就像吉利 2025 年一季度财报显示的,累计销量 70.4 万辆,同比增长 48%,新能源业务更是同比激增 135%,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星越 L 这样的 “基石车型”打下的基础。
七十万台的销量,对于一款自主中型 SUV 来说,绝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绩。
它不仅打破了合资车在这个细分市场的垄断,更证明了自主品牌只要用心做产品,就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当初那些骂它 “工业垃圾”的声音,如今早已被销量和口碑淹没,星越 L 用实际行动,给了那些偏见最有力的回击。
有人说,星越 L 的成功是个例,但小诸不这么认为。
星越 L 的逆袭,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中国品牌在核心技术、制造工艺、品控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从曾经的 “模仿跟风”到如今的 “自主创新”,从 “低价竞争”到 “高端突破”,中国汽车已经具备了和合资品牌正面抗衡的实力。
现在再回头看,当初给星越 L 扣上 “工业垃圾”帽子的人,或许已经改变了看法,甚至可能已经成为了星越 L 的车主。
毕竟,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款车好不好,不是靠骂出来的,而是靠开出来的。
七十万台的销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小诸相信,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还会有更多像星越 L 这样的车型出现,它们会带着中国品牌的自信,在国内外市场上发光发热。
而星越 L 的故事,也会成为中国汽车史上一段经典的逆袭佳话,告诉大家:
只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用心做好产品,就能打破偏见,赢得市场。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星越 L 历年销量及改款升级关键节点清单?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