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安全门爆雷!40万车主成“碰撞测试员”

#美女#

小米安全门爆雷!40万车主成“碰撞测试员”

雷军在台上激情澎湃地宣布“共同抵制黑公关”时,成都那辆烧成空壳的小米SU7还在等待事故鉴定报告。这画面太讽刺了——车企老板在谈舆论战,而车主在生死线上挣扎。

2025年10月18日,成都天府大道仁喜高段,一辆小米SU7失控碰撞后翻滚起火。现场目击者说最让人绝望的是:“拳头砸、石头撬,车门就是纹丝不动。”这不是电影特效,这是真实发生的悲剧。

更让人后背发凉的是,这已经是半年内第二起类似事故。今年3月安徽那起,同样碰撞爆燃、同样车门锁死。问题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问题就出在那个为了颜值牺牲安全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上。

业内人士透露,小米SU7没有机械式外把手,紧急情况下只能靠藏在门把手内部的微动开关实现电动解锁。一旦断电,这设计就成了夺命机关。唯一的希望是车门内侧的备用机械小把手,但前提是车主还能动。

就在事故发酵的敏感时刻,雷军的微博还在兴致勃勃地演示端侧AI模型:“不用联网就能通过情绪识别实现语音控车”。有网友一针见血:“能搞定拟人化交互,就不能搞定碰撞后开门?”

小米安全门爆雷!40万车主成“碰撞测试员”-有驾

真相往往藏在细节里。据披露,隐藏式门把手能显著降低制造成本。这让人不得不问:在光鲜的营销背后,小米到底在哪些关乎人命的地方“节约”了成本?

最魔幻的是企业的危机应对——不回应安全问题,反而抛出“黑公关”论调。这波操作直接点燃了官媒的怒火。《浙江日报》锐评:“公众还没等到企业对安全问题的清晰回复,先听到的却是打击黑公关的呼吁,这情形难免有些怪异。”《钱江晚报》更直接,呛声雷军不能把“正常批评与黑公关混为一谈”。

连央视新闻都坐不住了,在肯定小米等北京车企贡献的同时,明确强调要“严把质量关和安全关,对每一起事故都承担好应尽的责任”。这话说得客气,但分量十足。

我看着这场舆论风暴,突然想起工信部刚刚发布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被禁止,车门把手必须具备特定的手部操作空间和机械释放功能。这规定来得太及时了。

小米安全门爆雷!40万车主成“碰撞测试员”-有驾

40万车主花了真金白银支持国产新能源,结果成了“碰撞测试员”?当一家车企不再把精力放在提升安全性上,而是热衷于用“黑公关”的大棒挥向质疑者时,它已经背离了造车的初心。

再智能的配置,连最基本的救援通道都保障不了,还有什么意义?这场安全门爆雷,炸出的不只是技术缺陷,更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危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