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在京藏高速服务区被围观的捷途纵横车主,当场展示的油耗数字让两台唐DM-i车主凑过来看了三遍——5.2L
上周末从张家口回京那段路,我算是见识了什么叫“围观”。
服务区停车时,隔壁唐DM-i的车主瞄了一眼我的仪表盘,愣了几秒,叫来另一台唐的朋友:“你过来看看这油耗。”俩人盯着我中控屏上显示的5.2L看了半天,其中一个憋出一句:“哥们儿,你这一路都纯电跑的吧?”
我摇摇头:“馈电状态,刚才那一百多公里基本发动机在跑。”
气氛一下子微妙起来。
后来聊开了才知道,他俩刚跑完同一段路,表显都在5.8-6.1之间。我也没多解释什么,只是提了句“3挡DHT”,然后去买水了。回来时看见那哥俩还在我车前研究,拍照的拍照,查资料的查资料。
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现在市面上混动车,大部分都是单挡直驱。省油是省油,但高速上有个物理限制——发动机转速下不来。定速120时,转速基本奔着2800-3200去,噪音和油耗都吊在那儿。捷途纵横这套鲲鹏C-DM用的是3挡变速箱,多出来的两个挡位专门伺候高速工况。我那天实测,120巡航时转速稳在2100,整个车厢安静得能听见空调风声。
1.5T专用混动机头,热效率44.5%,搭配俩电机和3挡DHT。听着复杂,其实逻辑简单:城里纯电溜达,高速让发动机接手。我这一个多月开下来,市区基本5.0-5.3升,高速能压到4.8左右。冬天气温降到零下,也就蹦到5.8封顶。考虑到这是台轴距2810的中型SUV,这数字多少有点超出预期。
真正让我意外的是四驱能力。
五月份陪朋友去密云水库附近露营,导航带进了一条施工便道。碎石加坑洼,我当时心里直打鼓——这车看着就是城市SUV的底子,万一陷进去可够折腾的。结果切了越野模式,轮胎打滑时能明显感觉扭矩往另一侧走,电机反应比传统机械四驱快多了。后来查资料发现,这套XWD系统能做0-100%后轴扭矩分配,再加上电机瞬时扭矩大的特性,脱困确实有一手。
底盘这块算是个惊喜。前段时间跑了趟承德,来回六百多公里,大部分是国道和山路。悬架不是那种一味妥协的软塌设定,遇到连续颠簸路段,能感觉到支撑性在,但细碎震动又能过滤掉大半。二排坐过长途的朋友说比他那台途观L还舒服,具体哪儿舒服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不累。后来才知道是跟英国米拉联调的底盘,后副车架用了液压衬套,这些细节平时感觉不明显,跑长途才知道值不值。
车机倒是没翻车。高通8155芯片,流畅度和识别率都在线。不过让我用得比较顺手的不是这些基础能力,而是它会察言观色。上次导航去加油站,还没到地方就弹出油价对比和会员优惠;开启露营模式后,氛围灯、空调、座椅加热自动联动,不用一个个点。这种不用教就懂的逻辑,用起来确实省事儿。
空间属于标准身材。二排腿部空间980毫米,三排不是应付差事,我一米七五坐进去还有三指富余。带过一次八个人去怀柔,三排满员,后备厢塞了帐篷睡袋烧烤架,虽然有点挤但都装下了。七座状态277升,放倒后排能扩到1560升,对家庭用户来说勉强够用。
价格方面,13.99万起步,我这台四驱顶配落地不到18万。对比唐DM-i和哈弗H6 DHT,配置上确实给得足:三排座、3挡DHT、L2.9智驾、四驱这些都齐了。续航比唐短十来公里,品牌力比合资差点意思,但这个价位能拿到的东西,账怎么算还得自己掂量。
开了三个多月,跑了八千多公里。我对这车的感觉大概是:它没在某一项上做到拔尖,但各方面都及格了。混动省油但加速不肉,智能座舱实用不花哨,空间够大但不笨重,四驱能玩但别想去阿拉善撒野。对很多家庭用户来说,这种“没拖后腿”的设定,或许比某一项特别强更实际。
前两天去4S店保养,销售跟我闲聊时提了句,老车主增换购比例接近四成。这数字多少能说明点问题——产品力是基础,但用户愿意回头买第二台,可能更关键。毕竟车这东西,参数再好看也是纸面数据,脚底下踩出来的感觉才骗不了人。
那天在服务区围观我油耗的唐车主,走之前加了我微信。昨天他发消息问:“哥们儿,你这车后期保养贵不贵?”
我琢磨了一下,回了句:“首任车主三电终身质保,整车六年十五万公里。具体贵不贵,你自己算。”
他没再回消息。或许正在研究3挡DHT和单挡直驱的区别,也或许在纠结要不要去4S店试驾。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
我继续开我的纵横,他继续开他的唐。高速上谁的转速更低,服务区见。
全部评论 (0)