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辆Model 3 2024年款,跑了1.7万公里,价格在26.3万左右,算算它的二手溢价,大概也就是7到8万。这数字,估算依赖于当地行情和车辆具体情况,样本其实不算多(估算一下,大概15辆车左右的参考)。你这个价位的Model 3,2年前新车价格硬是飙到34万多,现在二手能卖到26万多,真不简单。
说到性能,别说,跑个0-100只要3.1秒。这个数字我翻了翻笔记,算下来大概百公里电耗在18-20度电间(估算,体感可能差点),换算成油钱,百公里加个4块多(电价不一,假如1元/度电)。你问,像我这种对数字不敏感的,能不能感受到那推背?能。那股劲,开快点,满满的刺激感。
我爸那天问我:这车几个骑士?我一时不知道怎么答。实际上,它的最大扭矩723N·m,动力堪比跑车,反应快得叫人惊讶。相邻车主狂追问:这车刹车效果咋样?我倒觉得刹车会有点异响,尤其是低温下,像是刹车时那点叮当,其实我没仔细查,是不是刹车片磨损到了(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短途信号反应还挺灵敏。
和同价位的新能源车比,Model 3在空间表现上其实挺不错。它的行李厢594L,比大部分同级车都宽敞,二排放倒后能带走更多,如果你喜欢长途旅行,这点不够挑剔了。对比Model Y,空间差别在那里?Y的后排宽敞,但价格则高出不少,估算也有个7万左右的差距。
研发这车就像拼乐高,一块块拼起来,追求效率,但上零件时,偶尔也会遇到拼错或对不上的烦恼。例如,这车采用的电池,钣金偏薄,轻易刮伤,像用做菜一样,得特别小心。实际上,供应链的博弈,给了厂家一些压力。你知道,电池、电子的核心部件,全球也就几个厂家在做,像拼拼图,少了那个角的拼块,整车稳定性就会差一点。
我刚才翻了下我的相册,那天拍的车内,天幕大得几乎占满整个视野,夏天的阳光透进来,色彩变得特别温暖。你会不会觉得,内饰其实没那么花哨?但它简洁实用,按键都在手边,语音指令还挺灵敏,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有点遗憾的是,很难想象冬天车里会多冷,电池续航打折,可能差个10-15%。这车的续航623公里(估算标准CLTC),在实际用车里能跑600公里左右,如果不折腾,基本没问题。
问题来了。这辆车买的时候新车有点贵,还能值回来吗?我觉得,性价比其实还算OK。它的保值率,按懂车帝的检测924×2年,估算还能值19万左右(随机猜测,不保证绝对)。你说,买二手车要不要赌一把?重要的还是要看车况和个人需求。
我在想,这样一辆科技感十足、动力爆表的车,为什么还会有人犹豫?烦麻烦的系统卡顿?钣金脆弱?这些都算硬伤,但很多人其实对差一点点的缺点还能接受——毕竟,驾驶的乐趣已经超出很多。可我好奇:你会不会觉得,车子像个爱跑的顽童?一面是疯狂的动力,一面是脆弱的细节。
说到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电池的那点热管理能不能像厨艺里洗菜一样,简单点?其实我猜,大部分问题都在供应链——零件质量、产线管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这点我没细想过,可能太乐观了)。总归,跑个几万公里,动力还能保持,挺难得的。
车子开上路的瞬间,感觉都变得敏感了。那种快感,可能太主观了,但绝对刺激。没办法,买车的腔调,每个人都不同。你会不会觉得,这车就像一块鲜嫩的牛排,要挺刀刀切才能品出滋味?
写到这,我有点走神。到底,真正值得花大价钱买的,除了性能还应该考虑什么?像维护、维修那些琐事,怎么能说服自己买了趁早——那辆车的面子够不够?还是真心喜欢它的那一瞬间,就是即刻买的理由。
可触摸的细节其实很小,昨天在路边等人,车旁边那个绿叶,映衬着车身,偶尔有人走过会回头看。也许,车除了看性能,偶尔还在寻找那份别样的生活。
你说,这样的车,到底值不值得入手?这个答案,可能只有你自己知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