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汽车业本土化,外国车是“头号功臣”

近日,美国知名汽车网站Cars.com发布了2025年“美国制造指数(AMI)”榜单。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在榜单中表现尤为亮眼,旗下车型包揽前四,尤其是Model 3成为“美国制造”含量最高的车型。另外,起亚EV6和大众ID.4分别位列第6和第10位。也就是说,电动汽车占据了榜单前十中的6席。AMI榜单首席研究员帕特里克·马斯特森表示,今年是电动汽车首次占据榜单前十的多数席位。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的背景下,该榜单颇具参考意义。

美国汽车业本土化,外国车是“头号功臣”-有驾

特斯拉包揽榜单前四

据了解,AMI榜单根据汽车在美国的本土化程度进行排名,车辆最终组装地、美国和加拿大产零部件的使用比例、发动机原产地、变速器原产地、制造过程中雇用美国工人比例是影响排名的五大因素。同一车型的燃油版及混动版、电动版则分开进行排名。

自2020年特斯拉首次参与AMI评选以来,旗下车型始终稳居榜单前列。在今年的榜单中,特斯拉在上述5项参数中均表现出色,尤其是在大量使用本土零部件方面,这使得其获得了高分。AMI研究团队引用的《美国汽车标签法》数据显示,在美国销售的特斯拉Model 3中有75%的零部件来自美国和加拿大,Model Y为70%、Model S为65%、Model X为60%。

除了高比例的北美零部件,以及美国本土组装的核心组件,特斯拉还有庞大的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团队。马斯特森指出,制造过程中雇用美国工人的比例也很重要,是今年特斯拉在榜单前十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因素。

从榜单来看,继2023年后,特斯拉旗下4款车型再次包揽榜单前四名。其中,特斯拉Model 3去年还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在第21位,而今年却一跃成为榜首。至于此前连续3年位居榜首的特斯拉Model Y,则掉落至第2名,主要原因是新款Model Y使用了更多来自北美以外的零部件。紧随其后的是Model S和Model X,分列第3和第4位,较去年有所进步,且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

除了特斯拉外,同为电动汽车的起亚EV6和大众ID.4也跻身前十。其中,起亚EV6从韩国转移至美国佐治亚州西点工厂生产,且美国及加拿大零部件占比高达约80%,但在其他评估维度上略逊一筹,因此排在了第6。这也是其首次进入前十榜单。大众ID.4去年排名第3,但今年却掉落至第10。

至于前十榜单中的4款燃油车,有3款来自本田,分别是Ridgeline、奥德赛、Passport,上述车型在本田美国阿拉巴马州林肯工厂组装生产。近年来,凭借较高的美国本土零部件比例,以及在美国组装,本田旗下车型在榜单中频频亮相。其中,Ridgeline是一款面向家庭的小型皮卡,奥德赛是北美最受欢迎的MPV之一,Passport则是一款中型SUV。自2017年以来,Ridgeline和奥德赛一直位列榜单前十,而Passport自2019年起入榜后同样表现稳健。还有一款燃油车是Jeep角斗士,从去年的第8位上升至第5位,也是2025年榜单中“美国制造”程度最高的皮卡。

另外,丰田曾是AMI榜单的常年领跑者,去年丰田凯美瑞和雷克萨斯TX跻身榜单前十,但今年却前十“挂零”。

外国品牌车型占比近7成

整体来看,AMI对400款在美国市场销售或计划销售的2025年款轻型车进行了评估,其中133款在美国本土制造,248款属于进口车型,另有19款则是部分在美国本土组装,部分进口。

AMI上榜车型必须是在美国本土生产的车型。当然,即使是在美国本土生产的车型,也会有一些无法进入榜单。例如,年产不足1000辆;未达到最低销量或库存要求;仅用于政府或商业车队;即将停产或生产转移至美国境外;尚未上市。排除这些因素,最终共有99款车型进入完整榜单,其中67款是由非美国汽车品牌制造。

从企业角度来看,通用汽车上榜车型最多,共15款,其次是丰田(14款)、福特和本田(各13款)。其中,丰田卡罗拉Cross混动版成为年度排名跃升幅度最大的车型,从去年的第66位飙升至第18位。马斯特森指出,该车型已实现变速器100%在美国本土采购。相比之下,丰田RAV4混动版则遭遇最大幅度滑坡,从去年的第65位骤降至第99位,也是榜单的最后一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榜单前20名中,来自底特律三大车企的车型只有3款,分别是Jeep角斗士、Jeep牧马人和雪佛兰库罗德。对此,马斯特森指出:“不能仅凭车标来判断一辆车是否是‘美国制造’,整车制造过程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

此外,从制造地区来看,榜单中有17款车型是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制造,阿拉巴马州也因此位居各州之首,从中也可以看出美国南方地区汽车制造业的增长势头。丰田、本田、马自达、现代汽车、梅赛德斯-奔驰等外国车企在当地建厂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经济增长。

电动汽车本土化不断加深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榜单发布的时机十分微妙。美国国内电动汽车产业正处在政策调整的“十字路口”,根据7月初美国国会通过的“大而美”法案规定,实施17年的美国联邦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将于9月30日终止。同时,由于电动汽车需求低于预期,多家车企也调整了电动化战略,延长燃油车生命周期,并降低电动汽车销量目标。

不过,从AMI榜单来看,美国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转型或许会有所放缓,但总体大趋势并未发生逆转,2022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推动美国汽车制造业向电动化的方向转型,同时也促使通用汽车、福特以及其他外国车企将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至北美。大众ID.4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车原本以进口车的身份在美国销售,后转移至美国田纳西州查特努加工厂生产。相关车企巨额投资的成果在逐渐落地,即使购车补贴取消,车企短期内也不太可能改弦更张了。因此,在美国销售的电动汽车,本土化程度不断提升。2025年上榜的99款车型中,纯电动车型从去年的8款增至11款,而混动及插混车型从去年的15款增至19款。

另外,通过对进口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加征关税,特朗普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制造业回流。不过,马斯特森强调,那些未进入榜单的进口车型及美国本土生产车型,也为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包括,额外增加的55.9万个汽车零部件相关岗位,130多万个在新车和二手车经销商领域的工作岗位。

“再想想为了让这些车能在路上行驶所需要的维修工作,包括128万个独立维修店 的工作岗位,近60.5万个汽车零部件、配件和轮胎商店的工作岗位;大约38.7万个批发商工作岗位;近100万个加油站工作岗位。归根结底,无论你的车是在美国组装还是从国外进口,驾驶和保养始终是汽车行业的重要一环,而该行业为超过540万美国人提供了生计。”马斯特森说。

来源:中国汽车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