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转型迷局:增收难掩净利下滑,新能源战场如何破局重生?

长城汽车的转型阵痛: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暗战”

长城汽车转型迷局:增收难掩净利下滑,新能源战场如何破局重生?-有驾

汽车行业的变化像是一场古老的战争。一边是传统燃油车的守卫阵地,另一边是新能源车的快速推进。战场上,每个企业都在调整战略,试图找准自己的位置。长城汽车最近的三季报,就像一封被意外打开的战事书信,写满了两个极端:收入在涨,利润却在掉。这背后,是企业撕裂式转型的真实写照。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数字。长城三季度营收612.4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乍一营收表现得劲呀,好像战局打得不错。然而转头看净利润,直接缩水了31%,扣非净利润更是暴跌了三分之一。是不是有点懵?营收涨幅和利润下滑好像不在一个频道。这不禁让人想到:“钱没少赚,却赚得艰难。”

长城汽车转型迷局:增收难掩净利下滑,新能源战场如何破局重生?-有驾

为什么会这样?是战略投入在“烧钱”。就拿长城砸下的销售费用来说,前三季度高达79.48亿元,同比暴涨55%。这笔钱主要花在哪儿呢?直白点讲,就是砸到了直营渠道建设和新技术推广上。“长城智选”铺开的直营模式,虽然优化了现金流,但它显然是个“费钱的主儿”。还有研发费用,也在加码新能源与智能化,数字很“扎人”:前三季度投入66.36亿元。这种砸钱换未来的打法,你说能不压缩利润吗?

我们不妨再看看销量。总销量确实有增长,92.34万辆,同比增长8.15%。但仔细一瞧,品牌表现分化很严重。像WEY品牌涨势凶猛,几乎翻倍,而哈弗也算稳扎稳打,增长了12%。可欧拉就不行了,直接掉了37%,新能源产品线被拖了后腿。咱们咋看欧拉这个事呢?它纯电车型竞争力不足,加上市场价格战打得激烈,毛利率都被拖到了18.4%。这不是掉速的问题,这是转型跑不动了呀。

长城汽车转型迷局:增收难掩净利下滑,新能源战场如何破局重生?-有驾

转过头再说海外市场,倒是个亮点。前三季度海外销量33.42万辆,占总销量的36.2%,增幅都破了五成。尤其是巴西、南美、欧洲这些市场,像是给长城开了一扇新窗。坦克和高端MPV也卖得不错,打响了20万元以上车型的战役。但海外的好消息能不能扛住国内的一片叫苦?这就要看接下来几年如何布局了。

让我们回到转型的核心问题上。现在摆在长城面前的,是一个纯电与混动的竞争力危机。行业新能源渗透率平均过半,长城只有30.28%。差距明显,混动再厉害也跑不过纯电这个大趋势。你说欧拉能不能翻身?确实值得探讨。坦克和WEY这阵风刮得不小,但欧拉能否扛起新能源的大旗,可不是光靠几款概念产品就行。新车型的竞争力,才是真刀真枪的较量。

长城汽车转型迷局:增收难掩净利下滑,新能源战场如何破局重生?-有驾

说个题外话。利润压力还跟短期外部因素有关,比如俄罗斯报废税的退税确认晚了,汇兑损失也让情况雪上加霜。这些都是现实问题,但根子还在自身转型速度不够快,新能源没完全跑起来。

长城三季报有点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传统车企转型的阵痛期。这场投入带来的利润牺牲,短期看确实“难受”,但长期到底值不值?业内还有不少争论。投资者倒是挺理性,股价没太大的起伏,更多是一种“观望”的态度。感觉大家都在等个结果——长城的这场转型,究竟能不能熬到质变的转折点。

长城汽车转型迷局:增收难掩净利下滑,新能源战场如何破局重生?-有驾

转型从来不是轻松的选择。舍得投入只是第一步,能不能精准发力才是关键。2026年的新车周期或许会成为一个观察窗口,但这个过程中,长城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新能源节奏,彻底奔进未来的战场。不知道你怎么看这事?欧拉能借新车和新能源翻身吗?长城的布局会不会像一些分析师说的那样,三年见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这场转型,谁能看明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